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命運共同體,在旋律中“交響”

人類命運共同體,在旋律中“交響”。12月17日晚,“夢之聲”——陳琳、呂思清與江蘇交響樂團音樂會在江蘇大劇院音樂廳成功舉行。當晚的三部作品出自三位不同國度的作曲家之手,卻都傳遞出對祖國、對家鄉的眷念之情。真摯的情感,透過交響樂團的精彩演繹,引發了全場觀眾“愛的共鳴”,也激發出他們對人生、對光明、對未來更深刻的理解。

人類命運共同體,在旋律中“交響”

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作為江蘇省交響樂團2021年演出季的收官之作,“夢之聲”音樂會特意選取了捷克作曲家斯美塔那《沃爾塔瓦河》、中國作曲家趙季平《第一小提琴協奏曲》、芬蘭作曲家西貝柳斯《第二交響曲》等三部來自不同民族、不同國家的作品,來展現他們濃厚的鄉情。

其中,《沃爾塔瓦河》是飽受耳聾之苦的斯美塔那在生命的最後十年間創作的《我的祖國》中最著名的一首,展現了他心靈中最深的苦痛與熱愛;而氣勢磅礴、充滿英雄氣概的《第二交響曲》,則流露出芬蘭民族雄渾豪邁的氣質。

“我們將三位作曲家的作品放在一起,就會發現,雖然是不同民族、不同國度的作曲家,但是當他們表達對於祖國的熱愛時,用到的一些曲調有很多相似之處。”來自中央音樂學院的指揮陳琳說。

人類命運共同體,在旋律中“交響”

指揮家陳琳

人類命運共同體,從旋律中流淌出來。

當晚最受期待的當然是趙季平作曲、呂思清演奏的《第一小提琴協奏曲》。

作曲家趙季平的《第一小提琴協奏曲》,受到了海內外多家樂團的青睞,已成為近年最常上演的中國協奏曲新作,甚至被評論家看作堪與《梁祝》媲美的中國新經典。而小提琴演奏家呂思清對《梁祝》的演繹,則被是樂迷視為經典。

小提琴動人的旋律飄然而至,如一葉扁舟,漾一江碧波,帶來聽覺盛宴,贏得全場最熱烈的掌聲。

人類命運共同體,在旋律中“交響”

人類命運共同體,在旋律中“交響”

“愛是這部作品最顯著的特點,這種大愛超越了民族和國家,卻又讓全世界的樂迷,感受到了處處彰顯的中國音樂、中國文化之美!”這不是呂思清第一次演奏《第一小提琴協奏曲》,但卻是他第一次和江蘇省交響樂團合作,江蘇省交響樂團的音樂水平特別是團內年輕樂手對音樂的熱愛和活力,讓他印象深刻。“希望他們能夠更廣泛的涉獵中外經典作品,將更多高品質的音樂會帶給大家!”

人類命運共同體,在旋律中“交響”

除了現場的如雷掌聲外,南京的樂迷們還在社交媒體上表達了自己的激動心情。

“呂思清那把琴聲音真好,他是中國紅色小提琴家排名第一”“女指揮首次指揮省交,首次登臺江蘇大劇院音樂廳。很乾練,能壓得住”“今天的絃樂隊伍齊整,管樂和鼓控制得也很不錯,聽得比較舒服”……

上海音樂學院音樂學博士、南師大杜琳老師在聆聽了音樂會後,也發表了專業看法:“整場音樂會曲目設計的頗有心意,牽引著觀眾在捷克、中國與芬蘭的音樂景觀中穿行。陳琳是一位英氣十足的指揮,她幹練、精準、瀟灑的指揮姿態令我印象深刻。她與演奏家、交響樂隊共同塑造出了沃爾塔瓦河奔湧的河水、趙氏音樂的‘韻致’以及芬蘭雄渾、粗獷的音樂氣息,引人遐思無限。呂思清的演奏也令人動容,小提琴悽切婉轉的訴述與樂隊渾厚的迴響互動縈繞,終至大愛情懷。”她也特別為江蘇交響樂團表現出的穩健演奏態勢點贊,“無論是細膩柔婉的抒情音調,還是雄壯有力的輝煌讚歌,都表現的可圈可點,期待江蘇交響樂團更多樣式的音樂作品!”

交響音樂在中國至今已走過近百年曆程,如今根植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成為中國交響音樂的發展之路。

2021音樂季結束的同時,也宣告了2022音樂季的開始。江蘇省交響樂團副團長王志強詳細的向記者劇透了2022音樂季的演出計劃,除了大咖薈萃輪番亮相外,2022音樂季在很多重要的節點還會有不少有意思的主題音樂會,“比如在5月20日,我們會有一個愛情主題的音樂會,在6月3日還會做一個兒童節專場,我們會和中央音樂學院附中一些經常拿獎的音樂小天才們帶來一個適合孩子們聽的兒童專場。”

2022音樂季將會是一個更加年輕,更加多樣化的音樂季。除此之外,江蘇省交響樂團將以更多樣化的形式來把交響樂帶給廣大市民。“我們會陸續開設大師班、沙龍講座等等,讓更多人瞭解交響樂。此外,我們還將嘗試讓交響與江蘇戲曲結合在一起的方式,傳播中國聲音、江蘇聲音。”

交響樂最大的魅力何在?陳琳則認為,交響樂是人類智慧的高度結晶,很具有哲理性,“交響樂是作曲家深思熟慮的結果,它不光是普通聽眾聽到的一些優美的旋律,裡面還會包含著作曲家關於人生、關於世界、關於歷史等的一些想法。另外,人類的情感是豐富而複雜的,用複雜的交響樂來表達層次更為豐富,讓人從中咂摸出美妙的滋味。”

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 陳潔

編輯: 陳潔

本文來自【交匯點新聞客戶端】,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資訊公共平臺提供資訊釋出傳播服務。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