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康復科普」關於產後腹直肌分離的診斷與康復訓練方法

​​​什麼是腹直肌

「運動康復科普」關於產後腹直肌分離的診斷與康復訓練方法

腹直肌位於我們人體腹部前側,從胸腔下部連線到骨盆前側的恥骨位置,肌纖維垂直走向,正常的腹直肌由橫向的腱劃分成若干塊,中間有一條白色的見纖維,稱為腹白線,通常腹白線的寬度不會超過本人一根手指,當懷寶寶之後,由於腹部過度膨大,腹直肌位於腹白線兩側的肌纖維會向兩邊分開,中間腹白線的位置會出現一條縫隙,大約有52%的人腹直肌會在生產後保持分離的狀態(Spitznagle et al 2007),通常從產後第一天到第八週腹直肌分離會逐漸癒合,但是

在沒有主動干預的情況下,從第八週開始到產後一年,分離的腹直肌之間的距離幾乎不再縮小(Coldron et al 2008),所以產後主動的康復訓練對腹直肌分離的癒合非常有幫助!

腹直肌分離的自我檢測

「運動康復科普」關於產後腹直肌分離的診斷與康復訓練方法

仰臥屈膝約九十度,雙腳平放在地上,收縮腹部讓肩胛骨輕輕抬離地面,如果感覺保持不住可以一手扶住頭部,另一隻手觸控腹直肌的中部,如果腹直肌中間有一條明顯的縫隙(如下圖所示),超過本人食指的寬度,基本就可以認為有腹直肌分離的問題啦。

「運動康復科普」關於產後腹直肌分離的診斷與康復訓練方法

​腹直肌分離有什麼危害

「運動康復科普」關於產後腹直肌分離的診斷與康復訓練方法

​1、增加腹腔出現疝氣的風險

2、​影響盆底肌的收縮功能,導致便秘、失禁等問題

3、維持腹壓能力下降,增加下背痛的風險​

4、腹部鬆弛突出,導致一系列代償問題,影響體態健康

​怎樣進行有效的康復訓練

訓練的有效性非常重要,我見過不少這樣的寶媽,花費很長時間和精力​在腹部訓練上,卻因為方法不對、控制不好等原因,沒有達到效果,有的甚至造成負面影響,所以

請仔細看以下訓練動作的要點,可能很多動作你們都做過,但如果沒有正確理解,達到要求,而只是模仿動作形式,不可能有好的效果

1、仰臥收縮腹橫肌訓練

「運動康復科普」關於產後腹直肌分離的診斷與康復訓練方法

如果所示,仰臥屈膝雙腳平放在地上,雙手至於肚臍兩側稍靠下的位置

輕輕收縮你的腹部,感覺肚臍下沉貼向後背,腹部整個收進去,雙手輕輕下壓感受腹部收緊

腹部保持收縮的狀態10-15秒,然後放鬆休息5秒,再重複以上動作

每組保持3-6次,做3組

整個訓練過程中正常呼吸,不要憋氣,

2、仰臥骨盆後傾訓練

「運動康復科普」關於產後腹直肌分離的診斷與康復訓練方法

​仰臥屈膝雙腳平放在地上,雙手至於身體兩側

收縮腹部將骨盆向上捲起(後傾),腹部下沉,骶骨輕輕抬離地面,然後慢慢還原

骨盆向上捲起時呼氣,慢慢還原時吸氣,一定要與呼吸配合好

每組15-20次,做3組

下面這個圖可能會看的更明白

「運動康復科普」關於產後腹直肌分離的診斷與康復訓練方法

3、駱駝式訓練

「運動康復科普」關於產後腹直肌分離的診斷與康復訓練方法

​從四足支撐位開始,雙手在肩膀正下方,膝關節在髖關節正下方

收縮腹部將脊柱向前彎曲,背部像個駝峰一樣拱起至最大幅度,注意這個過程在呼氣

吸氣時將背部還原至初始位置,脊柱回到中立位

注意調動腹部深層的肌肉將肚臍向上頂起來,體會腹圍縮小的感覺

每組15-20次,做3組

4、超人式訓練

「運動康復科普」關於產後腹直肌分離的診斷與康復訓練方法

​從四足支撐位開始(圖A),雙手在肩膀正下方,膝關節在髖關節正下方

將腹部向上提起,保持脊柱中立位,避免腰部下沉塌陷

交替伸展對側的手腳(左手右腳,右手左腳)至與背部呈一條直線,然後慢慢還原至初始位置

注意在動作過程中軀幹不要出現晃動,脊柱始終保持中立位

如果感覺難度較大,可以先伸展手臂再伸展下肢

每組10-15次,做3組

5、仰臥屈膝收腹90-90訓練

「運動康復科普」關於產後腹直肌分離的診斷與康復訓練方法

​如圖所示,屈膝90度屈髖90度,雙手至於身體兩側,兩腿之間夾球或枕頭

收縮腹部讓肚臍下沉,腰椎下壓貼住地面,兩腿向內收縮加緊球或枕頭

保持住身體姿勢,正常呼吸,注意吸氣時也要收縮腹部避免腹部鼓起,也就是讓腹部始終處於收緊的狀態

每組20個呼吸,做3組

​小結

腹直肌分離的問題幾乎每個生過孩子的寶媽都會遇到,正如文中提到的,越早進行干預,主動進行康復訓練,越容易讓分離的腹直肌回到正常位置,另外以上這些訓練在懷孕之前也可以練習,這樣能夠減少或者降低產後腹直肌分離的程度,增強腹直肌的自我修復能力,總之,再給寶媽們提個醒兒,要想早日回覆正常的身體狀況,產後康復訓練一定不可忽視!

作者

「運動康復科普」關於產後腹直肌分離的診斷與康復訓練方法

​參考文獻

Spitznagle TM, Leong FC, van Dillen LR 2007 Prevalence of diastasis recti abdominis in a urogynecological patient population。 Int Urogynecology J 18:3​

Coldron Y, Stokes M J, Newham D J, Cook K 2007 Postpartum characteristics of rectus abdominis on ultrasound imaging。 Manual Therapy。 epub​

Lee D G, Lee LJ, McLaughlin L 2008 Stability, continence and breathing - The role of fascia in both function and dysfunction and the potential consequences following pregnancy and delivery。 Journal of Bodywork and Movement Therapies 12, 333-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