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風箏到底是誰發明的?

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風箏到底是誰發明的?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古人稱“風箏”為“紙鳶”,也有紙鷂、木鵲、木鳶等稱呼。

風箏最早是應用於軍事的,作用有點像我們今日的無人機,探查敵軍遠近或傳遞訊息。

但是對於風箏的起源,歷來眾說紛紜。

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風箏到底是誰發明的?

曹雪芹在《南鷂北鳶考工志》中指出,風箏起源於“木鳶”,且由來久矣。

據春秋時期的《墨子·魯問》記載:“公輸班削竹木以為鵲,成而飛之,三日不下”。

公輸先生用竹木仿著鵲鳥的形狀製成飛行器,為自己精巧的手藝得意洋洋,不料卻遭到墨子的批評:“利於人謂之巧,不利於人謂之拙。”

做這個東西對人們的生產生活並沒有實際幫助,因此公輸班的木鵲算不上真正的“巧”。

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風箏到底是誰發明的?

可是在後來的《韓非子》中,風箏的發明人變成了墨子:“墨子為木鳶,三年而成。”

畫風一變,墨子變成了做風箏的人,手藝同樣精巧,製造的木鳶同樣無用,但這裡並沒有人批評他。

後來其學生魯班用竹子,改進墨翟的風箏材質,造了只大木鳥,名叫木鵲。據傳魯班做木鵲它可以在天上連飛三天而不落地。

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風箏到底是誰發明的?

另一種說法認為風箏是漢初淮陰侯韓信發明的。楚漢相爭時期,項羽的軍隊被劉邦的軍隊圍困,

韓信派人用牛皮紙作紙鳶,上敷竹笛,迎風作響漢軍配合笛聲,唱起楚歌,渙散了楚軍士氣,這就是成語"四面楚歌"的故事。

當西漢建立後,公元前10年,韓信又一次用紙鳶做了軍事應用。

《事物紀原》記載:“(漢)高祖之徵陳豨也,信謀從中起,故作紙鳶放之,以量未央宮遠近,欲以穿地隧入宮中也。”不過西漢做出的紙鳶,用的材料也應該是絲絹或者牛皮。

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風箏到底是誰發明的?

得益於東漢造紙術的發明,到了南北朝時期,紙鳶再次被用於在戰爭中傳遞資訊。南朝梁武帝時爆發了侯景之亂,皇帝被叛軍團團圍住,和臺城以外斷絕了聯絡,求救無門。

羊侃向時為太子的簡文帝獻計,“作紙鳶,系以長繩,藏敕於中”。

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風箏到底是誰發明的?

簡文帝站在太極殿前,趁西北風颳起時放出紙鳶,用這種辦法向外界傳遞訊息。

簡文帝放出去的紙鳶和後世的風箏很相似了,有長繩所繫,需要憑藉風力。

從隋唐時期開始,由於造紙業更為發達,紙鳶終於走進了尋常百姓家,民間開始用紙來裱糊紙鳶。

每當春天來臨時,迎風放紙鳶就成為深受人們喜愛的娛樂活動了。

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風箏到底是誰發明的?

大才子元稹在《有鳥》一詩中寫兒童放紙鳶玩耍

:“有鳥有鳥群紙鳶,因風假勢童子牽”,可見孩子們已經學會了從紙鳶中尋找快樂;

劉得仁在《訪曲江胡處士》中說:

“落日明沙岸,微風上紙鳶,靜還林石下,坐讀養生篇。”可見紙鳶不僅是孩子的最愛,也是隱者閒暇時的遊戲。

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風箏到底是誰發明的?

《紙鳶賦》中更是描繪了大唐百姓放風箏的情景:“抑之則有限,縱之則無窮;動息乎絲綸之際,行藏於掌握之中。”

其技巧之高超,讓人歎為觀止。

不僅如此,唐朝還出現了紙鳶的新玩法,

趙昕《息燈鶴文》裡提到,宮廷中有太監將燈籠掛在紙鳶上,夜晚放上高空,“紅燈遙映碧宵空”的景象,想來令人神往。

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風箏到底是誰發明的?

至於“風箏”一詞,最早見於五代李鄴。

李鄴是個放紙鳶的高手,經常與皇帝在宮中相嬉戲。有一次他在鳶首綁了一根竹笛,

當紙鳶隨風揚起時,風吹入竹笛發出的聲音悅耳動聽,有如箏音,頗似箏。自此後紙鳶又有了新的名稱——風箏。

但此時風箏和紙鳶是兩個概念,飛上天有風鈴聲發出的紙鳶被稱為“風箏”。紙鳶、風鳶才是今天的風箏。

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風箏到底是誰發明的?

兩宋時期的娛樂生活豐富,

北宋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中,宋蘇漢臣的《百子圖》裡也都有放賜箏的身影,可見其受喜愛程度。

宋人也對風箏與紙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要好玩,更要好看,已經有了較高的藝術欣賞價值。

據說宋徽宗還專門編了一本《宣和風箏譜》,記載風箏的式樣和畫法。

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風箏到底是誰發明的?

南宋《武林舊事》中還記載了人們進行紙鳶比賽:“少年郎競縱紙鳶,以相勾牽剪截,以線絕者為負”的記載。

更有人還想到用紙鳶來賭博,開創大宋紈絝子弟的新玩法。這樣的玩法要求紙鳶線的韌性很強,當時流行用藥水浸泡過的線放風箏,稱作“藥線”。

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風箏到底是誰發明的?

《武林舊事》卷六“小經紀”的條目下面記載了杭州城裡販賣各種手工製品的手藝人,

“每一事率數十人,各以專籍為衣食之地”,其中就包括專門賣紙鳶的,賣藥線的。

在當時的臨安城弼教坊一帶就有不少紙鳶作坊,而且扎制、繪畫、配線等分工明確。

杭州風箏的手工技藝概括起來只有四個字:扎、糊、繪、放,簡稱“四藝”,簡單地理解這“四藝”即扎架子、糊紙面、繪花彩、放紙鳶。

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風箏到底是誰發明的?

到了明清時期,風箏已經不再是風鈴之意,風箏就是紙鳶,紙鳶就是風箏。

明人楊宛就寫下了《看美人放紙鳶-五首》:

“共看玉腕把輕絲,風力蹉跎莫厭遲。頃刻天涯遙望處,穿雲拂樹是佳期。”

清代女詩人駱綺蘭的詩中也寫道:“何處風箏吹斷線?吹來落在杏花枝。”

此時的文人墨客們,把風箏寫成男女傳情達意的信物。

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風箏到底是誰發明的?

一隻小小的風箏,牽繫著人們的喜怒哀樂與衣食住行,幾千年世事興衰,它們的陪伴一直都在。

如今,風箏依然是國民度極高的娛樂玩具,民間也流傳著將風箏送上天空,將線剪斷,任其飄逝,將把一年的病痛和煩惱一同帶走。

人們在放風箏時,時而牽線奔跑,時而仰首遠望,始終都帶著春天的喜悅和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