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廢除宰相制之後,設立內閣的原因是什麼?

大明洪武十三年,明太祖朱元璋裁撤中書省,廢丞相,設立春、夏、秋、冬四輔官,位列公、侯、都督之下,所選之官在一月內輪流值班,輔助皇帝處理日常政務,這就是明代內閣的前身,然而不久即被罷撤。

後朱元璋又仿宋制,設立華蓋殿大學士、謹身殿大學士、武英殿大學士、文淵閣大學士以及東閣大學士為皇帝顧問。又設立文華殿大學士輔佐太子處理政務,大學士品秩皆為正五品,這就是明代內閣的雛形。

明朝廢除宰相制之後,設立內閣的原因是什麼?

明成祖朱棣繼位後,由於屢次北征,遂選立解縉、胡廣、楊榮等人入值文淵閣,參預軍國大事,內閣由此正式成立。

此後,入閣大臣的品秩逐步升高,權利也逐步加重,到了明世宗嘉靖年間,閣臣的地位已經大大提高甚至超過六部尚書,形同宰相,但明代內閣大學士既無宰相之名,也無宰相之權,更非百官之首,並且內閣還有時候會受制於司禮監。那麼明朝政府為什麼要在朝廷中設立一個看似地位尷尬的內閣呢?

明朝廢除宰相制之後,設立內閣的原因是什麼?

一協助皇帝處理政務

宰相制被廢除之後,皇權得到了空前的提升,但隨之而來的是亟待皇帝處理的政務大大增多,即使是明太祖朱元璋這樣“昧爽臨床,日宴忘餐”的勞模皇帝都無法做到事事如意,無奈之下才會設立四輔官,以及大學士來輔助皇帝處理日常政務。

明成祖朱棣即位之後,雖然其有著像其父一樣渴望獨攬大權,但是自遷都北京之後,北元各部屢次挑釁,朱棣只得親征,朝中的政務就無法做到親力親為(畢竟不可能總是把奏摺送到漠北前線讓皇帝批閱吧)。

雖然留下太子朱高熾在北京監國,但朱高熾也是體弱多病,身形肥胖,所以必須要設立一個能夠幫助皇帝的助手機構,也可以減少皇帝的勞累。而又不能公然設立丞相,就這樣,一個類似秘書性質的垂詢機構就成立了。然而此時的內閣閣臣地位低下,甚至不如外官的一個知府。

明朝廢除宰相制之後,設立內閣的原因是什麼?

維持政府的日常工作,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

明成祖時期開始,內閣就與六部各司其職,國家的行政命令由北京下發到全國離不開內閣,宣宗時期,全國的奏摺以及民意都要先交由通政使司彙總,然後由司禮監呈報給皇帝過目,然後再由皇帝下發到內閣,內閣起草意見之後,再透過司禮監上報皇帝決定如何處理,最後得出一定結論後下達六部,再由六部校對之後下發。

明朝廢除宰相制之後,設立內閣的原因是什麼?

到了明朝中後期,閣臣擁有票擬之權,在張居正時期到達巔峰,甚至擁有了決策權,可以左右皇帝的決策,明朝的政務體系在幾代皇帝的努力下,日趨完整,內閣也成為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雖然朱棣規定內閣“不得專制諸司,諸司奏事,亦不得相關白(內閣)”,但是實際上,由於皇權的需要,以及六部的統協,內閣勢必是要統轄六部的,因為由皇帝一人大權獨攬畢竟是無法做到的。

而六部由於職權所限並不能夠調節朝政與庶政的,所以內閣在建立之後逐步發展成為六部之上,皇帝之下的決策機構,內閣的存在大大提高了國家政府的辦事效率,明朝中後期多出無能怠政的帝王,而在內閣的輔政下,明朝雖然危局不斷,但是卻依然屹立不倒。

這都要歸功於內閣的存在彌補了中央政權體制的缺失,透過與六部,司禮監的通力合作,更大地發揮了皇權的統治功效。對維護大明朝廷的運作有著巨大的積極意義。

明朝廢除宰相制之後,設立內閣的原因是什麼?

制約專制皇權,制衡司禮監,維護國家穩定。

明成祖朱棣駕崩之後,明仁宗朱高熾等後世之君並未廢除內閣,反而逐步提升內閣的權力,致使內閣的擁有“獻替可否、奉陳規誨、點檢題奏、票擬批答的權利來平允庶政”的權力。

簡單來說就是閣臣根據皇帝的垂詢闡述自己的意見,然後君主表明自己的態度認可後可以執行,如果閣臣對皇帝的方案存有不同意見可以提出,簡單來說就是擁有駁斥皇帝的權力。

明朝廢除宰相制之後,設立內閣的原因是什麼?

其次內閣還肩負著教育培養皇帝的職責,透過課堂的形式向皇帝傳授四書五經以及安邦定國之術。用這種方式約束引導皇帝,之後內閣對諸司的奏摺擁有預覽之權,“票擬批答”就因此出現在明英宗時期,同時內閣逐漸開始擁有起草懿旨、參政議政、撰修帝王實錄的權力。

到了明代後期,權利日漸膨脹,甚至擁有任選官署的權力,崇禎帝時期的內閣還擁有了部分的軍權(內閣大學士孫承宗)。內閣權利的加強無疑可以制約部分皇權,在皇帝昏庸無能或者懈怠朝政的時候,也可以越權代替皇帝行使權力,維護帝國的穩定

明朝廢除宰相制之後,設立內閣的原因是什麼?

內閣由於依附於皇權,因而受制於司禮監,但是也由於皇權同時就擁有了節制司禮監的能力,形成了內閣與司禮監的相互制約,共同為皇權服務。中後期的明朝,內閣擁有“票擬”之權,司禮監掌管“批紅”之權,這也是一種制衡,內閣透過“票擬”來影響中央決策,而司禮監又透過“批紅”來限制內閣行使職權,司禮監也就成為內閣大臣與皇帝溝通的重要方式。

內閣大學士的輔政也就需要宦官的配合,也就造成看似內閣要低於宦官的態勢,但實際上終明一代,閹黨幾乎都處在內閣的壓制之下。因為司禮監並不能改動“票擬”而內閣常常能以祖制來限制宦官的權力在內廷之中。

明朝廢除宰相制之後,設立內閣的原因是什麼?

內閣與司禮監的互相牽制,保證了王朝的穩定,即使明代中後期皇帝多為平庸甚至昏庸之主,而整個王朝的運作並未紊亂。

結語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出,明朝設立內閣的主要原因就是為了皇權服務來維持政府機構的穩定執行。

也是明代皇帝制衡權力的高明之舉,這也使得像萬曆皇帝幾十年不上朝,國家也不會出現大的變亂。所以明朝中央政府才會在廢除宰相制之後設立內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