發掘朱元璋後代藩王墓時發生“出鬼”現象,分析後才弄清真相

明益端王朱祐檳墓考古

本文作者 倪方六

博物館豐富的藏品從哪來的?不少網友參觀博物館時可能有這樣疑問。

作為國有正規博物館,都有自己的藏品來源,主要靠蒐集、自採和發掘這三大渠道積累藏品。具體操作時有不同的選擇,如蒐集有社會徵集、市場收購、公民贈獻、國家調撥、館際交換、分配接收等。

發掘朱元璋後代藩王墓時發生“出鬼”現象,分析後才弄清真相

(江西省博物館)

發掘朱元璋後代藩王墓時發生“出鬼”現象,分析後才弄清真相

(江西省博物館)

自採主要是自然採集,很多民營博物館藏品中,除了購買,接受社會捐贈外,這樣來源的藏品很多。

發掘即考古發掘,這是目前中國國有博物館藏品最主要的來源,所有考古出土物都得入庫收藏。這篇“梧桐樹下戲鳳凰”頭條號要說的明朝益端王朱祐檳墓考古,就是因為當地博物館需要藏品,而發掘的。

此事發生在1972年。

朱祐檳墓位於江西省南城縣境內。

南城縣是明朝江西境內三大藩王益王系家族墓園所在。境內有兩處,一在洪門,為前期墓區;一在嶽口,為後期墓區。

發掘朱元璋後代藩王墓時發生“出鬼”現象,分析後才弄清真相

(洪門墓區)

朱祐檳墓位於洪門墓區。

洪門墓區位於南城縣城東南15公里外洪門鎮的山中,俗稱“洪門嶺”(原紅湖公社紅嶺大隊外原村北)。以洪門為中心,西至鋪前,東至徐田,

北至

立城,

南至

長塘。這片區域葬除葬有朱祐檳外,還有益莊王朱厚燁、益恭王宋厚炫、益末王朱慈炱,以及銅陵王朱載壤、淳河王朱常汭等。

外源村

位於

山谷小盆地東南方。村北有一高山,名曰“金華山”。山的南麓有一小丘陵,小丘陵東西兩側各有一支脈向南延伸,形如雙手合抱。這是老話所說的“風水寶地”,朱祐檳墓即在此山包之中。

發掘朱元璋後代藩王墓時發生“出鬼”現象,分析後才弄清真相

(成都明藩王墓發掘現場)

發掘朱元璋後代藩王墓時發生“出鬼”現象,分析後才弄清真相

(成都明藩王墓發掘現場)

朱祐檳墓從1972年1月下旬開始,直接發掘動機就是為了充實江西省博物館的陳列展覽內容,豐富明朝藩王研究史料。申請報告上報後,主管部門竟然批准了。

當時在山下水田路邊,能發現許多琉璃瓦片。從遺蹟觀察,似為享殿遺址。再往南約百米處,依次有用紅石雕成的文吏、武將、馬、獅、望柱及漢白玉碑各一對。碑額雕刻雙龍搶珠,左碑因早年傾倒,風雨侵蝕,不見碑文。右碑刻有嘉靖十八、十九年賜祭朱祐檳夫婦的“御祭文”。

發掘朱元璋後代藩王墓時發生“出鬼”現象,分析後才弄清真相

(朱祐檳墓地石相生)

朱祐檳墓營造時,先將石山鑿開,用紅條石做牆基,然後用素面青磚結砌。墓頂上再填上厚達1。2-2米封土。

墓坐正北朝正南,全長8。2米,平面呈“凸”字形,頂為券棚式,分前後二室,設二道石門。墓室修飾講究,建造水平很高。牆壁均經過磨洗,光滑平整,膠縫石灰細如一線,平直工整,甚為美觀。石門和石棺臺也均是雕刻精工。

發掘朱元璋後代藩王墓時發生“出鬼”現象,分析後才弄清真相

(河南新鄉明潞簡王次妃墓)

墓道長4。92、寬3。1米。自東南向西北傾斜至墓門口,南端比北端高0。55米。

墓門為券拱形,門上以青磚卷砌六層成牆。門卷厚1。22米,中塞三道青磚封門牆,牆後即為插板式石門。

入口墓門充分考慮了反盜墓因素。以兩塊寬1。78、高1。19、厚0。95米紅石板,插於墓門兩邊的石槽中,石槽頂上再壓一塊千斤石,想盜開不容易。

發掘朱元璋後代藩王墓時發生“出鬼”現象,分析後才弄清真相

(朱祐檳墓墓插板式封門)

進入這道石門後,即進入了墓前室。這裡可以視為陰宅“客廳”,裡面空無一物。

前室與後室也以石門封堵,但這裡的

石門與入口處石門設計有所不同,有門框和門

樞,左右各一扇,對合不嚴,中間門縫大。

明朝貴族墓上這種雙扇對開門設計,在做防盜處理上,一般在門內側裡面用“自來石”抵擋,但朱祐檳墓不同,在門後地面開鑿石槽,內放一長0。4、寬0。14米的石栓。封門時,用“7”型的拐釘鑰匙,從門縫中拉石栓就位,形成封堵,從外面無法開啟。但因為石栓在最下部,盜墓時從門外撞擊時,石門很容易從中部斷裂,完成入室盜劫目的。

發掘朱元璋後代藩王墓時發生“出鬼”現象,分析後才弄清真相

(朱祐檳墓後室門後反盜墓石栓)

