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病毒都消失了?不,他們只是轉行了

全球第一個電腦病毒在1988年11月2日由麻省理工學院的學生Robert Tappan Morris撰寫,病毒被取名為Morris。

電腦病毒都消失了?不,他們只是轉行了

僅短短數十年間,電腦病毒發展迅猛,如洪水猛獸一般來襲,種類繁多五花八門,簡直無孔不入。

發展階段

1995年~2008年之間,PC業迅速崛起,大中小城市網咖林立,電腦正逐漸成為家庭的標配。

那時的防毒軟體還十分羸弱,江民、瑞星、金山,還有各種DOS版專殺工具等等。防毒效果均不理想。

電腦病毒都消失了?不,他們只是轉行了

電腦病毒都消失了?不,他們只是轉行了

對於許多人來說,桌面上跳動的瑞星小獅子是一代人的記憶。

CIH、廣外女生、QQ尾巴等知名木馬耳熟能詳,各類病毒變種大有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之勢。使用者防不勝防,苦不堪言!

當時的防毒軟體,還依靠著販賣盒裝光碟為生,病毒庫陳舊,時效性低下,版本老舊等問題對這些病毒束手無策。更有甚者,連防毒軟體的光碟都是盜版植入過木馬病毒的。

電腦病毒都消失了?不,他們只是轉行了

正因為光碟式的防毒軟體羸弱,“硬碟保護卡”就是在這個時代如神一般的存在。無論中什麼毒,重啟即還原。

電腦病毒都消失了?不,他們只是轉行了

那個時代的病毒木馬可謂囂張至極,橫行霸道!而可悲的是,電腦是否中毒,更多的時候憑藉著“第六感”來判斷。

不過,這個階段的病毒有很大一部分以“技術炫耀”為目的,主觀意識上並不算太邪惡。只是想顯擺顯擺自己過人的電腦技術而已。

電腦病毒都消失了?不,他們只是轉行了

以臭名昭著的CIH病毒為例,作者來自寶島臺灣的技嘉子公司一名叫陳盈豪的工程師。CIH當時作為一款能夠破壞計算機硬體的病毒名噪一時,CIH透過光碟和網路瘋狂傳播。這個僅1KB大小的病毒造成全球10億多美元的嚴重損失。

電腦病毒都消失了?不,他們只是轉行了

幹了這麼大一票的事,在被逮捕的那一刻,他才表示,

製造CIH純粹只是為了炫技

,他甚至在CIH病毒程式碼中留下自己的名字。

因為年代的原因,網際網路還未完全普及,這個時期大量的病毒以破壞電腦檔案系統為主,所以也往往也跟這位陳老哥一樣,純粹只是為了炫耀下技術。

巔峰階段

時過境遷,2006年前後,隨著“光網中國”的來臨,光纖入戶已經逐漸普及。ADSL撥號上網也慢慢地退出了歷史的舞臺。大部分PC使用者的網際網路頻寬也從1Mbps提高到了5~10Mbps。

網際網路的快速普及,各類網遊井噴式發展,大家非常熟悉的奇蹟mu、傳奇、冒險島、泡泡堂等一些經典遊戲都走紅於這個時期。

電腦病毒都消失了?不,他們只是轉行了

電腦病毒都消失了?不,他們只是轉行了

大家都想蹭網際網路一杯羹的大環境下,純粹以炫技為目的開發破壞型病毒的人越來越少,大部分轉向了另一個產業:木馬。編寫出形形色色的木馬實現盜取各類網遊賬號的同時,依然不妨礙他們“炫技”。這種“名利雙收”的促使下,大量病毒作者奔向了木馬的懷抱。

