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救了,全身只有手臂練不大?每天推舉100次?各種經典誤區答疑

問:男-23歲-訓練1個月。無負重深蹲朋友說我會彎腰,但我自己感覺自己背是直的,想問下是不是要加強哪部分的肌肉?

答:

深蹲不會控制脊柱狀態:這個問題在男性新手中十分常見。

標準的深蹲應該時刻保持脊柱中立、或略微向後“反弓”。為了做到這個標準體態,你需要恰當地縮短你的豎脊肌。

通常,任何女性生來就能輕易擺出脊柱反弓的體態,因為她們習慣在拍照時略微撅起屁股,展示身體側面的傲人曲線。但男性從來不會擺這樣的姿勢,所以他們的豎脊肌-腰椎段往往是不習慣收縮的。

這個問題需要儘早糾正,如果你蹲到兩倍體重還不會控制下背部狀態、隨意圓起,意味著你的腰椎間盤已經命懸一線了。

學習豎脊肌的收縮很簡單,面朝下俯臥在瑜伽墊上,同時抬起你的

至儘可能高的程度。此時你只有肚皮接觸地面,而豎脊肌會自然發上力,呈現出一個強有力的反弓。

沒救了,全身只有手臂練不大?每天推舉100次?各種經典誤區答疑

在做深蹲前執行這個練習,做3組x10次,每次保持2秒的頂峰收縮,按需安排間歇不要達到力竭。完成30次之後,你的下背部應該會有輕微的泵感和緊張感,把這種感覺代入到接下來的深蹲訓練中。

如果在深蹲時有個同伴在後面用手貼著你的下背部(提示發力)就更好了。

記住,做完一組深蹲硬拉後,下背部有酸脹感是絕對正常的。如果絲毫沒有感覺,我可以肯定你身體“核心段”的姿態已經出了嚴重問題。

當然,過於反弓腰椎也是不對的(多發於女性),這會導致腰椎後側的過份擠壓,並損傷脊神經根,帶來長期的腰痛和勞損問題。

現在許多人喜歡強調

“脊柱中立”

,他們認為在訓練中即沒有彎腰也沒有反弓,才是最正確的脊柱姿態。這種說法有一定道理,但根據我的觀察,如果一個新手連“主動的輕微反弓”都做不到,一上來就追求脊柱中立是不切實際的。你需要優先學習豎脊肌(下背部)的神經募集和主動收縮能力。

問:練了3年。從第二年開始唯獨臂圍不長。有安排專門手臂日,嘗試過大重量和孤立計劃,也特別注重那些增長效益最大的動作,都沒什麼收穫。

答:

這個問題你算是問對人了。想要提高那些無論如何都不長的部位,得去請教那些曾經有同樣弱勢部位的人,而不是請教那些天賦拔萃的人——對於我來說,手臂也曾是我最頭疼的位置。

沒救了,全身只有手臂練不大?每天推舉100次?各種經典誤區答疑

你單獨安排了手臂日,這是出於一種本能(弱勢部位理所當然要抽出一天來專門重擊?)不過,相比於一次集中的高訓練量和高強度,我更建議你把這個總量分散到一週多次當中。換句話說,與其每週只練1-2次每次30組,不如一週練4-5次,每次6-15組。

“高頻率+每週高總訓練量”

——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線索,已有不少研究對此提供了有力證據。弱勢肌肉通常神經募集效率低、血管化程度低、在活動頻率較少的情況下它就會沒變化或退步。

所以,想方設法地頻繁活動它是關鍵:你需要經常刺激這部分的神經-肌肉聯絡。

尤其是手臂這種位置,其恢復速度要明顯快於大肌群。週期性地安排“每週4-5練”並不會導致系統性的恢復問題。

一個具體方案:

——每週36-48個正式組——

第一天:肩部+

手臂大重量

(窄距臥推+上斜啞鈴彎舉超級組)

6組

第二天:

手臂小重量

(繩索過頂臂屈伸+繩索垂式彎舉超級組)

6組

+腿部

第三天:休息

第四天:胸部+

肱二頭肌中等重量

(曲杆槓鈴彎舉)

12-15組

第五天:背部+

肱三頭肌中等重量

(啞鈴過頂臂屈伸)

12-15組

第六天:休息

第七天:休息或回到第一天的內容

關鍵點:

●將手臂訓練安排在每天不同的時機、且選擇不同的動作、不同的負重,以避免身體在特定模式中產生過勞和牴觸。不過要記住:一週內每次訓練的動作可以多變,但周與周之間的那套動作不能變,以便在相同動作中做出漸進負荷。

●大重量訓練的引數是使用6RM極限重量,做每組4-5次;中等重量的訓練引數是使用12-15RM,做每組10-12次;小重量訓練的引數是使用20RM左右,做每組15-18次。

●第二天的手臂小重量最好使用龍門架繩索來完成:繩索最柔和、對關節壓力最小——以便你有機會從前一天的大重量訓練中恢復過來。

沒救了,全身只有手臂練不大?每天推舉100次?各種經典誤區答疑

●第四天,你將在每組胸部動作之間做一組彎舉;同理,第五天在每組背部動作之間做一組臂屈伸。這種安排能確保二三頭肌始終處於新鮮狀態,並在當天獲得與胸背一樣的訓練量。

●通常來說,我不推薦《區域性分化》:每個身體部位一週只練一次。

但若你需要全力追趕某個弱勢部位,那麼主動將其它部位降低至一週一練的頻率是有必要的(確保有足夠的恢復資源用於手臂增長)。保持務實的態度——弱勢部位就應該被特殊考慮,將其它部位放在次要位置。

