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燈者老羅:在涼山甘洛,用生命貫徹“一切為了學生”的教育宗旨

人物檔案:

姓名:羅春明

出生年月:1963年6月

原工作單位:綿竹市板橋學校

現工作單位:甘洛縣田壩鎮中心校

燃燈者老羅:在涼山甘洛,用生命貫徹“一切為了學生”的教育宗旨

右一為羅春明老師

唐人韓愈言:“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除了“傳道、授業、解惑”,對於身處大涼山甘洛縣的廣大教師而言,他們還肩負著移風易俗的重任。

四川省委、省政府在2016年的脫貧攻堅部署中提出建設“四好村”,具體而言就是“住上好房子、過上好日子、養成好習慣、形成好風氣”。所謂的“好房子”屬於硬體建設,當地政府可以在短時間內將散居於高山上的彝人異地搬遷到條件較好的地方集中安置,譬如蓼坪鄉清水村、阿爾鄉眉山村和海棠鎮徐家山村集中居住點。然而“好習慣、好風氣”,卻不是一朝一夕能夠改變的。

燃燈者老羅:在涼山甘洛,用生命貫徹“一切為了學生”的教育宗旨

甘洛縣阿爾鄉眉山村集中居住點

彝族地區在共和國建政後“一步跨越千年”,從奴隸社會進入社會主義社會,很多風俗比如不注重環境和個人衛生、鋪張浪費、薄養厚葬等跟現代文明格格不入。這就需要移風易俗。移風易俗得“從娃娃抓起”,等到這批娃娃長大成人,接受了現代文明洗禮的他們再來教育自己的子女,“衣著整潔,不亂扔垃圾,飯前便後要洗手”等文明習慣也就水到渠成了。

扶貧先扶志,扶貧必扶智,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取得脫貧攻堅戰的最後勝利。因此,相較而言,教師在彝族地區的地位相當重要,教育也是彝區扶貧的重要領域之一。

燃燈者老羅:在涼山甘洛,用生命貫徹“一切為了學生”的教育宗旨

甘洛縣鄉村孩子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這樣的師者就一定是好的師者嗎?未必,因為“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師者,應該是也必然是行者。所以,師者不必是春蠶,不必是蠟炬,而應該是燃燈者。

燃燈者,首先必須是隻言片語可叫人開悟的覺者;其次,所點之燈,必須放在燈臺上,照亮一家的人,而不是隻放在鬥底下。“你們是世上的光”。好的師者,必是燃燈者,照亮別人,也照亮自己,一起前行,一起發光。我個人認為,凡是紮根彝族地區的教師,都是我們應該尊崇的燃燈者。

燃燈者老羅:在涼山甘洛,用生命貫徹“一切為了學生”的教育宗旨

甘洛縣鄉村孩子

2016年8月,省委、省政府確定綿竹市對口幫扶甘洛縣。綿竹積極推進教育幫扶,近四年來累計選派77名優秀教師赴甘洛支教。現在甘洛縣田壩鄉中心校任教的羅春明老師,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之一,他也是我們心目中的燃燈者。

生於1963年6月的羅春明,已經紮根鄉村教育近四十年。他就是綿竹教育發展的見證者、親歷者和踐行者,綿竹教育事業能有今天的成就,離不開他們這批老教師的長期奉獻。我和老羅曾經在板橋學校做過十二年的同事,當在普昌鎮支教的文友劉述濤老師告訴我,老羅也在甘洛支教時,我是頗為詫異的。畢竟老羅年歲大了,中級職稱也解決了,似乎沒有必要在一線“衝鋒陷陣”了。

燃燈者老羅:在涼山甘洛,用生命貫徹“一切為了學生”的教育宗旨

右一為羅春明老師

在綿竹對口幫扶甘洛前線指揮部,我問起到甘洛幫扶的原因,老羅坦言:自己很快就要退休了,能夠為甘洛縣的孩子們做點什麼,為改變甘洛的教育事業盡點綿薄之力,是自己的最大願望。此外,妻子賀獻英在前進鄉(2020年6月12日,根據省政府相關檔案精神,前進鄉已經併入田壩鎮)基泥村擔任綜合幫扶駐村隊員。出門在外,作為女人來說多有不便。為了免除妻子的後顧之憂,也為了彼此有個照應,老羅主動向學校提出申請,經組織批准,於2018年9月2日正式成為“三區人才支援計劃”援彝(甘洛縣)支教教師,被分配在甘洛縣田壩鎮中心校,擔任小學一年級數學、美術等教學任務。