還沒整明白病毒改如何查殺的防毒軟體,又要應付各類木馬程式。而依然靠販賣光碟的防毒公司們,對於木馬更加力不從心。也許,他們更多的心思花費在賣光碟上了。

也就是在這時候,某免費防毒橫空出世,簡直如天使一般,解救萬眾於水火。

電腦病毒都消失了?不,他們只是轉行了

沒過多久,各大防毒軟體也紛紛宣佈免費,將重心和精力投入到了基於網際網路的聯網防毒上,不再以售純粹賣光碟的方式更新病毒庫。

電腦病毒都消失了?不,他們只是轉行了

正因為免費,才掀起了防毒界的一次革命。有了強大的競爭,倒逼眾多防毒軟體潛心研發技術。

為了打壓某些免費防毒軟體,眾多老牌防毒廠商開始嘗試從技術層面碾壓對手。這樣的競爭,最終受益的是廣大PC使用者。

電腦病毒都消失了?不,他們只是轉行了

在這樣的免費革命之下,木馬病毒一片“哀嚎”。一場木馬病毒的圍剿行動也拉開了序幕。

大逃殺階段

如今,木馬病毒已經沒有多少生存空間。網咖消亡的大背景下,以往網咖通宵排隊上網的情形已經不會再出現。家家戶戶都有了個人電腦,網咖作為木馬的溫床已經失去了重要作用。

電腦病毒都消失了?不,他們只是轉行了

而免費防毒進駐到了每一個人電腦裡的同時,普通病毒木馬在隨後的幾年裡被打壓得喘不過氣來。

現如今,已經很難尋覓到木馬病毒的蹤跡。

防毒軟體發展到今天,技術已經相當成熟。以往單純地依靠病毒庫查殺的方式已經過時,面對新的未知木馬病毒,防毒廠商們早已經想出了新的辦法:啟發式防毒和主動防禦。

電腦病毒都消失了?不,他們只是轉行了

拿主動防禦來談,在木馬病毒入侵的入口,如隨身碟、網站、光碟機,都已經被防毒軟體監控。它像門衛哨兵一般,把守著電腦系統的各個重要入口,稍有風吹草動立馬警報,並立刻提交到防毒中心聯網分析。這樣以來,預防為主的主動防禦功能漸漸地成為了防毒軟體的主流模式。

常言道:病從口入。就是這個道理。

電腦病毒都消失了?不,他們只是轉行了

守住所有入口的情況下,也許還會有偽裝得非常精緻的病毒躲過防毒軟體進入到系統。但防毒軟體還有另外一個殺手鐧是:“行為監控”。

何為行為監控?有些時候,漏網之魚還是會有的,但壞人總會露出馬腳。“行為監控”實時地監視著電腦系統中所有程式,一旦有程式作出了異常舉動,立馬攔截。

電腦病毒都消失了?不,他們只是轉行了

作為病毒木馬,他一旦進入系統,第一件事一定是設定開機啟動、修改登錄檔、將自身複製到系統目錄、全盤搜尋找到遊戲目錄等等。這些高危操作被防毒軟體全方位地監控著,一旦有程式試圖伸手觸及這些紅線,就會被攔截下來。

也就是在這眾多防毒廠商的技術突破下,傳統病毒木馬如過街老鼠一般人人喊打,無處藏匿。各路知名病毒木馬無一例外紛紛跪倒在防毒軟體面前。

病毒木馬的末路

雖然今天,木馬病毒已經銷聲匿跡很難見到,但他們真的消失了嗎?

那些作者又去了哪裡?難道都金盆洗手從良了嗎?答案是否定的。

破壞型病毒和盜號木馬如果說是標誌著一個時代的落幕,那麼勒索病毒和流氓軟體、惡意軟體可以說標誌著又一個新的時代崛起。

電腦病毒都消失了?不,他們只是轉行了

病毒從誕生的初期,只是為了炫技,發展到了今天,目的已經非常明確,一切都是為了斂財。

在各大防毒軟體聯合圍剿下,傳統以盜取、破壞為目的的病毒木馬已經沒有太大的生存空間。更多地轉向了勒索病毒、流氓軟體、惡意捆綁以及各行各業的灰色隱形產業及W掛領域。

作為病毒家族中的一員,勒索病毒剛好是個特例。他利用了人們以往對病毒認識的誤區:病毒一定是破壞感染檔案系統,或者上傳盜取資料。

所以他在早期傳播時,瘋狂加密使用者檔案,但並不刪除,也不感染這些檔案,更不觸動系統檔案和登錄檔等高敏感區域。

電腦病毒都消失了?不,他們只是轉行了

這打破了所有人對病毒的認知,成功躲過了防毒軟體的幾道防禦,這才導致大爆發。

至於流氓捆綁、惡意彈窗、無法解除安裝惡意駐留系統的軟體,因為它們打著法律的擦邊球,鑽著法律的空子,所以肆無忌憚的“蓬勃”發展。從而促使原先製作病毒木馬的那一批人紛紛轉向到了這一行當。

既然做這類軟體不但不違法還能斂財,那誰還冒著風險去做病毒呢?

至於另外一部分人,投身於W掛和薅羊毛等隱形行業。

在這眾多的原因之下,木馬病毒逐漸銷聲匿跡,消失在人們的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