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里仁為美(5--6)

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富與貴,富指財富多,貴指地位高。這叫富貴。

富貴是人之所欲也,這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如果不是以正確的方式,正當的方式得到的就是不要。貧賤和富貴相對應,就是財富少地位卑微,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這個是人都討厭的不想要的,不想成為的樣子,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不以正確的方式,不以正當的方法得到的,不去也。我不會脫離現在的位置。

我們舉例子來理解這句話,比如說我們現在的地位比較卑微,我們現在的財富少,很貧困,有人和你說我們有可以快速的致富的方法,可以讓你脫離貧困,可是一看這個方法不是正確的,不是正當的,不去也!我是不會脫離這種貧困和低微地位的。

比如說我明明知道透過欺詐可以讓我自己變得富足一些,可是我不會去做的,因為他不合道,不是正當的方法呀。比如說我透過一些不擇手段的方式,可以讓我處在尊貴的位置,這不是正當的方法我不會去做的,我不會用這樣的方法脫離我的現狀,讓我自己脫貧致富,不合道,禮不長久,這是一個仁者所必備的行為,不會因為不正當利益丟失了自己的德行。

這裡拿出來四個字舉例子,富貴貧賤。這是我們在人生當中經常遇到的狀況,也是很多人在意的狀況,所以只是拿出來舉例子,但到了我們這個時代。誘惑會變得更多,不只是富貴和貧賤,還有更多的貪慾更多的誘惑,這句話告訴我們一個有仁德的人,一個致力於修自己的仁德之人,不會被富貴貧賤,以及所有的誘惑所動。威武不能屈,富貴不能淫,不會因為自己的愛好,自己的慾望,自己追求的財富和地位讓自己缺失了內在的人,所以仁在心中是最大的,沒有任何利益和任何的慾望,可以撼動仁在我們心中的位置,君子去仁,惡乎成名,這人名,指的是君子之名,君子的核心就是這個仁字。懂得修心之人,稱之為君子,而君子的核心就在一個仁字上,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如果君子沒有了這個仁字,怎麼還能稱為一個君子呢?

讓我們再來延伸,何止是不能稱為君子啊,我們如何立於天地之間,不合道所得來的東西一定不長久,這個事情無論是從歷史的典故之中,我們從讀書之中,從我們現實的社會之中都如此,看看那些取得不義之財的人。用不正當的手段所得到的人,最後的結果都是不好的呀,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從小我們的老人就教給我們。不要佔人家的小便宜,貪小便宜吃大虧啊,我們有的時候只是被當下的利益所驅使,被當下的慾望所驅使,所以拿了不義之財,用了不正當的手段,可是結局並不好,所以惡乎成名啊!

我們再去延伸,不要談君子了,可能連一個立身之地都沒有啊,不久矣,守不住,所以君子如果去了仁,惡乎成名。這是利益是根本,這也是讓我們內在美好和喜樂的關鍵之所在,一個仁者到什麼時候都是喜樂自在的,都有立命之根本,我在貧困的狀態我就安貧樂道,恬於進取,我在富足的狀態,我就幫助他人,持續這種心中的美好,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終食就是君子不會在一頓飯的時間違背仁德,中庸講,道:不可須臾離也。我們這裡來延伸仁不可須臾離也,仁也是一樣的,片刻都不會違背仁,就是時時刻刻處於仁的狀態,安於仁的境界,這個時候自然而然里仁唯美,時時刻刻都是喜樂自在,時時刻刻都是美好的自在的。

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造次是指倉促匆忙,顛沛是指困頓挫折,必如是,就是也不會違背仁的,君子片刻都不會離開仁,都不會違背仁。倉促和匆忙之間也不會違背仁虧。困頓和挫折之時也不會違背仁,無論任何時候任何場景任何處境都不會違背仁,這個時候就是仁者,時時刻刻可以安住當下,時時刻刻可以里仁為美。時時刻刻可以安在仁的狀態,自然就是喜樂的,自然就是自在的,自己的內心充滿著美好,看待這個世界也充滿著美好。

子曰:我未見好仁者,惡不仁者,我沒有見過,好仁者,喜歡仁,追求勵志於修仁德的君子,惡不仁者,會討厭沒有仁德之人的,所以告訴我們一句話,真正的仁者是不會厭惡和討厭任何人的,好仁者無以尚之,尚通上下的上,好仁者無以尚之,一個好仁之人是沒有任何一件事情,可以超過仁的,人為最大,而不是名利,對錯。是非地位,等等等等都無以尚之,都沒有能超過仁的。這是一個真正好仁者的體現,剛才講到:我沒有見過一個好仁者惡不仁者的,一個好仁者對於仁的追求是無以尚之的。

