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總在風雨後 杜國楹面對誤解不言棄砥礪前行

曾記得在去年的端午節,小罐茶的創始人杜國楹現身淅大課堂,為年輕的95後大學生們開始了自己的第一堂大學授課。而在20多年前,杜國楹還是一名初中化學老師,隨著時間的流轉,雖然課堂不一樣了,但老師身份的迴歸,恰似一種命運的巧合。在這次的大學課堂上,杜國楹與莘莘學子們分享了在茶行業的創業經歷和感悟,雖一路艱辛,卻也收穫著成功的喜悅。

從2012年進入茶行業,杜國楹帶領他的小罐茶創業團隊已經走過了8年的創業歷程,在2018年實現年銷售額20億元榮登中國茶行業零售額第一品牌寶座後,杜國楹似乎有點流年不利,將杜國楹的創業致富之路提煉成“營銷”二字,進而將“杜氏營銷”偷換成“收智商稅”。

陽光總在風雨後 杜國楹面對誤解不言棄砥礪前行

中國是名副其實的茶葉大國,大大小小的茶企浩如繁星,而類似杜國楹這樣剛剛入行才幾年功夫就招致如此多的誤解、誤讀的企業家可以說是絕無僅有,先是他20年的創業歷程、創業模式被誤讀成一個簡單的“創業-賣掉-再創業-再賣掉”的過程。進而透過歸納演繹出“小罐茶是要被賣掉的”結論。如此這般,把別人合法的資本運營、資產併購“嫁接”成:杜國楹和小罐茶是不可靠的、不長久的結論,可靠嗎?

2017年,杜國楹在小罐茶還未實現盈利的情況下,大手筆投資15億元建設黃山中央工廠,試問?有哪一個想賣企業的人還會如此用心地去投資建設企業?當然,要想正確地認識杜國楹以及正確地看待杜國楹,還是要回到改革開放41年的探索歷程上。他身上真實記錄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讓很多人改變命運的奇蹟。杜國楹在營銷領域的探索是一個不斷修正、持續提升的完整過程。在杜國楹長達20餘年的創新創業生涯中,他深刻認識到好產品必須能為消費者創造價值。這個價值依賴於對目標消費人群清晰的認識,對消費場景的準確把握,對顧客體驗的悉心體會,對產品精益求精的不斷打磨。此後他的營銷從沒有脫離科特勒營銷體系的科學軌道、理性邏輯;他還說每次重大市場與產品決策,他都會把《定位》這本書拿出來重讀一遍。

一直以來,中國茶都處於小散弱以及有品類 無品牌的境地,以至在行業內流傳著七萬茶企不敵一個立頓的說法,而小罐茶的成功並在上市第三年取得年營收20億元,對於小罐茶乃至整個中國茶行業來說都是利好訊息,可是,這個消費帶給消費茶的並不是鮮花和掌聲,而是對小罐茶直至杜國楹的一片質疑之聲。對一個人,要“聽其言,觀其行,循其理”——我們對一個人乃至對一個企業的觀察、評判,除了表面的言、實際的行之外,還要循察其理——發掘其內在邏輯以助去偽存真,依靠人類常識去自主判斷。

聽杜國楹其言:要用科學化思維、工業化生產、標準化產品、品牌化體驗改造中國茶。

觀杜國楹其行:用四年潛心調研,用三年完成從高中低的產品佈局;用數億資金組織中國茶工業化的研究和智慧化的探索。

循杜國楹其理:如果小罐茶是一個騙局,有必要下這麼大資金和時間本錢嗎?如果杜國楹是一個騙子,有必要在茶行業深耕嗎?保健品、傳銷品不是更容易施展手腕上下其手嗎?以江湖上傳言的“廣告高手”身份,為什麼杜國楹卻沒越雷池半步呢?依我所見,這是他的價值觀為他劃出的行業路徑。曾有人邀請他參與玉石、紅木生意,他堅決不粘!他明言相告:這些領域沒有辦法標準化、工業化。

在行業內,人們把杜國楹看作是傳統中國茶的破壁者,他用標準化、品牌化讓整個茶行業看到了中國茶未來發展的希望,它開啟了中國茶走向復興的新時代。讓越來越多曾經對中國茶敬而遠之的年輕人喜歡上了中國茶。唯物辯證法認為,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於小罐茶而言,亦是如此。

有一句歌詞我們都耳熟能詳,那就是“陽光總在風雨後”,雖然杜國楹在帶領小罐茶快速前行的路上,遇到了雨,遭遇了誤解甚至質疑,但風雨過後見彩虹,小罐茶必然充滿美好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