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梅注膠?荔枝有毒?夏季水果的10大真相

盛夏來臨,又到了吹空調吃水果刷劇的日子。但是,每到夏天,關於水果的各種傳言就開始蔓延,真假難辨,不但使行業損失慘重,吃瓜群眾也有了“舌尖上的焦慮” 不能放心吃水果。今天小編就來為大家做個闢謠合集,愛吃水果的小夥伴們記得收藏哦~

楊梅注膠?荔枝有毒?夏季水果的10大真相

楊梅注膠?荔枝有毒?夏季水果的10大真相

消費者食用楊梅前如果用鹽水浸泡清洗,往往會有白色的小蟲從楊梅中爬出。有人稱這些小蟲有毒,吃有小蟲的楊梅等於吃砒霜。這是真的嗎?

楊梅注膠?荔枝有毒?夏季水果的10大真相

其實所謂的小白蟲是果蠅的幼蟲。在楊梅的傳統栽種中有果蠅幼蟲是很正常的自然現象,幼蟲期的果蠅吃下去對人體沒有危害。

楊梅注膠?荔枝有毒?夏季水果的10大真相

這些水果裡的小肉蟲根本扛不住胃酸,只會成為食物中的蛋白質,最終被消化吸收,無需擔心它們會成為人類體內的寄生蟲。所以,果蠅幼蟲無害,不必“因蟲廢食”哦~

買回家的楊梅會掉色,到底是不是染色的呢?

其實,所謂水果 “掉色”,掉的是植物含有的天然色素“花青素”。

楊梅注膠?荔枝有毒?夏季水果的10大真相

除了白色楊梅以外,其他品種的楊梅都富含水溶性的花青素,只要楊梅熟到一定程度,汁液就很容易流出,將水染色,不足為奇。

花青素不僅讓各種蔬果各具特‘色’,還對人體健康有好處,所以大家可以放心食用哦~

傳言有人拿楊梅放在水龍頭下反覆搓洗、擠捏後,手上留下了一些膠狀物,並聲稱捏都捏不動,是膠。也有傳言稱商家為楊梅注射明膠壓秤來增加重量。

但其實這是大家的誤會。楊梅果肉沒有果皮的保護,非常容易被破壞。如果給楊梅一個一個注膠,需要投入很高的人力成本不說,而楊梅本身也經不起這種“折騰”。

楊梅的果肉由眾多肉柱聚集而成,而其90%以上的成分是水,由於沒有果皮的包裹,我們可以很輕鬆地就將楊梅搓爛,但剩下的是組織結構被破壞的肉柱,並不是傳言的“膠”。

楊梅注膠?荔枝有毒?夏季水果的10大真相

楊梅注膠?荔枝有毒?夏季水果的10大真相

楊梅注膠?荔枝有毒?夏季水果的10大真相

“車主注意,吃1顆荔枝等於酒駕,吃3顆荔枝等於醉駕。”這是在微博、微信中流傳甚廣的關於荔枝的一則說法。

楊梅注膠?荔枝有毒?夏季水果的10大真相

荔枝成熟後,在運輸和貯存過程中確實會產生少量酒精。如果我們一次性吃上幾顆後,酒精會在我們的口腔裡面停留,可能引起酒精測試的誤報。

但吃完漱漱口,或者等幾分鐘,就沒事了,司機大可不必擔心因為吃荔枝而被查“酒駕”。如果真被查出酒駕,荔枝可不背這個鍋。

古時候就有人說荔枝“其實離本枝一日而色變,二日而香變,三日而味變,四五日色香味去矣”、“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為什麼要快馬加鞭?因為荔枝太容易腐壞了。

為保持荔枝自然香味和色彩,荔枝採摘後的確會普遍用化學試劑進行浸泡清洗,這是一種很常規的處理方法,不過,正規的做法不是用福爾馬林。

我國農業行業標準(NY/T 1530-2007)中有規定,荔枝採摘後都可用漂白粉溶液清洗,還可用殺菌劑(咪鮮胺等)浸泡處理,只要殺菌劑殘留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即可。

楊梅注膠?荔枝有毒?夏季水果的10大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