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告密、不揭發、不舉報,人性道德底線在哪裡

震旦學校老師被舉報事件引發一個話題“為個人前途利益不告密、、不揭發、不舉報是守住人性的最基本道德底線”熱議,這段話源自於電影《聞香識人》中的一段臺詞,正反觀點人數都不少,各執一詞,這個話題很嚴肅也很重要,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會遇到,由於其在家庭、社會、政治、司法等多領域的敏感性一直未有人說透。為了儘可能說清楚這個問題,有必要分清楚物件和事件層級進行分析,概念範圍模糊自然就說不清楚,越辯越亂。

1、明確劃分下“不告密、不揭發、不舉報”這“三不”所指的社會關係物件有哪些

血緣親人,配偶伴侶、親戚朋友、同事同學、遠親老鄉、領導老師、商業夥伴、客戶關係、陌生人、鄰居、對手、仇家等,先大致分12種7類6層,或許有沒有列舉的其他關係屬於極小眾先忽略。

不告密、不揭發、不舉報,人性道德底線在哪裡

2、“三不”涉及的事件內容分類

個人隱私類、惡作劇類、不正當競爭類(未構成違法)、違法行為類、刑事犯罪類大致四種(歡迎網友補充)。

3、道德底線的構建

百度百科詞條:

“道德底線指的是人們應該遵循的社會公德的最低警戒線。法律是最低道德要求。通俗地講,就是守衛人的最基本的尊嚴、良知的最低防線”

。現實生活中每個人因成長環境的差異和自身文化修養不同對道德底線的構建也自然高低有別,但一般來說道德底線僅設在不低於違法犯罪線之上是社會難以接受的,設定的底線太高對弱勢群體的競爭力也是不利的,所以存在人以群分、物以類聚的社會現象,輕易跨圈會被不同的道德標準排擠。隨著社會的文明進步和物質富裕,各圈層的道德底線也會逐步抬高,一個社會的平均的道德底線的高度決定這個社會文明高度。

4、人性的基本守護

關於人性的定義很多,性本善還是性本惡又或是隨環境可善可惡古今中外幾大流派各有說法和爭議,故在不能呈現標準共識前提下只能根據自己人生經歷與感悟選擇節選百度百科的社會學定義:

“人性中與生俱來即存在由於祖先生存的險惡環境衍生的對生存的渴望,對勝利的渴望,對與自己相似的伴侶的渴望,對同類間自己地位的關心,及由於史前人類的習慣和同理心還有對同類幫助的衝動。”

我們是人,絕大多數逃脫不了人性驅使,我們既不能放縱人性的肆意妄為也不能高道德標準束縛,要確保我們是人而非禽獸,也非毫無人性的機器,人性的基本守護能保留做人的最後尊嚴和價值,這是討論的基礎。

有了以上4點分類與定義的基礎現在可以談談“三不”了:

1)對於血緣圈層應對所有類別事件全部實行“三不”的不合作態度,如事涉違法犯罪也不能作偽證和故意虛構資訊誤導辦案,犯法就害人害己了;個人利益凌駕於損害親人利益之上是不道德也是滅絕人性的,司法部門應該取消這層關係人員的作證效力。回想當年文革期間夫妻舉報、父子揭發、母女告密的事比比皆是,把人性扭曲到極致,現在這些還活著的人依然內心備受煎熬,把傷疤藏在最深處不敢舔舐,用麻木掩飾一切安好。

2)泛親人圈層是對所有類別事件可以實行“三不”的不合作態度,不可虛構誤導和作偽證,但對於司法調查取證的迴應可以根據之間關係好壞做出自己的判斷處理,司法處理在無虛構誤導或偽證行為時不能處包庇罪。

3)資源人脈圈層對個人隱私類、惡作劇類可以實行“三不”的不合作態度,不正當競爭類(未構成違法)、違法行為類、刑事犯罪類可以對“三不”說不,應告知受害方真相減少或消除影響,涉及違法犯罪行為的應該主動配合調查告知所知一切,還社會公平公正。

PS:震旦老師的講課影像被上傳到網路不屬於揭發告密之類行為,老師是公開授課傳播,不存在私密性,也不是違法犯罪問題,是老師認知問題,學生上傳是對自身認知有疑惑的求知行為,最多是觀點衝突上網求認可。

4)利益圈和潛在圈對“三不”基本同3)款

5)競爭圈或許你怎麼做都是道德的,但依然不鼓勵揭人隱私這種下三濫的做法,它敗壞的是社會風氣。

不告密、不揭發、不舉報,人性道德底線在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