在左右墓壁上,發現了特殊符號——竟然是卦象。

磚上各刻畫三個卦象。後壁及二門門框上面,在同一水平位置,各刻畫一個卦象,均填以硃砂。乾卦在西北,巽卦在東南,與墓向一致。

這個發現很有意思的,絕對是有意為之,看來朱祐檳家族很迷信風水、八卦這類東西,其實開國皇帝朱元璋就迷信。

後室是整座陰宅的核心,隨葬品和葬具都放在這裡,本文要說的奇事也發生在這裡。

正中為一紅石棺臺,很精緻:高0。6、寬2。33、長2。66米,臺周邊有間柱的須彌座,雕刻蓮瓣圖案。檯面上再鋪設方磚,磚上放置三行墊石,左右各擱置兩口紅漆棺材。

發掘朱元璋後代藩王墓時發生“出鬼”現象,分析後才弄清真相

(朱祐檳墓墓後室,石箱梁上有兩口棺材)

左為上首,放朱祐檳棺材;右為下首,放王后彭氏棺。

棺臺前面地上,還有110個人俑組成的儀仗隊,規模不少,分六行排列。發掘時,上面積滿淤泥。

臺東側有一石座,上面原置一紅漆木匣。出土時木匣已朽爛,剩漆皮,保持匣子形狀。

發掘朱元璋後代藩王墓時發生“出鬼”現象,分析後才弄清真相

(朱祐檳墓諡冊殘片)

匣上有鎖,內建一諡冊。冊為木質,上刻有陰文,燙以金粉。因腐蝕嚴重,僅能辨認個別字句,有“諡日端……工部造”等字樣。

兩口棺材均已腐朽,只剩一層紅漆皮保持棺材外形。兩副棺材差不多,朱祐檳的棺材較大,彭氏的稍小。彭的棺蓋已塌陷,蓋上置一素面銅鏡。

發掘朱元璋後代藩王墓時發生“出鬼”現象,分析後才弄清真相

(朱祐檳墓誌蓋拓片)

朱祐檳的棺蓋上有“大明益端王”五個白字。

從遺骸來看,收殮時是直肢仰身,與明定陵萬曆皇帝朱翊鈞身體側臥,雙腿微曲如睡眠狀的“北斗七星”帝王葬式不同,很普通的葬式。

彭氏骸骨腐朽嚴重,她早死兩年,是外遷來與朱祐檳合葬的,棺內隨葬器物位置也略有擾動和損失。

別看棺材、屍骨全腐敗了,但詭異的事情就發生這裡。

發掘朱元璋後代藩王墓時發生“出鬼”現象,分析後才弄清真相

(朱祐檳墓誌文拓片)

發掘朱祐檳墓時正是隆冬時節,朔風呼嘯,天寒地凍。由於白天短,當天墓室沒有清理完畢,裡面還有很多隨葬品。怎麼辦?又沒有武警站崗,考古隊員只能自己看護,防止有人夜裡摸進來偷寶。當時考古隊安排了後成考古專家的陳文華和另外一個同事兩年紀輕些的留下來看墓。

正準備打地鋪睡覺時,外面摸進來幾個人。什麼人黑夜裡能摸進墓裡?盜墓者!陳文華緊張了,壯起膽子喊:“你們是什麼人?來這裡於嘛?”

還好是虛驚一場,原來是附近的村民,知道這裡的古墓被挖開了,想進來看看。

發掘朱元璋後代藩王墓時發生“出鬼”現象,分析後才弄清真相

(朱祐檳墓墓道入口處封門)

為什麼不能白天來?村民說是明天要起早去外地打工,所以吃了晚飯後就過來看看,不然就看不到了。

村民說的是不是實話,估計未必,想乘夜裡來找點寶貝也不是沒有可能。後來,在耐心勸說下,這個幾個人才離開。如果他們當時動手搶文物,還真的沒有辦法。

就在這幾個人離開後,又發生了可怕的一幕——棺材裡像有人爬出來一樣!

發掘朱元璋後代藩王墓時發生“出鬼”現象,分析後才弄清真相

(古棺)

外面太冷,兩名看墓的考古隊員弄來一些稻草,地鋪就鋪在棺材旁邊。躺下來,就在要入睡時,棺材突然傳出噼裡啪啦的聲音,感覺像有人從400年前的棺材內爬出來——出鬼了!

真的有鬼?

此時是深夜,外面寒風把樹枝吹得嘩嘩地響,氣氛異常恐怖,雖然常與死人骨頭打交道,棺材不時碰,也不相信有鬼,但此時此境,在400多年前的棺材前,兩位考古人員還是怕了,用陳文華自己的話說,“度過了恐怖而漫長的難眠之夜”。

發掘朱元璋後代藩王墓時發生“出鬼”現象,分析後才弄清真相

(出土金冠)

好長一陣後,棺材內“出鬼”的現象現消失。

後來分析,這是外面冬天乾燥的空氣進入墓室內“刺激”了

長期

處於潮溼環境中的棺木,引起棺木脹縮,從而發生那種人要爬出來的異常聲響,並迅速導致棺材腐朽。

朱祐檳墓雖然沒有被盜過,但出土的文物並不多,沒有其後代王墓中豐富。

發掘朱元璋後代藩王墓時發生“出鬼”現象,分析後才弄清真相

(明梁莊王墓出土文物)

朱祐檳棺內隨葬品僅有1對金簪和1副玉帶,彭妃棺內隨葬品較多,有40餘件金器、20餘件玉器,1面銅鏡和30枚銅錢。

最重要文物是兩方墓誌和諡冊,分別是“大明益端王壙志”和“大明益王妃彭氏壙志”。志文證實了《明史》對朱祐檳身份交代錯誤。朱祐檳是明憲宗朱見深的第四子,生於成化十五年(公元1479年)正月初四日,而不是《明史》記載的“庶六子”。

發掘朱元璋後代藩王墓時發生“出鬼”現象,分析後才弄清真相

(明憲宗朱見深畫像)

(注,黑白圖源考古簡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