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土木堡之變到奪門之變,皇權下大明王朝骨肉兄弟的相愛與相殺

從土木堡之變到奪門之變,皇權下大明王朝骨肉兄弟的相愛與相殺

公元1449年,明英宗朱祁鎮正統十四年,發生了改變大明朝命運的

土木堡之變

。幾十萬明軍幾乎全軍覆沒,英宗被瓦剌俘虜,朱祁鎮同父異母的弟弟朱祁鈺在於謙等人的擁戴下,即皇帝位,遙尊明英宗為太上皇。朱祁鈺就是明代宗景泰帝。

一年後,在戰場上討不到便宜的瓦剌,主動釋放明英宗。英宗回到北京後,就被鎖入南宮,整整七年。

明代宗景泰八年,明英宗天順元年,公元1457年正月,景泰帝朱祁鈺臥病不起。石亨、徐有貞、太監曹吉祥等人,趁機砸開南宮大門,擁立明英宗復辟。史稱“

奪門之變

”,也叫“

南宮復辟

”。

十幾天後,景泰帝去世,死因成疑。

從土木堡之變到奪門之變,皇權下大明王朝骨肉兄弟的相愛與相殺

以上就是從土木堡之變到奪門之變的過程。南宮復辟,這是歷史的進步還是退步?英宗和代宗誰是更好的皇帝?這些問題,本文都不討論,今天我們只聊這對兄弟的相愛相殺。

在歷史的幾乎同一時期,歐亞大陸的西邊,強大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正在崛起。穆罕默德一世(1413年-1421年在位)繼位後,殺死了所有的兄弟姐妹包括侄子,還給這殘酷的做法起了個名字,叫“卡農”。1451年穆罕默德二世(1451年-1481年在位,第七任蘇丹)繼位後,第一時間親手殺死還在襁褓中的弟弟,並將“卡農”上升為法律,繼位後殺死所有兄弟成為合法。

中國人講究“孝悌忠信禮義廉恥”,悌就是友愛兄弟的意思。但是在至高無上的皇權面前,兄弟情誼卻有點弱不禁風。

秦二世胡亥在矯詔繼位,並假借秦始皇命令賜死公子扶蘇後,將剩下三十二個兄弟姐妹也全部殺死,或公開處決(有說虐殺肢解)或逼自殺。

暴君隋煬帝楊廣繼位後矯詔賜死廢太子,同胞哥哥楊勇。

從土木堡之變到奪門之變,皇權下大明王朝骨肉兄弟的相愛與相殺

明君唐太宗李世民透過玄武門之變,殺死太子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並把李建成李元吉的子女全部殺死,在族譜除名,還霸佔了弟媳。大概是因為自己的經歷,晚年的李世民在找接班人的時候,對長孫無忌說要找個不會殘害自己兄弟的,這才有了性格溫和的唐高宗李治繼位。

宋太祖趙匡胤在“燭影斧聲”中離奇死去,成為千古之謎。弟弟宋太宗趙光義透過“金匱之盟”,兄終弟及而繼位。幾年後,太祖趙匡胤的次子趙德昭自殺(趙匡胤共四個兒子,長子和三子早夭),四子趙德芳神秘死亡,年僅22歲。《宋史》對趙德芳的死只用了“寢疾薨”,意思大概就是睡著了,生病了,死了。

從土木堡之變到奪門之變,皇權下大明王朝骨肉兄弟的相愛與相殺

在人類歷史上,因為權力而兄弟相殘、叔侄相殺的故事實在太多,但凡威脅到皇位,就六親不認。當我們把目光再次聚焦到大明朝,就會發現,相比之下,景泰帝朱祁鈺對待哥哥朱祁鎮,以及朱祁鎮家人,其實是很仁慈的。

瓦剌主動表示可以釋放明英宗時,景泰帝不高興,《明史》說“帝不悅”。這個心情其實很好理解,英宗回來了,國家就會有兩個皇帝,到底誰說了算?就像宋高宗趙構根本就不想迎回徽宗、欽宗二帝,所以岳飛的北伐註定是不會成功的。

在得到于謙“天位已定,寧復有他”的承諾後,景泰帝同意迎回明英宗。英宗回來的場面,有兩種不一樣的說法,一說是“一轎兩騎,悄然進入安定門”,二說是景泰帝親自在廣安門迎接,文武百官行朝拜禮。

