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阿里的“外包商”軟通動力過會,主要支出為員工薪酬,曾多次衝擊IPO|IPO見聞

2021年9月10日,軟通動力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軟通動力)順利過會,將赴創業板上市,主承銷商為中信建投證券。

軟通動力是一家擁有深厚行業積累和全面技術實力的軟體與資訊科技服務商,主營業務是為通訊裝置、網際網路服務、金融、高科技與製造等多個行業客戶提供端到端的軟體與數字技術服務和數字化運營服務。本次上市募集金額為35億元,其中,大部分用於交付中心新建及擴建專案和補充營運資金。

自公司設立至今,劉天文一直為公司的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其直接持有公司27。9450%股份。

華為、阿里的“外包商”軟通動力過會,主要支出為員工薪酬,曾多次衝擊IPO|IPO見聞

圖片來源:軟通動力招股說明書

軟通動力曾在紐交所上市,因經營虧損退市,後曾多次試圖在A股上市均失敗。這次軟通動力是否能順利登上創業板?

業務覆蓋範圍廣,客戶集中度較高

軟通動力業務範圍較廣,覆蓋通訊裝置、網際網路服務、金融、高科技與製造等多個行業,客戶集中程度高,主要為華為、阿里巴巴等大型企業。

主營業務具體分為三部分:一是軟體與數字技術服務,為客戶提供IT等方面指導,提供諮詢和解決方案,主要是專案外包業務和諮詢服務等,主要競爭對手有埃哲森、中軟國際等。

華為、阿里的“外包商”軟通動力過會,主要支出為員工薪酬,曾多次衝擊IPO|IPO見聞

圖片來源:軟通動力招股說明書

二是數字化運營服務,客戶向公司提出人員需求,公司向客戶提供資質和技能得到客戶方認可的專業人員,

即人力外包業務

。目前,人力外包發展面臨人力成本上升等風險。

最後為智慧城市業務,公司自研了 OpenSense 城市物聯運維管理平臺,利用物聯網技術保障城市執行。該業務2017年因經營問題被拆分軟通智慧、軟通智慧資訊、新縣智慧、寧波智匯。

公司客戶較為集中,所提供的服務難替代、粘度高,與客戶形成長期穩定的合作關係,主要客戶包括華為、阿里巴巴、騰訊、百度、中國銀行等大型知名企業。

其中,報告期內對華為的銷售收入佔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 53。38%、55。45%和 55。53%。客戶集中度過高,且過於依賴單一客戶,若其對業務需求量下降,將給公司經營地帶來風險。

華為、阿里的“外包商”軟通動力過會,主要支出為員工薪酬,曾多次衝擊IPO|IPO見聞

圖片來源:軟通動力招股說明書

營收和利潤穩步增長

報告期內,公司營業收入及利潤規模保持了穩定增長速度,營業收入分別為 81。39億元、106。04億元及129。99億元,營業收入增長率分別為16。13%、30。29%及 22。58%,與同行業平均水平基本相當。

從業務型別來看,軟體與數字技術服務營收佔比逐年增加,分別為 95。31%、94。08%及 93。89%。近年來主要的營收增長也來自此業務。

公司歸屬母公司所有者淨利潤分別為3。07億元、7。12億元及 12。59億元,保持了較快的增長速度,

但淨利率水平較低,不足10%。

華為、阿里的“外包商”軟通動力過會,主要支出為員工薪酬,曾多次衝擊IPO|IPO見聞

圖片來源:軟通動力招股說明書

主要成本為人力費用

職工薪酬是發行人營業成本及期間費用的最主要支出,對公司經營影響顯著。

2018-2020年,公司主營業務成本及期間費用(不含財務費用)中的職工薪酬分別64。23億元、84。61億元和104。50億元,佔主營業務成本及期間費用(不含財務費用)的比例分別為86。38%、87。97%和89。50%,呈逐年上升的趨勢。

這一水平不僅高於多數軟體企業,與外包商相比也屬於較高水平。

華為、阿里的“外包商”軟通動力過會,主要支出為員工薪酬,曾多次衝擊IPO|IPO見聞

此外,在招股書中,公司預計2021年前三季度公司共實現營業收入116。74億元,同比增長26。73%;實現淨利潤7。65億元,同比增長8。91%。

華為、阿里的“外包商”軟通動力過會,主要支出為員工薪酬,曾多次衝擊IPO|IPO見聞

本文來自華爾街見聞,歡迎下載APP檢視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