燃燈者老羅:在涼山甘洛,用生命貫徹“一切為了學生”的教育宗旨

綿竹劍南老街

田壩鎮距離甘洛縣城所在地新市壩鎮10。2千米。境內交通方便,甘(洛)石(棉)公路貫穿全境。田壩鎮境內西、南、北高,逐漸向中部河谷地區和東部傾斜,屬山丘溝壩。地形以山地為主,是典型山區。田壩鎮境內屬大渡河水系,最大河流為田壩河,自麻窩村入境,由西北而東南,入新市壩鎮境,境內全長18千米。可見,田壩鎮得名來源於田壩河,這就跟甘洛縣名與其境內有甘洛河類似。田壩鎮境內人口以漢族為主,家長比較重視教育,這也是田壩鎮中心校教育質量僅次於縣城學校的原因。

燃燈者老羅:在涼山甘洛,用生命貫徹“一切為了學生”的教育宗旨

甘洛縣彝家火塘

田壩鎮中心校始建於1930年秋,目前是一所完小,從一年級到六年級都有。每個年級三到四個班,全校24個班,總人數有一千二百多人。由於田壩鎮中心校教學質量高,周圍鄉鎮的孩子都慕名而來求學,很多家長為了孩子上學方便,就在田壩鎮場鎮上租房陪讀。和綿竹地區的同類學校相比,田壩鎮中心校班級人數多,每班人數在五十人以上。此外,課時也有區別,每節課時45分鐘。上午四節課結束,已經接近中午一點了。

燃燈者老羅:在涼山甘洛,用生命貫徹“一切為了學生”的教育宗旨

彝族女孩

按照當地風俗,高山彝族孩子一天只吃兩頓飯,小晌午吃一頓,半下午吃一頓。學生們沒有吃早飯,等到第四節課時已經餓得東倒西歪,也只能忍著。中午吃飯時,老羅和班主任張老師得負責給學生打飯。等到他們剛吃完飯,又得接著上課,根本沒有休息時間。這對於習慣午休的老羅來說,剛開始很不適應,但沒有辦法,只得讓身體進行調整。

年老病多、課時長、學生多、工作量大、來去路途遙遠,週末沒有娛樂時間,再加之師生之間的溝通問題,這些困難已經遠遠超過了羅春明的想象。但他沒有退縮,也沒有因為年長而搞特殊化,咬牙堅持並很快地適應了當地環境。

燃燈者老羅:在涼山甘洛,用生命貫徹“一切為了學生”的教育宗旨

山裡的彝族孩子

1981年12月,年僅18歲的羅春明在什地學校參加工作。1994年9月,調到板橋學校工作。什地也好,板橋也罷,都屬於鄉村學校,條件艱苦,但羅春明始終任勞任怨,總是兢兢業業地工作,受到家長和學校領導的好評。老羅身體長期不太好,患有胃潰瘍、高血壓等慢性疾病。像他這種身體狀況,只要跟領導說明情況,一般都會安排比較輕鬆的工作。但是在田壩鎮中心校,老羅卻承擔著一年級的教學任務。

其所負責的班上學生有52人,彝族學生39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就達三十多人。彝族孩子都是多子女家庭,家長根本管不過來。如此,學生行為習慣普遍較差,譬如不洗臉、不洗手、不漱口刷牙等。老羅的教學任務包括:每週14節數學課,週二、週四的早讀,週四、週五的少年宮教學工作。加之田壩鎮中心校離縣城較近,經常有教育局、進修校領導過來檢查督導,需要做很多迎檢工作。這裡的工作量,比老羅在綿竹時的教學任務幾乎多了一倍。

燃燈者老羅:在涼山甘洛,用生命貫徹“一切為了學生”的教育宗旨

羅老師正在給孩子們打飯

瞭解小學教育的朋友都知道,

低段

課程儘管簡單,但學生並不容易教好。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活潑好動,注意力不集中,在教室裡坐不住,老師就得花不少時間來進行組織教學。

多年前,我在村小給一年級上課時,每次上課十分鐘左右,就得喊一聲“一二三”,學生答曰“快坐端”。然後,孩子們就在椅子上坐得端端正正的,把手也放在課桌上,這樣我才能繼續上課。儘管想方設法,但維持課堂秩序仍然不容易,我得始終大聲地講話,這樣才能壓住課堂上的種種雜音。等到下午下班回家,嗓子就跟冒煙似的,回到家裡什麼話也不想說了。此外,耳朵也始終嗡嗡作響,好像在蜂房裡似的。