從土木堡之變到奪門之變,皇權下大明王朝骨肉兄弟的相愛與相殺

這兩個畫面哪一個是真的,其實沒必要深究,因為我們只需要知道,英宗迴歸後,就被軟禁在南宮。景泰帝下令把南宮大門上鎖灌鉛,加派錦衣衛嚴密看管,連食物都只能透過小洞遞入。為免有人聯絡被軟禁的太上皇,景泰帝甚至把南宮附近的樹木砍光,讓人無法藏匿。

一個活著的先皇,總歸是景泰帝皇權的巨大隱患,但朱祁鈺只是把哥哥軟禁,卻自始至終沒有動過殺掉哥哥的念頭。在這南宮七年時間裡,景泰帝有無數個機會可以給哥哥羅織一些比如謀反的罪名,也可以輕而易舉安排“神秘死亡”,但是他都沒有。明英宗的母親孫太后,依然是太后,甚至在景泰帝繼位前三年,英宗的兒子朱見深(後來的明憲宗)依然是太子,之後才換成自己的兒子朱見濟。

朱見濟五歲去世後,景泰帝膝下無子,朝堂上下時有恢復前朱見深太子名分的提議。其實這足以說明英宗在朝廷上下的影響力猶在,但即便如此,景泰帝還是善待哥哥英宗,更沒有加害小朱見深。明英宗雖然被軟禁,日子應該還挺不錯,他有三個兒子在南宮降生,並健康成長(自己沒孩子的朱祁鈺也沒有因為哥哥子孫繁茂而心生妒忌)。

南宮復辟後,正準備臨朝的景泰帝朱祁鈺聽到撞鐘擂鼓,問是不是于謙造反了?太監告訴他是太上皇復辟了,景泰帝聽完,居然說:“哥哥做,好,好,好!”然後繼續回去睡覺了。

從土木堡之變到奪門之變,皇權下大明王朝骨肉兄弟的相愛與相殺

這是不是景泰帝對“搶”了哥哥皇位的一種釋懷,我們不得而知。十幾天後,被廢為郕王並遷往西宮的景泰帝去世,年僅二十九歲。景泰帝的死因,歷史有不同的說法,《明史》只說“王薨於西宮”,這已經是王,不是帝了;楊瑄在《復辟錄》中記載景泰帝病情已有所恢復;《病逸漫記》和《罪惟錄》都說景泰帝病已經好了,是太監蔣安奉旨把景泰帝勒死。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乾隆帝為景泰陵立碑題辭,“子亦隨死,終於殺,禮西山,實所自取耳” , “終於殺”就是被殺的意思。

明英宗確實有理由殺死景泰帝,因為可以說是景泰帝的仁慈給了英宗翻盤的機會,從皇位爭奪的角度,他不會給對手同樣的機會,正如越王勾踐臥薪嚐膽復國後,不會給夫差一次臥薪嚐膽的機會。但另一個角度,景泰帝確實生病了,自然死亡也是有可能的。所以景泰帝到底是怎麼死的,我們不得而知。但是我們可以知道,作為哥哥的朱祁鎮對弟弟朱祁鈺,是深惡痛絕的。

從土木堡之變到奪門之變,皇權下大明王朝骨肉兄弟的相愛與相殺

英宗復辟後,下詔指斥朱祁鈺“不孝、不悌、不仁、不義,穢德彰聞,神人共憤”。並廢其帝號,賜諡號為“戾”,稱“郕戾王”。“戾”是一個惡諡號。英宗還搗毀了景泰帝已經修好的陵寢,按親王禮葬在北京西山。朱祁鈺因此成為明朝遷都北京之後,僅有的一個沒有被葬入十三陵帝王陵寢的明朝皇帝——連亡國之君崇禎都在十三陵。

從土木堡之變到奪門之變,皇權下大明王朝骨肉兄弟的相愛與相殺

如果沒有朱祁鈺臨危受命繼承繼大統以穩定人心,風雨飄搖中的大明朝可能擋不住瓦剌騎兵的鋒芒;如果不是明軍在戰場上阻擊了也先大軍,明英宗可能不會被釋放;如果朱祁鈺稍微心狠手辣一點,是不是就永遠不會發生奪門之變?歷史是沒有如果的。我們只看到,朱祁鈺對哥哥的心慈手軟,我們只看到,朱祁鎮對弟弟的翻臉無情。

我們不能指責朱祁鎮,要怪就怪權力的誘惑太大,一旦沾染,便無法自拔。我們也無需同情朱祁鈺,皇位本無他無關,而他所有的幸運和不幸,都來自這位皇帝哥哥,他所有的幸運和不幸,也都來自他自己的選擇。

自古君王皆薄倖,最是無情帝王家。

感謝閱讀,歡迎關注頭條號

(圖片來自網路,如有侵權,麻煩聯絡作者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