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數水滸裡的高富帥

一部水滸傳,洋洋大觀。裡面有很多動人的故事情節,人物也各種各樣,各有特色,有逼上梁山的落魄豪傑,其實也有很多高富帥式的人物。他們有的出身高貴,有的是當地的貴公子,有的貪戀榮華,有的喜歡美色,有的流浪江湖,不一而足。今天筆者找出幾個,來看看水滸裡的高富帥到底是怎樣的一種情景。

其一,鳳子龍孫的柴進

細數水滸裡的高富帥

柴進第一次出現在眾人面前的是林沖發配滄州的時候,當時林沖因為仰慕柴大官人所以才到了柴家莊,眾人也想見識見識這位江湖中傳說的老大,於是幾經周折,林沖拜見了這位近乎神人的柴大官人。那簇人馬飛奔莊上來,中間捧著一位官人,騎一匹雪白卷毛馬。馬上那人,生得龍眉鳳目,皓齒朱唇,三牙掩口髭鬚,三十四五年紀。頭戴一頂皂紗轉角簇花巾,身穿一領紫繡團胸繡花袍,腰繫一條玲瓏嵌寶玉環絛,足穿一雙金線抹綠皂朝靴。帶一張弓,插一壺箭,引領從人,都到莊上來。柴大官人有幾個特點:其一,出身高貴,乃是大周朝柴世宗之後;第二相貌不俗,龍眉鳳目,皓齒朱唇;第三,家裡富有,看看這身打扮,頭戴一頂皂紗轉角簇花巾,身穿一領紫繡團胸繡花袍,腰繫一條玲瓏嵌寶玉環絛,足穿一雙金線抹綠皂朝靴。自然是當地名流,柴進的出手闊綽也是眾人皆知的,仗義疏財,凡是來到的義士好漢自然都好吃好喝,臨走還有路費相贈。但柴進有顆不安分的心,在那個表明上太平的世界裡,總想在渾水裡摸一把,希望能改變些什麼。柴進的長相還是一流的,不然為何後來打入敵人內部,做了方臘的女婿,可見如果柴進早能放下身段,自然嫁人就嫁柴大官人,不會是一句虛話。

其二,河北三絕的盧員外

細數水滸裡的高富帥

盧俊義是河北人,溫文儒雅,極其有名。宋江在晁蓋死後,一度喪失了領袖群雄的信心,便請吳用前到河北來邀盧俊義入夥,吳用假扮成江湖算命的,曾經看過盧俊義,那盧俊義:目炯雙瞳,眉分八字,身軀九尺如銀。威風凜凜,儀表似天神。慣使一條棍棒,護身龍、絕技無倫。京城內、家傳清白,積祖富豪門。殺場臨敵處,衝開萬馬,掃退千軍。更忠肝貫日,壯氣凌雲。慷慨疏財仗義,論英名、播滿乾坤。盧員外,雙名俊義,綽號玉麒麟。這樣的人身材高大,體格雄偉,人才出眾,家中富有,而且武藝超群,應該是宋朝的鑽石王老五,當然名草有主,可惜夫人並不鍾愛,反而做些偷雞摸狗的事情,與下人廝混在一起,真叫人好不生氣,多虧這一塊美玉。

其三,清風知寨小李廣

細數水滸裡的高富帥

宋江因為在清風山上住久了,便想去清風寨找自己結義弟兄小李廣花榮,那花榮本來就是將門之後,宋江去找花榮的時候,借用旁人的眼光,看到了帥氣十足的翩翩少年,齒白唇紅雙眼俊,兩眉入鬢常清,細腰寬膀似猿形。能騎乖劣馬,愛放海東青。百步穿楊神臂健,弓開秋月分明,鵰翎箭發迸寒星。人稱小李廣,將種是花榮。出來的年少將軍不是別人,正是清風寨武知寨小李廣花榮。花榮出身名門,父親是將軍,自己暫居清風寨,武藝高強,自然也是炙手可熱的人物,只是內心也對此當時朝廷不滿,所以才與宋江這樣的人物廝混在一起。

其四,潘金蓮的情夫西門慶

細數水滸裡的高富帥

把西門慶弄成高富帥,可能會及其很多人的反感。其實西門慶也是水滸裡的人物,他家裡富有,父親是做藥材生意的,自然很富;西門慶外表也不醜,請看水滸是如何描述的:西門慶這廝一雙眼只看著那婦人;這婆娘一雙眼也把來偷睃西門慶,見了這表人物,心中倒有五七分意了,可見西門慶並不是一個相貌猥瑣之人,再加上知縣相公也和他來往,家裡萬萬貫錢財,開著個生藥鋪在縣前。錢過北斗,米爛陳倉;赤的是金,白的是銀,圓的是珠,光的是寶。也有犀牛頭上角,亦有大象口中牙。這樣生活條件自然會贏的潘金蓮的喜愛,因此兩個人在王婆的挑唆下青春萌動是很自然不過的事情了。

其五

雙槍將董平

細數水滸裡的高富帥

董平是東平府的都監,他心靈機巧,三教九流,無所不通;品竹調絃,無有不會;山東、河北皆號他為風流雙槍將。且武藝高強,與梁山對峙的時候,宋江遣韓滔出馬迎敵。韓滔手執鐵槊,直取董平。董平那對鐵槍,神出鬼沒,人不可當。宋江再叫金槍手徐寧仗鐮槍前去替回韓滔。徐寧飛馬便出,接住董平廝殺。兩個在戰場上戰到五十餘合,不分勝敗。後來歸順宋江以後,被封為五虎將之一,不過戀愛很不順,曾喜歡上太守的女兒,結果遭到拒絕,後來殺掉太守,搶了太守的女兒。

 其六,當朝天子宋徽宗趙佶

細數水滸裡的高富帥

徽宗皇帝未繼位之前,排號九大王,是個聰明俊俏人物。這浮浪子弟門風幫閒之事,無一般不曉,無一般不會,更無一般不愛。即如琴、棋、書、畫,無所不通,踢球打彈,品竹調絲,吹彈歌舞,自不必說。而且身為皇親國戚,可謂高矣。帝王之家,不可不富。至於聰明帥氣,更是超於眾人。因此除了不喜歡處理國家大事,倒是一個很愛附庸風雅的人物。

總而言之,水滸裡有很多高富帥式的人物,不過結局似乎都不太好,尤其是那個西門慶,由此看來,不管什麼樣的人物,還是本本分分一些比較好,否則,儘管家大業大,也難免一死,讓人遺憾痛惜。若是奸佞之徒,更讓人徒生憎惡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