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波羅登月計劃是真是假?從神經科學的角度來推測一下

我們都知道,關於登月,不管是中國還是美國,存在著很大一部分懷疑論者,以及質疑其真實性的人。那我們試試從神經學的角度來看,登月這件事的真假。我們先講講故事的主人公:巴茲·奧爾德林。

巴茲·奧爾德林是世界上第二個登上月球的人,他在1969年緊隨阿姆斯特朗之後,踏上了月球。阿波羅11號計劃中,他的任務是登月艙的駕駛員。

阿波羅登月計劃是真是假?從神經科學的角度來推測一下

這一枚月球上的腳印屬於巴茲奧爾德林,而非阿姆斯特朗

1969年7月20日,阿波羅11號飛船的登月艙降落到月球表面,阿姆斯特朗和奧爾德林先後踏上月球,成為人類歷史上踏上另外一顆星球表面的第一和第二人。

阿波羅登月計劃是真是假?從神經科學的角度來推測一下

執行阿波羅11號登月任務的三位宇航員,右邊是奧爾德林,圖片來源:NASA

關於奧爾德林的登月之旅,有一些趣事可以分享一下,比如,奧爾德林其實在登月時仍然是一位軍人,是一位空軍軍官,他一直要到1972年才基本退出現役。所以理論上,

奧爾德林是第一位登上月球的軍人

另外,奧爾德林擁有麻省理工學院的航天學博士學位,是一位出色的工程師,因此,

他也是第一位登月的擁有博士學位的人。

而且,他最出名的這句話:“阿姆斯特朗是第一個登上月球的,可是別忘了,我是

第一個

從外星球回來

踏上地球

的人!”

阿波羅登月計劃是真是假?從神經科學的角度來推測一下

月球上的奧爾德林

一個普通人需要釋放多少多巴胺來激勵自己一直努力登上月球,而多巴胺這個物質在大腦中是作為一種神經遞質存在,就是神經元釋放給其他的神經元,遞質就是傳遞,大腦中有好幾個多巴胺系統,最為我們熟知的就是這個

獎賞動機

行為,獲得獎勵時多巴胺水平會升高;試想一個人能登月,那至少他應該達到此生多巴胺的頂峰了。

阿波羅登月計劃是真是假?從神經科學的角度來推測一下

人體是一個自我調節的綜合體,人體內的激素千變萬化,有快樂的激素,也就意味著有痛苦難過的激素。每一種激素的生成都是需要特定的刺激,比如運動可以促進多巴胺、內啡肽的合成,所以運動之後你會感到快樂,但這種快樂並不是持久的,這是有時效性的,當人體內的快樂激素消耗至正常水平,欣快感也就戛然而止了;同樣的道理,奧爾德林不可能每天都登月,即使每次他在登月,他的多巴胺閾值也會不斷上升。舉例,一些毒品會比多巴胺更親和多巴胺受體,但是持續的吸毒不會無限度地增強欣快感,而且吸毒的效果會越來越差。

阿波羅登月計劃是真是假?從神經科學的角度來推測一下

我們能夠猜得出接下來奧爾德林迴歸平淡之後的日子過得如何?一直在榮耀裡行走,持續他的航天人生?

然而,並沒有。

他開始喝很多很多的酒,很短的時間內,他變成了酒鬼,他連續兩度戀愛結婚但最終還是離婚,生活變得非常糟,最後,奧爾德林被送進了精神病院住院治療。

阿波羅登月計劃是真是假?從神經科學的角度來推測一下

恢復後,他又開始繼續做更多非凡的事情,例如重新寫書,來中國做演講等等,這些是後話了。

巴茲·奧爾德林身上那個將他帶入天堂帶到月球上的化學物質多巴胺,曾經使他的生活無限美好,但也狠狠把他拖往過地獄。

如果一個人想要做偉大的事,最捷徑也許就是先把自身的

多巴胺

迴路系統激發起來,改變對未來的期許和激勵。

阿波羅登月計劃是真是假?從神經科學的角度來推測一下

從神經科學來看,如果不是登月計劃這種頂尖高度領域給過巴茲·奧爾德林大腦最高的獎勵,那他在迴歸平淡時,也許就不會如此渴望再度高峰吧?也許也不會把自己的人生導向一個奇怪的彎道上。

一個人的身體動作,微表情也許可以受訓練可以說謊可以偽裝,但腦部和它的各種激素給做出的決定不會撒謊。

可惜的是,登月的時候,我們沒有留下他們幾位航空員的真實腦電資料。一切只能推測。

如果這個計劃是真實的,巴茲·奧爾德林這趟多巴胺高低跌宕的人生旅程沒有白走;那如果不是真實?

留下你的看法

我們一起再深挖一下

,如何?

我是神經管理的森森。歡迎關注點贊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