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是皇帝又喜歡書法,李世民與武則天面對誘惑,差距咋就那麼大呢

李世民和武則天都是唐朝著名的兩個皇帝,而且都很喜歡書法,但是當面對王羲之書法的誘惑時,二人卻做出了完全不同的選擇,差距咋就那麼大呢?

我們都知道唐太宗李世民非常喜歡王羲之的作品,可是畢竟他的那個年代距離王羲之已經有三百年了。那些寫在紙上、絹上的墨跡,不容易儲存下來,所以,在李世民的時代,能看到的王羲之的真跡已經不多了。

而唐太宗李世民酷愛王羲之書法,可謂傾盡全力搜求,甚至於坑蒙拐騙的手段也用上了。李世民把這些作品收藏在內府,然後命令當時的高手名家臨摹王羲之的帖。

同是皇帝又喜歡書法,李世民與武則天面對誘惑,差距咋就那麼大呢

褚遂良臨《蘭亭序》

唐代名家對王羲之書法的複製手段,有臨、摹兩種方式,臨,就是名家高手對照著原帖自己寫下來,儘量接近原作。但是,這些名家多少都有個人書風,臨寫的過程中會不自覺把自己的書風帶入進去,因此,會失去王羲之真跡的風貌。例如《蘭亭序》就有歐陽詢、褚遂良等人的“臨本”,多少都會流露出唐代的書風。

同是皇帝又喜歡書法,李世民與武則天面對誘惑,差距咋就那麼大呢

歐陽詢臨《蘭亭序》

還有一種方式是“摹”,摹本也稱作拓本,人處在暗室之中,用紙或者絹覆蓋在真跡上,再鋪在窗洞上,藉助室外光線投射摹寫,先用極細的筆勾出輪廓,然後再填墨書寫,這就是雙鉤廓填,也叫“響拓”,俗稱“影書”。李世民設“弘文館”,裡面就有專門的摹拓書法的人員,如馮承素、諸葛貞、韓道政、湯普徹等,著名的故宮博物院藏的神龍本《蘭亭序》就是出自馮承素之手。

同是皇帝又喜歡書法,李世民與武則天面對誘惑,差距咋就那麼大呢

馮承素摹《神龍本蘭亭序》

這種摹本書法被後世譽為“下真跡一等”,可以說是最接近真跡的書法作品了。因此,如今雖然看不到王羲之的書法真跡,但好在還有這種雙鉤廓填的摹本,不過即使這樣,唐硬黃紙的摹本也是極少的。

武則天是中國唯一的女皇帝,也是唐代一位著名的皇帝,同樣武則天對書法也是十分的愛好,對於王羲之的書法,當然也是想好好看看的。

唐武則天萬歲通天二年(公元697年),武則天知道當朝宰相山東琅琊的王方慶家裡有王羲之的書法真跡,因為王方慶是王羲之家族的後裔,於是下旨讓王方慶把王羲之書法的真跡拿出來給大家看看。

同是皇帝又喜歡書法,李世民與武則天面對誘惑,差距咋就那麼大呢

王方慶進呈王羲之《初月帖》

當時王方慶可以說是十萬個不願意,畢竟有李世民的前車之鑑,自己把這些寶貝獻出去,估計又是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但是,武則天也是個暴脾氣,不獻出去,以後還能好好玩下去嗎?考慮了一宿,最後王方慶長嘆一聲,將家裡的寶貝悉數拿了出來。

王方慶上朝的時候,獻出了他十一代祖王導,十代祖王羲之、王薈,九代祖王獻之、王徽之、王珣,一直到他曾祖王褒,王家一門二十八人的墨跡珍本,共十卷獻給了武則天。

同是皇帝又喜歡書法,李世民與武則天面對誘惑,差距咋就那麼大呢

王方慶進呈王薈《癤腫帖》

在唐太宗李世民極力搜刮之後,還能見到這些書法真品,武則天當然是十分高興了,喜出望外。為此,她特別在武成殿召叢集臣,出示書法真跡,並且命中書令崔融作《寶章集》,記錄這件大事。

但是,讓王方慶感到意外的是,武則天雖然十分喜愛這些書法作品,但是並沒有像李世民一樣,利用帝王的權威將這些作品據為己有,而是命朝廷善書者,用雙鉤廓填的方法複製了摹本,然後收藏於內府。把王方慶進呈的真跡,加以裝裱錦褙,然後重新賜還給王家,並且再三叮囑王方慶:這是祖先手跡,後代子孫一定要善加守護珍藏。

同是皇帝又喜歡書法,李世民與武則天面對誘惑,差距咋就那麼大呢

王羲之《姨母帖》

可惜的是,王家的真跡也隨著歷史煙消雲散了,而武則天內府的這十卷摹本,也歷經朝代變革,不幸又遭到幾次大火災劫,最後只保留了王羲之的《姨母帖》《初月帖》、王徽之的《新月帖》、王薈的《癤腫帖》、王獻之的《廿九帖》、王志的《一日無申帖》等書帖,目前收藏在遼寧博物館,稱作《萬歲通天帖》。

唐太宗李世民酷愛王羲之書法,搜刮真跡之後,臨死佔為己有,帶入地下,留下摹本。武則天同樣喜歡王羲之書法,但是得到真跡之後,卻只留下摹本,奉還真跡。同樣是皇帝,同樣是書法愛好者,差距咋就那麼大呢?

所以,唐代竇泉在《述書賦》中,讚美武則天:

順天矜而永保先業,從人慾而不顧兼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