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悶背疼,心臟出問題了?不一定,還有可能是胸椎小關節紊亂

大河報·豫影片記者 林輝 通訊員 周鶴翔

週二,河南省中醫院骨病一科史棟樑主任的門診上,來了一名拱著背捂著胸口的年輕女病人。

史棟樑主任問:“你怎麼啦?哪不舒服啊”。

病人說:“主任,我胸悶心慌,背也疼”。

經過詳細問診,得知這位病人是外出遊玩時開了4個小時的車,之後就覺得背疼不適,週二這天就覺得有些心慌胸悶,呼吸不暢,深吸氣時疼痛也會加重,整個都很焦慮,遂來就診。

經過問診、體格檢查及影像檢查之後,史棟樑主任診斷為“胸椎小關節紊亂綜合徵”。

咦?這就讓人疑惑了,“胸悶背疼”一般不都是考慮和心臟有關嗎?

胸悶背疼,心臟出問題了?不一定,還有可能是胸椎小關節紊亂

其實不然,胸悶背疼也有可能是胸椎小關節紊亂導致的。

這又是個什麼病?

接下來,就給大家科普下這個疾病。

胸椎小關節紊亂綜合徵,指的是脊柱胸段,緊鄰心臟,椎體12小節,小關節多達50個,當長期不良姿勢(坐立、行走、睡眠等姿勢)、用力不當、負重過重、扭轉外傷等因素導致胸椎受力不均造成胸椎關節正常解剖關係發生病理性改變,因其不能自行復位,其產生的微小錯動使胸椎內外系統平衡失調,造成脊柱力學失穩,筋膜及滑膜痙攣;區域性軟組織炎性滲出、出血、腫脹使臨近脊神經受到軟組織腫脹粘連的刺激和炎症刺激,進而出現相應的臨床症狀。因此,脊柱力學失穩為該病發生的病理基礎,關節錯縫為核心。

中醫認為胸椎小關節紊亂綜合徵病位在脊椎,病機為本虛標實,《黃帝內經》雲“肝之合筋也”“脾之合肉也”“腎之合骨也”,表明其與肝、脾、腎三髒關係密切。同時本病的發生與先天稟賦、生活方式、情緒飲食、勞作及外傷等相關。本虛為氣血陰陽虧虛,經脈筋膜失於濡養而不榮則痛;標實乃寒溼、痰凝、血瘀、氣滯等為患致使氣血受陽血行不暢而不通而痛。

胸椎小關節紊亂綜合徵兩大主症是疼痛和活動受限,主要表現為脊痛、痠痛、沉重感、脅間放射痛或肋間神經痛,或活動時疼痛加劇,咳嗽、打噴嚏及深呼吸時疼痛加重;脊背或脅間可有明顯痛點或壓痛點。除此之外,胸椎小關節紊亂還可刺激到我們的交感神經節,引起相應內臟的自主神經功能紊亂,出現胸悶痛、心律失調、煩熱盜汗、憋氣、呼吸不暢、胃脘脹痛、肝區竄痛、脹痛等症狀。 就像我們的這位門診病人一樣,出現胸悶、心慌、呼吸不暢的症狀。

如何治療呢?

史棟樑主任先讓病人放鬆,然後在其背部施以推拿手法,放鬆背部緊張的肌肉條索和筋膜,然後再施以胸椎小關節整復手法。

神奇了!經過史棟樑主任手法操作,病人馬上精神好多了,也不心慌胸悶了,也不背疼了,病人的症狀一下子緩解多了,從一開始的萎靡焦慮到後來的開心滿意,真的就是那句話,病人開心,大夫也開心!

其實,這類疾病在骨科門診中經常能見到,其處理原則就是史棟樑主任經常給我們說的話:“理其筋,正其骨,骨正筋柔”。

該怎樣預防胸椎小關節紊亂呢?

中醫來講,“正氣存內,邪不可幹”,指的就是我們本身機體應該保持一個陰陽平衡的狀態,不給邪氣可乘的機會。

為達到體內正氣充足,史棟樑主任來教你這樣做:

一、加強功能鍛鍊

日常加強腰背肌功能力量鍛鍊,收緊核心力量,維持脊柱平衡。

二、勿過度勞累

不要長時間勞作、熬夜、保持一個姿勢等。

三、規律健康飲食

不嗜辛辣肥甘厚味等。

四、做好日常防護

勿淋雨、受寒、著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