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程車司機》的五組乘客

1981年3月30日美國總統里根遭到暗殺,一顆子彈離其心臟僅3英寸。刺殺里根的是26歲的富家子弟約翰·辛克利,而其行兇的目的竟是為了引起女性朱迪·福斯特的注意。這一切皆起因於一部1976年的電影——《計程車司機》。

《計程車司機》的五組乘客

當時,只有13歲的朱迪·福斯特出演了《計程車司機》,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女配角提名。她在片中扮演一名12歲雛妓,正是這部片子讓辛克利迷上了福斯特。而羅伯特·德尼羅在片中飾演一名計程車司機,企圖謀殺總統候選人以引起喜歡的女子的注意。而辛克利的極端做法無疑是模仿片中的德尼羅。

《計程車司機》的五組乘客

當然了,影片成為經典並不是因為引發了一宗刺殺總統案,但足可以看出影片對當時社會產生的影響。電影以一個計程車司機的視角講述發生在越戰結束後的紐約,他每天開著出租汽車目睹著紐約的墮落,最後卻戲劇般成為了公眾英雄。

越戰失利後,美國處於一個尷尬迷茫的時期,民眾對美國政府大失所望,甚至對美國精神充滿懷疑,羅伯特·德尼羅扮演的計程車司機特維里正是大時代背景下的一個典型代表。

《計程車司機》的五組乘客

之所以將角色的職業設定為計程車司機,因為只有這個行業才能每天接觸到社會各色各樣的人士,下到妓女(在此並無歧視之意)上到總統,透過匯聚不同階層的乘客像構造出越戰後整個美國社會的群像。

《計程車司機》的五組乘客

影片雖以線性敘述故事,但推動劇情發展的真正原點是拉維斯的心境變化,而導演則透過影片中出現的五組乘客對映拉維斯的心理活動。

一、中年男人和金髮女人(嫖娼者和妓女)

兩人一邊調情一邊做出不雅行為,男人還不斷催促拉維斯加速,可見男人已經等不及要嘿嘿嘿了。拉維斯透過後視鏡不時觀察著兩人,儘管對此已經習以為常但依然一臉不屑厭惡,在他眼中,城市裡充滿著各種骯髒和汙穢(“sick、venal”),“有時候下一場雨,能讓這些人渣從街頭消失”。這是拉維斯的常態心理,他對城市充滿厭惡和煩膩,內心難於平靜。

二、總統候選人帕斯汀和兩名助手

拉維斯心儀的貝茜是帕斯汀的競選中心的工作人員,所以他興奮地和帕斯汀攀談。帕斯汀象徵性地問拉維斯國家讓他最困擾的事情,不懂政治的拉維斯坦白地說,最希望總統能整治城市的汙穢和人渣(“filth and scum”)!最後帕蘭汀下車的地點竟然是色情場所。此處諷刺意味不言而喻,拉維斯仰望的、寄託希望的政治人物自身就是scum!這裡意味著拉維斯願望破滅的開端,亦為後來刺殺帕蘭汀埋下了伏筆。

《計程車司機》的五組乘客

三、鄒妓艾瑞斯

剛坐上車的艾瑞斯催促拉維斯快開車,但隨即被一男子強行拖出車拉走,後面知道男子是艾瑞斯的皮條客。男子為了讓拉維斯閉嘴,扔給了他一張揉成一團鄒巴巴的20美元紙幣,拉維斯猶豫了很久,才厭惡地拿起紙幣放進口袋。可見拉維斯對“骯髒”的憎恨之深,在他眼中,艾瑞斯是受到“人渣”迫害的犧牲品,從此萌生了解救艾瑞斯的念頭,苦卻無力而為。

四、被帶綠帽的神經質男子

這是影片中最詭異的乘客,被戴綠帽子的鬍鬚男讓拉維斯把車停在妻子偷情地點的樓層下面,告訴拉維斯妻子偷情的事情,並揚言要用手槍斃了妻子。最後卻說,“你(指拉維斯)不必回答,我付錢讓你開車而已”。鬍鬚男的家醜無法向熟人傾訴,只好跟一個毫無關係的計程車司機宣洩。說者無意,聽者有心,鬍鬚男的狂想卻照亮了拉維斯的思路——用手槍消滅“垃圾”。

《計程車司機》的五組乘客

五、曾經的女神貝茜

影片最後,貝茜上了拉維斯的車,兩人客氣地寒暄,貝茜試探性地提起拉維斯的“英雄事蹟”,而拉維斯則回答,那只是媒體誇張其詞。拉維斯不再邀請貝茜喝咖啡看電影聊音樂,只是淡淡地對下了車的貝茜說了句“再見”就消失在黑夜中。

《計程車司機》的五組乘客

城市還是一如既往地汙濁,拉維斯還是一如既往地孤獨,剛經歷過死亡的他已經妥協了,他終於明白個人始終改變不了歷史大潮流。或許對於拉維斯來說,這是一個最好的結局。

(完)

圖片資料來源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