燃燈者老羅:在涼山甘洛,用生命貫徹“一切為了學生”的教育宗旨

養蜂人

美國心理學家傑明斯研究指出,5歲以前是智力發展最快的時期。此外,幼兒教育對人的個性品質形成具有重要作用。若在這個時期對孩子施以正確的教育,好好引導,就能使其形成良好的個性、品質,對其一生都有重要影響。相反,若在這個時期形成一些不好的個性品質或行為習慣,以後就很難糾正。

田壩鎮的一年級學生,很多都沒有上過幼兒園,這就給老師增加了更大的工作量。因此,讓甘洛縣每一個城鄉適齡兒童進入幼兒園學習很有必要。

燃燈者老羅:在涼山甘洛,用生命貫徹“一切為了學生”的教育宗旨

幼兒園孩子

孩子在幼兒園可以學說普通話,這對彝族學生特別重要。這樣就算他們在家裡和父母說彝話,也不會影響其用普通話跟同學和老師交流了。要命的是,在老羅班上50多個學生中,就有20多個來自高山彝族村落。由於彝區高山學前教育師資力量短缺,這部分學生從未接受學前普通話教學。師生之間語言不通,別說教育質量了,就是正常的交流都成問題。

老羅談到,“記得有幾個學生半期已過,都不和同學說話,不舉手回答問題,完成作業相當困難。我觀察到後,主動去關心他們,孩子們也怯生生地躲閃。這種現象一旦被忽視,將會產生厭學心理陰影,埋下輟學惡果。”

燃燈者老羅:在涼山甘洛,用生命貫徹“一切為了學生”的教育宗旨

彝族孩子

目前為止,班上還有兩個孩子聽不懂普通話,老羅也沒有聽見這兩人說一句話。師生之間交流特別困難,只能連比帶劃。其中一個孩子叫阿紫嫫,現在有九歲了,不喜歡說話,脾氣很倔,性格也較孤僻

。有一天,老羅跟阿紫嫫開玩笑說:“阿紫嫫,羅老師已經教你快兩年了。你喊一聲羅老師好不好?如果你不喊的話,今天中午就不要吃飯了!”那天中午,無論大家怎麼勸,阿紫嫫就是不吃飯。老羅無奈地說,這孩子能夠聽懂漢話,就是不願意說,不願意張口。長此下去,漢語能力是個大問題啊!

燃燈者老羅:在涼山甘洛,用生命貫徹“一切為了學生”的教育宗旨

彝族孩子

“一定要讓學生攻克語言關!”老羅在心裡暗暗發誓。作為數學教師和副班主任,老羅和語文老師研究,在課堂上要多給這些孩子以機會,讓他們多發言、多回答問題。聽不懂普通話怎麼辦?老羅靈機一動,想到了請彝語翻譯這個高招。一些聰明伶俐的孩子會說普通話和彝話,那就讓他們居中做翻譯。雖然課堂上會耽擱

一點

時間,但畢竟讓這些聽不懂普通話的彝族孩子也參與了課堂活動。

當這些孩子回答正確後,老羅就讓學生熱烈地鼓掌,讓他們享受到成就感。同時,老羅把這些孩子視為己出,在生活上、學習上都關心這些孩子。以心換心,漸漸地這些彝族孩子能聽懂普通話了。從聽懂到會說,中間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走出了第一步,也就不愁第二步了。

燃燈者老羅:在涼山甘洛,用生命貫徹“一切為了學生”的教育宗旨

小學生

對於成績較差的學生,老羅秉持“一個都不能少”的理念,堅決不讓學生掉隊。如果學生課堂上沒有聽懂,作業有困難,老羅就會在課後將學生叫到辦公室,進行面批面改,務必要讓學生理解消化了才肯罷休。對於那些因為成績太差有輟學念頭的學生,老羅只要發現他們有這樣的思想苗頭,就會利用雙休日到學生家中進行家訪。

一方面向家長宣傳《義務教育法》《未成年人保護法》等法律法規,讓家長明確自己的責任;一方面向家長介紹學生的優點,讓他們意識到自己的孩子只要努力學習,也能成為對國家有用的人才。透過跟家長反覆地溝通,那些有輟學苗頭的孩子都回到了課堂,這讓老羅感到非常欣慰。

燃燈者老羅:在涼山甘洛,用生命貫徹“一切為了學生”的教育宗旨

彝族孩子

儘管只是數學教師,但老羅也主動地在課堂上對學生進行習慣養成教育。譬如每天要洗臉刷牙、飯前便後洗手、勤剪指甲,學會收拾課桌和房間等。

因為老羅意識到,移風易俗是個長期的事情,不是僅僅喊喊口號就能解決問題。學生在學校裡可以養成較好的個人習慣,但回到家裡又會受到家人一些不良習慣的影響。那麼,如果我們將每個孩子都培養成移風易俗的宣傳員、引領者,由他們來做家人的工作,不就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麼?

