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吃安神藥了!睡不著是因為你的“腸道君”!

如果有人告訴你“

腸道活動的變化可能會影響人類的情緒、健康和睡眠”

,也許你會覺得這簡直是天方夜譚,除非這種變化引起的是腹瀉和便秘—它們倒是能夠引起人們不愉快情緒。近日《細胞》(Cell)雜誌上一項關於腸道的研究,讓這個假設變得不那麼遙遠了。

在微生物學的研究中,腸道系統是最為有趣的話題之一。在人們消化道密密麻麻的絨毛和皺褶中,生存著無數微小的“住戶”:細菌,真菌,乃至寄生蟲。不同的微生物群體在廣闊的空間中劃分地盤,建立了自己的社群,通常情況下彼此和諧地生活著。它們中的大部分依賴腸道中的食物殘渣為生,而在它們“吃飯”的過程中,這些小傢伙們又同時幫助我們消化和吸收食物中的營養。

別再吃安神藥了!睡不著是因為你的“腸道君”!

不過,如果僅僅認為這些微生物只在消化過程中扮演了一些角色,未免有些低估它們的作用。事實上,它們可能在許多與腸道有關的生理活動中都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比如,5-羥色胺(5-HT)的合成。

5-羥色胺,它是一種能產生愉悅情緒的信使,幾乎影響到大腦活動的每一個方面

:從調節情緒、精力、記憶力到促進睡眠。5-羥色胺水平較低的人群更容易發生抑鬱、衝動行為、酗酒、自殺、攻擊及暴力行為。科學家們甚至透過改變實驗動物腦內5-羥色胺的水平使他們更具有攻擊性。

據一項研究顯示,60歲與30歲的人相比,大腦中5-羥色胺特異受體的數目已減少了60%。

5-羥色胺的效力下降,

解釋了

隨年齡增長

睡眠減少的情況

別再吃安神藥了!睡不著是因為你的“腸道君”!

雖然以作為腦部重要的神經遞質為人所熟知,但人體內絕大部分(約90%)的5-羥色胺都誕生在消化道里。腸道中的腸嗜鉻細胞儲存著這些分子,用來調控腸道運動。不過,

生產多少5-羥色胺,可不全是這些人類細胞說了算的

最近,加州理工學院的生物學家伊萊恩·蕭(Elaine Y。 Hsiao)等人發現,

腸道中某些微生物的存在,能夠對5-羥色胺的合成過程產生深遠影響

。在以小鼠為模型進行的實驗中,研究人員發現,腸道內“無菌”的小鼠,血液中5-羥色胺的含量要比正常小鼠低了大約60%[1]。

我們為什麼會睡不著呢?

簡單來說黑暗會刺激人體合成和分泌松果體素(褪黑素),它會經血液迴圈 而作用於睡眠中樞使人體產生濃濃睡意。天亮時,松果體受光線刺激就會減少,使人從睡眠狀態中醒來。研究發現,進人中年以後,人體內的松果體素會逐漸減少。

失眠的原因是松果體無法合成褪黑素,

體內缺乏

5-

羥色胺

是無法合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我們透過研究發現嬰兒是最容易進入深度睡眠的群體,為此我們從母乳、健康嬰兒體內取樣,進行細菌培育,提取DNA,進行16s測序,篩選出了嬰兒雙歧桿菌和青春雙歧桿菌,我們的研究發現這兩個菌株可提高5-羥色胺和γ-氨基丁酸水平。

5-羥色胺可促使人體合成和分泌褪黑素,促進睡眠,提高睡眠質量,

γ

-氨基丁酸,一種重要的抑制性神經遞質,能促進腦的活化性,健腦益智,促進睡眠,美容潤膚,延緩腦衰老。

腸道內那些肉眼不可見的小傢伙們,正在用自己獨特的方式,參與到人們的喜怒哀樂之中。調節腸道菌群平衡,可以調控我們的情緒,健康和睡眠。畢竟,越來越多看似只與“我”有關的過程,背後都是“我們”相互作用的結果。

別再吃安神藥了!睡不著是因為你的“腸道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