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月56億資金湧入,群雄並起的自動駕駛賽道仍在探尋未來的答案

自動駕駛迎來了新一輪的“神仙打架”。

今年5-6月,國內共有16家自動駕駛相關領域的企業獲得了融資,總融資金額超過56億元。小米這樣的造車新軍和嗅覺敏銳的各大資本紛紛加入了這場狂歡,自動駕駛的商業化似乎已經離我們越來越近了。

6月23日,國內最早落地的自動駕駛公司文遠知行獲得了C輪融資,總金額達到了3。1億美元,投資人中包括了雷諾-日產-三菱聯盟基金等知名機構。今年以來,文遠知行已經完成了超過6億美元的融資。

單月56億資金湧入,群雄並起的自動駕駛賽道仍在探尋未來的答案

這股風潮仍在延續。

7月16日,專注於車路協同技術的覺非科技宣佈完成了A+輪融資,由多家戰投機構領投,和高資本等老股東也持續加註,融資金額達到數千萬元,這也是這家2018年底成立的年輕公司在兩個月內完成的第二輪融資。

而那些沒有獲得資本青睞的公司也不甘人後,紛紛埋頭研發,等待著屬於自己的機會:知行科技在5月宣佈開始和Mobileye研究高階自動駕駛系統,預計將在秋季向國內一線主機廠交付帶有該功能的產品;AutoX今年先後在美國和中國的多個城市獲得了無人駕駛牌照和示範運營資格,並實現了中國首次正常車速的完全無人駕駛,其第五代無人駕駛系統也在7月正式公佈。

新能源汽車的東風正引領著國內整條產業鏈的騰飛,而自動駕駛無疑是其中最複雜,也是最重要的部分。

一套完整的自動駕駛系統,主要分為感知系統、決策系統、執行系統、通訊系統四個部分,其中涉及到雷達、感測器、高精度地圖、晶片等硬體,還需要大量的資料作為基礎。

因此,有實力的汽車廠商都會想方設法地將一整套自動駕駛系統掌握在自己手中。上汽就將自動駕駛稱為新能源汽車的“靈魂”,明確拒絕了華為提供的全棧式解決方案。

不過,無論車企傾向於哪種模式,自動駕駛的發展需要更多第三方技術公司的推動已經是不爭的事實。正因如此,諸多專注自動駕駛技術的第三方公司如雨後春筍般迅速崛起,他們有著不同的開發重點和運營策略,以各自的方式探索自動駕駛技術的未來。

覺非科技:勇走車路協同的“獨木橋”

目前,自動駕駛行業主要有單車智慧和車路協同兩種發展方向。理論上說,後者是更為理想的形態:車路協同可以降低對單車硬體的要求,長期來看可以節省成本。更關鍵的是,無論車上的感應裝置多麼齊全,演算法多麼先進,但是探測盲區總是無法避免,萬一出現斷網等特殊情況後果更是不堪設想。如果能夠讓路也變得智慧化,形成“路指揮車”的局面,那自動駕駛的精確性和安全性都能得到質的提升。

不過,車路協同不僅對V2X技術有著極高的要求,更需要路上的諸多裝置都有聯網感知能力,這就需要產業參與者乃至政府部門的通力合作,前期成本高得肉眼可見,也就成為了自動駕駛領域中最艱難的一條道路。

但艱難也就意味著競爭者相對較少,2018年底成立的覺非科技就走上了這條“獨木橋”。覺非科技堅持以“多感測器融合”為核心的技術路線,透過“技術+資料”的模式為車端和路端賦能。

針對車輛,覺非科技提供了高精度地圖資料與融合定位演算法服務。面向路側,他們又能提供數字化道路融合感知解決方案,提供路側高精度融合感知及定位演算法、區域高精道路資料服務、動態交通訊息等服務。同時,覺非科技將核心演算法和技術封裝,使其可以針對不同的客戶進行快速的定製化適配,這既保證了方案適配的靈活性,也避免了額外的成本。

在今年7月8日舉行的第四屆世界人工智慧大會上,覺非科技釋出了路側融合感知產品與解決方案知寰系統。

知寰系統在路側監測裝置中內建了鐳射雷達、毫米波雷達、工業相機等裝置,經由高效能的計算平臺對這些裝置採集到的資料進行記錄和數字化重建,再透過邊緣處理演算法將這些資料分析處理成能夠直接使用的路況資料,最後傳送到汽車中。同時,知寰系統的資料也會同步上傳到雲端,併發送給附近的附近的車輛以供其隨時調整。

單月56億資金湧入,群雄並起的自動駕駛賽道仍在探尋未來的答案

知寰系統將鐳射雷達、工業相機、毫米波雷達和高算力計算單元整合在了同一機體內,讓路側觀測系統實現了高精度、全數字化和全生命週期的特性。而在與覺非科技豐富的可擴充套件多感測器融合交通演算法庫結合後,這套系統還能進一步降低計算時延,對車輛進行更精準的感知和及時的管控,為車路協同的各類應用場景提供感軟硬一體的解決方案。

單月56億資金湧入,群雄並起的自動駕駛賽道仍在探尋未來的答案

覺非科技這套一體化的解決方案讓車路協同不再是一個看似虛無縹緲的概念,而真正具備了落地的可能性。覺非CEO李東旻表示:“隨著中國智慧交通與車路協同時代的到來,融合感知技術將會成為車路協同的核心關鍵技術,路側智慧的發展也將迎來空前廣闊的市場空間。”