接下來又說了,惡不仁者,其為仁矣。即使厭惡一個不仁者。其為仁也,恰恰是自己的仁,就是因為自己有仁。才會厭惡其他的不仁者。為什麼呢?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為什麼會厭惡不仁者呢?是因為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我厭惡不仁的人,正是為了讓他提升,變得內在有仁德,而不讓不仁這件事情加乎到不仁的人身上。這句話卻很玄妙,她在層層遞進,好比我們上一講座提到的孔夫子的弟子冉有,孔子很厭惡他,甚至對自己的弟子講:你們可以大張旗鼓的去攻擊他,他不是我的弟子,為什麼厭惡他呢?就是不想讓他變成一個不仁者,所以才去厭惡他,不想讓他把不仁這件事情加乎其身,所以這是厭惡,和我們普通人的厭惡不一樣,我們普通人的厭惡,是基於自己的喜好,自己的情緒,自己的利益,而一個仁者不是這樣的,即使我們去厭惡一個人也是希望他變得更好,不斷地去幫助和修正,讓他變得有仁德,而是讓他繼續的墮落下去,繼續的成為一個不仁者。有

能一日用其力於仁矣乎。有誰能做到在一日之間,所有的力量都致力於仁這件事情嗎,告訴我們很難,終日曆行於仁,看看我們在這一日之間,我們看不慣的事情,起情緒的時候,仁還在嗎?我們遇到了種種誘惑的時候,仁還在嗎?我們遇到了利益的時候,仁還在嗎,我們聽到了別人一句不中聽的話,我們仁還在嗎,我們看到了一個行為不舒服的時候,我們的仁還在嗎?所以終日力行無仁,時時刻刻處在仁,這很難的!

給我們拋下了一個話題,一句反問。有誰能做到呢?我們一聽好難呢。確實是很難的。關乎我們的利益,關乎我們的情緒關乎我們的喜好之時,我們的仁還在否,很難。接下來又講了,聽上去似乎很難的樣子。似乎此刻我們也下了決定。太難了!是可是接下來的話我們再去聽一聽。

我未見力不足者。之後孔夫子說。可是我未見力不足者,沒有見過。蓋有之矣,我未之見也,即使有這樣的人可是我從來沒有見過呀。我做善事,我保持自己的仁德力不從心。心有餘而力不足在這裡是不成立的,當你內心致力於仁的時候。是不會力不從心的,你說仁德這件事情需要力氣嗎?不需要力氣,不需要力量,只要我們一心至於仁。

我們說行善仁德,連在一起說比較好理解,有的人說我的生活並不好,沒有那麼富足我怎麼去仁愛他人?我怎麼去做好事去行善呢?如果我們內心是有仁得的,無論我們處在什麼位置都可以有仁德呀,我們能給他人一個微笑是不是行善,是不是仁愛之心?我們走在路上。幫助他人拿一個東西,幫助他人過馬路。我們給他人指明一個方向,是不是內心有仁愛的表現,我們在任何一個工作崗位上,只要我們的心是想幫助他人的,我們可以幫同事,幫領導,幫下屬倒一杯水,是不是舉手之勞,需要多大的力氣,需要我們有多富貴呢,看到他人痛苦的時候,我們給一句鼓勵和安慰,需要我們的財富嗎,需要我們用多大的力氣呢,我們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力所能及的去幫助我們的客戶,難道需要我們的富貴和力氣嗎,難道需要多少的金錢,比如說,我們在生活當中,做飯做的好。當他人有需要幫助的時候,我教給他該如何做飯該如何煮湯,需要多大的力氣呢?需要我們有多少財富?需要我們有多大的智慧呢?所以你看孔夫子說我沒有見過力不足的人吶。是因為我們的心不到,僅此而已,是我們沒有那顆仁心所以會覺得很難,所以會覺得做不到,當我們一心至於仁的時候,哪有什麼東西是做不到的?

無論我們身在什麼樣的地位?無論我們身處什麼樣的環境?無論當下我們富貴或者貧賤?無論我們當下有智慧或者沒有智慧?博學或者不博學,我們都可以力所能及的去幫助他人,這都是仁愛的體現,所以當我們一心至於仁的時候,我未見!即使有我也沒有看見!所以當我們覺得力不從心的時候只是藉口罷了,好仁者無以尚之,如果我們覺得修仁這件事情是最大的,我們就沒有了那麼多的藉口,沒有了那麼多事情。在生活當中我們覺得很多事情都比仁大,所以我們就力不從心了,你們覺得名比仁大,自己的情緒比仁大,享樂比仁大,就會覺得力不從心,不能終日取去力行於德,當我們明白這個道理,好仁者無以尚之,我們知道修仁是最大的,這個時候我們就會力行近乎仁。我們就可以時時刻刻讓自己處在仁的狀態。

里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我們懂的里仁為美的道理,我們去實踐和求證過。原來里仁是美的,看這個世界是美的,就會選擇處在仁,安於仁之上,無以尚之,沒有什麼事情比這件事情更大,這個時候們自然而然就會變得有智慧,就會變得通達,就會變得喜樂和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