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詩人李白的交際圈

大詩人李白的交際圈

李白出生於盛唐時期,可以說他在一個相對安逸和穩定的社會環境中度過了自己的童年。李白二十四歲時,就隻身離開了家鄉,開始了自己的求仕之路。李白希望結交名士,拜望社會名流,以求得到他們的推薦進入仕途,從而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縱觀李白的交際圈,主要有這樣幾個重點:

第一:終南山。唐王朝是李氏的天下,他們尊老子李耳為祖先,這使得道教在唐朝盛極一時。於是,一些想入朝為官的人,紛紛到名山隱居,他們扮成道士或者隱士,常年隱居深山,期望有朝一日能夠被當朝天子召見。人們可以透過“終南捷徑”這一典故的來歷窺見一斑。

當時的終南山就匯聚了一大批的隱士,這些人大都是一些高賢名士,朝廷有時就會在這些名士中擇優錄用或者聽由這些人推薦其他人出來做官。李白在終南山也待過一段時間,也對唐王朝有一定的期許,但是,李白並不是那麼幸運,他在終南山沒有得到引薦,李白因為入仕無望就離開了這裡。後有李白做的詩文《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

暮從碧山下,山月隨人歸。

卻顧所來徑,蒼蒼橫翠微。

相攜及田家,童稚開荊扉。

綠竹入幽徑,青蘿拂行衣。

歡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揮。

長歌吟松風,曲盡河星稀。

我醉君復樂,陶然共忘機。

進一步可以證明李白在終南山曾經待過,而且還有熟人朋友即隱士—斛斯。

大詩人李白的交際圈

終南山

第二:山東孔巢父。孔巢父是唐朝的重臣,有著深厚的政治基礎。李白想借用他的影響力為自己的政治前途助一把力,“竹溪六逸”(

竹溪六逸,是開元年間隱居於竹溪的六位名士的合稱。開元二十五年,李白移家東魯,與山東名士

孔巢父、韓準、裴政、張叔明、陶沔在泰安府徂徠山下的竹溪隱居,世人皆稱他們為“竹溪六逸”。)就是他們當時談詩論賦的見證。但是孔巢父當時一心向往田園生活,對仕途並不迷戀,對李白的求見,也比較冷淡。李白無奈又離開了山東。

第三:浙江吳筠。唐玄宗當時迷戀黃老之術,這位吳筠就是當時非常有名的一位道士,唐玄宗對他早有耳聞,就召他入宮覲見。李白當時在吳筠的居所,聽聞朝廷召見,吳筠就將李白一起帶入了京城。吳筠將李白先推薦給了自己的同鄉賀知章,這位賀知章當時已經是太子右庶子,還是唐玄宗的侍讀,可以說是皇帝身邊的紅人。兩人見面後,談得十分投機,賀知章感嘆李白的才華橫溢,於是就欣然將李白引薦給了唐玄宗,唐玄宗也是一位喜歡詩詞歌賦的人,也對李白的才華所折服,馬上決定錄用李白。李白就這樣進入了自己夢想的政治道路。

縱觀李白的遊學經歷,我們會發現這樣一個規律,他的拜訪具有一定的目的性和針對性。有隱居的山人,如果你能忍得住寂寞,在隱居一族能聲名鵲起,聞名遐邇,那麼做官就能指日可待。但是年輕的李白怎麼能獨守寂寞而甘於默默無聞地隱居呢?

於是李白前去拜訪政治基礎深厚而且喜好詩文的孔巢父,希望得到他的引薦,但是當時已經辭官歸家的孔巢父對政治的興趣早已經消失殆盡了,他更希望過無憂無慮的田園生活。他還勸說李白不要步入仕途,和他一起吟詩作賦豈不快哉!李白一心入仕,哪裡肯留下來隱居?

大詩人李白的交際圈

李白畫像

當時唐玄宗喜好道教,他便去尋找當時的著名道人——吳筠。功夫不負有心人,他在吳筠這裡真就等到了機會,認識了賀知章!憑藉賀知章的引薦,李白順利地進入了仕途,可是仕途真的適合李白這樣的書生嗎?答案是否定的,李白是一個極富浪漫主義情懷的人,浪漫的人天生就耽於幻想。他希望朝廷能夠唯才是舉,擇賢而用。但是現實的社會關係錯綜複雜,李白這樣思想單純,因循守舊,不知道變通的人要想在政治上大展宏圖,終究會被碰得頭破血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