文遠知行:行業先行者的百尺竿頭

在近期的這股自動駕駛融資潮中,文遠知行是融資數額最高的。這也並不意外,2017年成立的文遠知行是國內最早落地自動駕駛的企業,同時也有著業內領先的L4級自動駕駛技術:今年2月,美國加州交通管理局釋出了2020年全年自動駕駛資料,以MPD(每次干預行駛里程)為指標排名來看,文遠知行名列全球第六。

文遠知行創始人韓旭認為,在自動駕駛行業中,通用化技術平臺公司是有對同行形成“降維打擊”能力的,因此文遠知行的始終專注於L4級自動駕駛技術,打造高維平臺化自動駕駛。

文遠知行提供的是全棧式軟硬體解決方案,擁有自建釐米級高精度地圖、快速定位、無人駕駛演算法等核心技術以及360全覆蓋感測器模組、前置鐳射雷達等硬體,能夠實現250米內的檢測。同時,利用多感測器的交叉驗證,文遠知行的解決方案即使在複雜天氣下也能提供可靠的感知資訊。

文遠知行還建立了以AI技術、主機廠/一級供應商和出行服務平臺為核心的“鐵三角”商業模式:文遠知行提供技術,隨後與主機廠、一級供應商以及出行平臺達成合作,低成本、快速地推進自動駕駛技術的落地。

單月56億資金湧入,群雄並起的自動駕駛賽道仍在探尋未來的答案

文遠知行在所有城市都遵循著“鐵三角”的戰略,透過與車企、供應商和出行平臺達成戰略協同併成立合資公司,讓他們總能夠找到最合適的資源。同時,由於合資公司能為所在地創造可觀的稅收,使得文遠知行總能夠獲得當地政府的政策支援。

透過這種模式,文遠知行與日產、白雲計程車集團、高德、宇通集團都達成了合作,旗下所有Robotaxi均為能夠打表的正規計程車。除了Robotaxi,文遠知行還開展了Mini Robobus業務。截止到今年2月,文遠知行一共安全完成147,128次出行,服務使用者數超60,000,總里程數超過400萬公里,無任何主動責任事故。

單月56億資金湧入,群雄並起的自動駕駛賽道仍在探尋未來的答案

雖然文遠知行的自動駕駛技術已經日趨成熟,但無人計程車大規模的商用化並不是一件能夠一蹴而就的事情,百尺竿頭更進一步並不意味著要追求一步登天,處處仍需精打細算,以便讓公司“能夠站著看到自動駕駛落地的那天”。

群雄並起,合縱連橫,誰能“鯨吞天下”?

如今,國內外的自動駕駛市場可謂群雄並起。在國內,專注於處理都市複雜交通場景的AutoX、專注於AI晶片研發的地平線、在中美等多地採集了海量複雜極端場景資料的小馬智行、專注於自動駕駛領域前裝系統解決方案的知行科技等公司都在快速發展。而百度、華為這樣的科技巨頭也都已經開始落地各自的產品。

在國外,背靠谷歌的Waymo剛剛在6月獲得了25億美元的融資,賓士、寶馬、大眾等傳統車企紛紛開始發力,英特爾、英偉達等實力不俗的“門外漢”也紛紛跑步入場,還有對汽車虎視眈眈多年的蘋果——以這家公司的習慣,一旦入局必然會選擇全棧自研,自動駕駛這樣的風口更不會放過。

單月56億資金湧入,群雄並起的自動駕駛賽道仍在探尋未來的答案

在這個新興的市場中,幾乎說得上一家一個打法,目前來看,似乎也很難判斷誰是最優解,一位業內人士就曾說:“在自動駕駛技術的落地上,不同的自動駕駛企業都有自己的方案,這些方案沒有對錯和優劣,只要能找到合適的應用場景,找到自己的市場定位,就可以發揮他們的價值,受到資本的青睞。”

但所有行業都有個規律,自動駕駛自然也不例外。

比如車路協同會是共同的發展方向,至少文遠知行的韓旭是這麼認為的,他就表示車路協同是自動發展駕駛的必經之路。但車、路監測任務如何分配?在哪些裝置上該安裝探測裝置?具體如何實現?恐怕不同的廠商也會有不同的想法。

另外,無論彼此是否存在競爭關係,各大公司間的“合縱連橫”也是必然會發生的。賓士、寶馬在合作開發自動駕駛不成後就分別找到了英偉達和英特爾,試圖捲土重來。7月17日,文遠知行也和國內知名鐳射雷達製造商禾賽科技達成了合作,雙方將在自動駕駛技術、車路協同、業務場景等多方面進行探索和開展合作,聯合打造更安全、更高效的自動駕駛感測器套件。類似的強強聯手在未來也會越來越多地出現。

單月56億資金湧入,群雄並起的自動駕駛賽道仍在探尋未來的答案

所謂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如今這種“諸侯割據”的局面恐怕不會持續很久,市場內部的兼併和重組也可能很快上演,最終市場可能會穩定在三到五家爭雄的局面,至於是否會出現“振長策而御宇內”的霸主,就需要由時間去驗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