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型養育》,三個方法與孩子共成長

都說孩子是未來,是希望。

生活中,只要育兒相關,那購買力都是妥妥的top1,大到學區房,小到興趣班,無一不收到父母的追捧。

然而,我們都搞錯了一點,育兒,是父母在育,而其實質上,是為了達到一個孩子在成長中不斷進步的結果。

丁香媽媽平臺的簽約作者湯唯在新書《成長型養育》中說到,如果父母希望孩子持續進步,那麼,應該做的是,改變孩子對待學習和困難的態度。

《成長型養育》,三個方法與孩子共成長

這種想法,也被稱為成長型思維。是一種讓孩子明白,智力和能力都不是一成不變的,是透過學習可以改變的。

那麼,我們父母在育兒中,應該怎麼樣,才能讓孩子具有成長型思維呢?

一、成為腳手架

《成長型養育》,三個方法與孩子共成長

首先,作者提到的一個方法是成為腳手架。

什麼是腳手架?如果見過蓋房子,你一定會有印象,就是在蓋房子時外面用鋼管搭起來的臨時支架,雖然在房子蓋好後就會被拆掉。但是,在整個修建房子的過程中,腳手架必不可少。

這,和我們父母多像呀。當孩子長大成人後會離開父母,開始自己的新生活。但是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的教育,必不可少。

父母做腳手架,有一個前提是父母熟悉瞭解孩子,並且知道孩子的目標。基於這樣一個前提,才能有效地為孩子提供支撐。

父母可以在孩子遇到困難的時候,給孩子提點建議,也可以去演示和示範,甚至可以用身邊的例子來給孩子啟發。

比如,孩子在學寫字的時候,不會寫磨,這時候,我們可以幫孩子把字拆分成三個部分來讓孩子學習。如果孩子還覺得困難,那麼,還可以給孩子擺筆順,讓孩子仿著來。

成長型思維第一個方法,在孩子成長中給孩子提供幫助,化難為簡,讓孩子不再懼怕困難。

二、因材施教

《成長型養育》,三個方法與孩子共成長

其次,作者提到了因材施教。

這是一個說了好多年的育兒話題。

在這裡,作者提到了一個新理念,根據孩子的認知風格來施教。

認知風格分類標準不同。

廣泛應用的是場獨立型和場依賴型。

前者需要父母和老師的積極互動,卻在學習上有自己獨特的見解。

後者則喜歡按部就班地學習,這樣讓他們更有安全感。

還有一種認知分類是思索型和衝動型。

如果孩子是衝動型,他會有快速的反應,卻比較馬虎。這就需要父母們提醒孩子注重細節,並且多頻複習。

相反,思索型的孩子會深思熟慮,很少犯錯,但比較費時。這樣孩子的父母,則需要有針對性地提高孩子的速度。

成長型思維第二個方法,父母只有搞清楚孩子的認知風格,才能在因材施教中有針對性地提供幫助。

三、高質量陪伴

《成長型養育》,三個方法與孩子共成長

看了前兩個方法,你也許會覺得,作為一個職場父母,想要培養孩子真是太難了。

彆著急,作者還提到了高質量陪伴。這不需要父母每天時時刻刻都和孩子在一起。只需要每天抽出10~15分鐘左右來全身心地陪伴孩子。

在這個時間段內,不去考慮其他,也不一心二用,只是一對一地陪伴孩子。

再忙的父母,想必15分鐘還是能抽出來的。不受手機的干擾,也不受工作的影響。

去聽聽孩子說了些什麼,看看孩子做了些什麼,或者是陪著孩子好好地玩一會。

不知道你發現沒有,在玩的時候,孩子的主動性會特別高,而且,在玩的時候,孩子會有特別高的專注力。

如果你試著陪著孩子玩那麼幾次,你會發現,在玩的時候,孩子學到的東西,會記得更牢,應用地更好。

而且,孩子為了玩,會想盡辦法去溝通,去解決問題。

所以,那還猶豫什麼呢?趁著還能陪伴孩子的時候,抓緊機會和孩子一起玩吧。

成長型思維第三個方法,高質量陪伴,不僅僅是玩,不僅僅是愛,還是在玩中學習,在愛中成長。

《成長型養育》,不僅是對孩子的養育,也是對父母的教育。

都說,爸爸媽媽也是第一次做父母。那麼,就讓我們同孩子一起學習吧,面對困難,一起克服,一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