燃燈者老羅:在涼山甘洛,用生命貫徹“一切為了學生”的教育宗旨

彝族孩子

經過一兩年的教育,老羅班上的孩子都比較自信,有恆心、有毅力、不怕吃苦,這些品質一旦形成,相信會影響他們的一生成長。當然,這些孩子也會記住這位在他們生命中刻下印記的羅老師。

羅老師住在學校裡,妻子賀獻英住在村上。只有週末放假了,兩人才能在一起團聚。像他們這樣的幫扶人員,在甘洛縣目前總共有七對夫妻。其中蔡偉、彭錟春夫妻,羅堃、張永英夫妻,我還是比較熟悉的。

據賀姐介紹,老羅還經常陪著賀姐走村入戶,向村民宣講黨的幫扶政策。由於有了老羅的陪伴,賀姐的工作也更加得心應手了。老羅喜歡抽菸,一支菸遞過去,彼此的關係就親近了不少。在賀姐擔任綜合幫扶駐村工作隊員的基泥村,村民們對於他們都很熟悉,賀姐甚至還被村民們取了個彝族名字叫阿依索瑪。所謂“阿依”,就是大姐。而“索瑪”,則是杜鵑花。可見,羅春明夫妻跟當地村民的關係還是比較和諧的,其幫扶成績也得到了大家的認可。

燃燈者老羅:在涼山甘洛,用生命貫徹“一切為了學生”的教育宗旨

拔河比賽

2019年3月24日,這天是星期日。晚上,老羅正在宿舍休息,突然左側腰背部一陣劇烈疼痛將他從夢中驚醒,就像刀割一般難受。老羅從床上坐起來,又伴隨著一陣噁心嘔吐。他臉色蒼白,渾身是汗。這可把妻子賀獻英嚇壞了,關切地問他怎麼了?

老羅虛弱地答道:“我的腎結石估計發作了,今天小便都是血紅的。上次教師體檢,醫生就建議我儘快手術。我當時想又沒什麼症狀,也就沒有放在心上。看來醫生的話不得不聽哪!”

燃燈者老羅:在涼山甘洛,用生命貫徹“一切為了學生”的教育宗旨

甘洛山村人家

“這一次你可千萬不能再使性子了,明天我們就去醫院做手術!”賀姐斬釘截鐵地說道。

第二天早上,在跟學校領導請假以後,老羅夫妻趕到甘洛縣人民醫院就診。經過醫生檢查,確診為輸尿管結石。本來是腎結石?為啥又轉化成輸尿管結石了呢?原來老羅對於腎結石沒有在意,導致部分結石向下行走,卡在了輸尿管裡,這就成了輸尿管結石。

燃燈者老羅:在涼山甘洛,用生命貫徹“一切為了學生”的教育宗旨

正在田間勞作的甘洛人

為了安全起見,在各級領導的關心下,羅老師轉院到綿竹市人民醫院做手術,手術非常順利。按照醫囑,手術後至少要休息一個月。然而羅老師始終牽掛著班上那52個孩子,學生基礎本來就不太好,如果中途再耽擱一個月,必然會影響學生的學習進度。

為了不給學校添麻煩,為了不耽誤學生的課程,就在術後六七天,身上安有支架未取的情況下,羅老師稍微能走動,第一時間趕回學校上課。他帶著支架、忍著疼痛任教長達一個多月後才取出支架。當老羅輕描淡寫地講到這些細節的時候,我的眼睛溼潤了。

燃燈者老羅:在涼山甘洛,用生命貫徹“一切為了學生”的教育宗旨

彝族孩子

這就是我們來自綿竹的甘洛支教老師,他們在用生命貫徹“一切為了學生”的教育宗旨啊。

老羅帶病上課,深深地感染著孩子們,他們的學習勁頭更足了,學習興趣更濃了。在甘洛縣的歷次期末統考中,孩子們都取得了較為優秀的成績。(彭忠富/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