●如果你“第七天”回到了第一天的訓練內容,那麼就會給每週的總量增加6組(達到42-48組)。總得來說,每週36個正式組差不多算底限了,反過來如果超過50個正式組就太多了。

●每進行6周這樣的手臂突擊周,就穿插2周的手臂減載周(每週僅直接訓練手臂1次,6-8組)……16周以後來感謝我。

問:請教一下,目標肌肉持續緊張重要還是行程重要?有時為了完成行程感覺目標肌肉會鬆掉

答:

持續緊張和運動行程都是非常重要的因素,缺一不可。我不知道你做的是什麼動作、也看不見動作質量如何,所以不太好給建議。但我可以羅列一些基本原則:

沒救了,全身只有手臂練不大?每天推舉100次?各種經典誤區答疑

首先,新手需要學習標準的全幅度動作。如果做不到,當務之急的是先透過一段週期的針對性練習來擴張柔韌性,慢慢達到標準幅度。而不是從一開始就糾結什麼持續緊張效果——去做1/4程的深蹲,你的股四頭肌也會有持續緊張感,但這種訓練是無效的。

一些基本動作的“全幅度”標準是這樣:

頸後深蹲:在脊柱和髖部相對中立的情況下,蹲至大腿股骨略低於水平面。

傳統硬拉:使用20KG標準槓鈴片高度,手握槓鈴設定好啟動姿勢後,下背部中立,沒有圓背。

平板臥推:確保你的小臂從各個角度看都垂直地面,槓鈴下降至距胸1-10cm的高度都算合格。

頸前推舉:確保你的小臂從側面看是垂直地面的。槓鈴從略低於下巴的位置向上推至接近鎖肘。

——你要先達成這些標準,才有資格進一步討論“是否持續緊張?”

對於成熟訓練者來說,確實可以故意削減一些動作幅度,以追求更好的區域性緊張效果。但他們的計劃中也必須同時包含全幅度動作,而不是將最基礎的東西徹底廢棄掉,只做半程動作。

全幅度動作能帶來更好的系統性力量增益,也能將肢體活動能力常年保持在較靈活的程度,這些作用是半程動作無法取代的。

所以,在你達到要求之後,某些半程動作可以考慮加入計劃:

半蹲:下蹲至大腿股骨平行或略高於水平面,然後立即站起,反覆在兩點之間移動無停頓。以此強化股四頭肌持續緊張,削弱臀大肌和膕繩肌的參與。

架上硬拉:把槓鈴架到膝蓋附近做半程硬拉,強化豎脊肌和上背部的持續緊張,削弱下肢參與。

半程臥推:槓鈴從即將觸胸開始,上推至半程就立即下降。強化胸大肌持續緊張,隔離肱三頭肌(韓國健美先驅金俊浩的偏愛)。

半程推舉:無論是頸前還是頸後、槓鈴還是啞鈴。啟動時大臂略低於水平面,向上推起至略微超過水平面就立即下降(同樣,這是許多韓國運動員的偏愛)。

沒救了,全身只有手臂練不大?每天推舉100次?各種經典誤區答疑

問:最近我想增加三角肌的鍛鍊,是不是可以每天結束都做100個輕重量的槓鈴推舉

答:

看你的提問方式,感覺你是個新手——新手不應該有這種想法。

我在過去的文章中反覆強調,新手不應該做太多小重量訓練(你力量就那麼點大,精力不拿去增長大重量,反倒痴迷小重量?)

新手最初幾個月,是你一生當中力量進步速度最快、最容易的階段。你今天的5RM,到了幾天後很可能就變成8RM,需要加重了。把握好這種飛快的適應速度,爭取半年內將所有基本動作的力量翻一倍以上。

這期間,過多小重量高次數訓練只能擾亂神經適應過程,讓進步變得更慢,讓瓶頸期來得更早!更不用說你每天例行做100次推舉?——肩關節疲勞可能導致所有上肢基本動作力量下降。

沒救了,全身只有手臂練不大?每天推舉100次?各種經典誤區答疑

高階健美運動員確實會安排一些“超高次數”訓練。比如我們的韓國導師崔峰碩,他習慣在肩部訓練的開頭做100次輕重量啞鈴推舉,預先充血並擴張三角肌的筋膜。

然而他和你有3個主要區別:

●他有15年的訓練經驗,基礎力量很強大。而你的力量還在雛形階段;

●他每週2-3次訓練三角肌,其中最多2次進行這種小重量訓練。不像你一上來就每天都做;

●他將小重量訓練安排在訓練開始而不是結尾,且用意明確。

作為新手,短期內每天推舉100次可能會看到一些進步(因為新手進步的門檻很低),然而身體馬上就會適應這種方法停止進步,並造成一些肩關節的恢復問題,對整體肌肉量發展產生反效果。

不僅是新手時期,即使有些人訓練一段時間後,還是搞不清楚如何訓練肩部會比較好,總是按照自己的方法訓練,常常造成不是三角肌前束太大,就是三角肌後束太小。

現在《肩部訓練專精講解》課程,已經把肩部訓練的各個知識點為你準備好,嚴格按照課程中的每一個細節,技巧,你的肩部會更加均衡發展,更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