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宋朝宰相,他事業順風順水,但他始終無法釋懷那件事

大家好,小編繼續帶來今天的文章,希望大家喜歡。宋朝的政治制度用現在的術語描述,可稱為“君主內閣制”,內閣的首領即是宰相。與今天英、日等國的君主立憲制不同,宋朝的君主擁有權力,而且擁有最高權力;但內閣首腦宰相也非擺設,其權力也極大。為了防止相權挑戰君權,規定君主沒有任期限制,可以世襲;而宰相既有任期限制,也不能世襲。趙恆當皇帝共26年,先後有11人為相。有時設左右兩個宰相,有時只有一相,其中王旦擔任宰相的時間最久,共計12年,而且善始善終。假如王旦不是比皇帝趙恆早死幾年,估計他擔任宰相的時間還會更長。

作為宋朝宰相,他事業順風順水,但他始終無法釋懷那件事

當宰相的壓力主要來自三個方面:一是需要處理好與皇帝的關係,配合好皇帝的工作;二是要有識人的能力、行政的能力與把握大局的能力;三是妥善處理來自下屬的嫉妒、挑剔與攻擊。王旦能與皇帝配合默契,不僅僅與他們性格相合有關,而且還與技巧相關。公元1014年,王旦到曲阜公幹,沿途對地方官員進行考察,按道理這是他分內的事,他完全可以根據考察結果自行決定對地方官吏的升降獎懲;但他沒有這樣做,而是回京後把所瞭解到的情況向皇帝詳細奏報,由皇帝下詔表彰或罰處。

作為宋朝宰相,他事業順風順水,但他始終無法釋懷那件事

有朋友私下對王旦說:“您是首相,看到地方官的優劣不自己作出獎懲決定,而經由皇帝下詔,會不會讓人看輕您這個宰相啊?”王旦回答:“我如果直接升降官員,就會讓人感覺是宰相在代行皇權,這可是做臣子的大忌。”人事任免問題是權力的核心問題,敏感而干係重大。王旦為了在此問題上盡力與皇帝保持一致,想出了一個辦法。朝廷每次有重要的崗位空缺,需要選人任命時,王旦就先秘密擬出三四個候選人,列成名單,讓皇帝過目。皇帝將自己中意的人用筆點出,再由王旦在正式議事時提出。這樣的好處是,所選的人員雙方都會滿意。

作為宋朝宰相,他事業順風順水,但他始終無法釋懷那件事

有時牽扯極其重要的職務,也是這樣操作,所不同之處為,最後在議事時由皇帝本人提出,給外界的印象是,此項任命為皇帝欽點;而實際上,也是王旦推薦。另一方面,皇帝對王旦的支援也不遺餘力。有一段時間,王曾、張知白等人有個驚奇的發現,王旦經常不經皇帝審批就自行決定一些事。他們感覺不妥,向王旦提了出來。王旦表示感謝,但依然如故,也不作出解釋。有一次上朝,王旦退出,這幾個人故意晚走,皇帝怪之,問:“你們有什麼事避著王旦?”他們就把事情說了一遍,皇帝問:“王旦自行處理的事有不妥的嗎?”回答:“沒有。”皇帝說:“王旦在朕左右已有多年,朕認為他辦事沒有私心。自從東封以來,朕與他約定—小事一律由他自行處理,大事才奏報朕共同決定。各位認真協助王旦吧。”

作為宋朝宰相,他事業順風順水,但他始終無法釋懷那件事

王旦是從基層摸爬滾打出來的,對政務與官場瞭如指掌,處理起來既有分寸,又有原則。殿前都虞候張旻奉旨選練士卒,他統軍無方,下達的命令過於嚴厲。士卒們恐懼,忍受不了,密謀兵變。皇帝聽到密報,大吃一驚,召集中書門下與樞密院的大臣商量對策。有人主張懲罰張旻,安撫士卒;有人主張逮捕密謀計程車兵,予以鎮壓。王旦不同意,他分析說:“假如治張旻的罪,那麼今後將帥大臣還怎麼敢統兵?假如立即逮捕密謀計程車卒,那麼將會震動京城。”皇帝問:“那該怎麼辦呢?”王旦說:“陛下幾次要讓張旻擔任樞密副使,臣下沒敢接受詔令;現今如果提拔任用,讓他解除兵權,那麼士卒們自然就安定了。”皇帝聽從王旦的建議場危機果然悄聲化解。

作為宋朝宰相,他事業順風順水,但他始終無法釋懷那件事

王旦在識人用人上的功夫也頗為了得。有一次王旦病休,政事堂擬議讓盛度擔任開封知府。皇帝派人求王旦的意見。王旦說:“盛度未必同意調動。”皇帝派人去問盛度盛度說:“我的長處是寫公文,幹知制誥正合適。開封知府需要很強的行政能力,我不擅長,所以不想調動。”皇帝不禁感嘆:“王旦對大臣們的瞭解太精當了,他能使大家都各用所長!”諫議大夫張師德,狀兀出身,他兩次登門拜訪王旦,都未見到。他疑心遭到了他人的誹謗,王旦故意不見。他與另一宰相向敏中關係不錯,就這件事向他求解。

作為宋朝宰相,他事業順風順水,但他始終無法釋懷那件事

有一次,向敏中提起這件事,王旦說知道,但無人誹謗他。等到要任命一名知制誥,王旦與向敏中商量適合的人選時,突然感嘆說:“可惜了張師德!”向敏中間他何惜,王旦說:“張師德出身名門,應該有士大夫的操行。沒想到,他竟兩次登我家門。狀元及第,肯定能榮進,在家靜等就可以了。如果東奔西跑,與人爭搶,那些沒有門路的人該怎麼辦?”王旦事業上雖然順風順水,被人稱為賢相,但他的內心有塊心病,很難釋然。那就是皇帝的造神運動。當時,每次祭祀慶典,王旦都要陪天書同行,這讓他很糾結,卻又沒法言說。有時皇帝獎勵他協助造神之功,賜他許多財物,他總是閉起眼睛嘆氣:“生民膏血,我哪裡受得了這麼多?”王旦知道皇帝的造神運動早晚要被戳破,成為笑料,他非常擔憂,卻無可奈何。

作為宋朝宰相,他事業順風順水,但他始終無法釋懷那件事

他素來體弱多病,又上了年紀,所以經常上表請求退休,想借此做個了斷,但每次都不被批准。公元1017年秋天,王旦由人扶著到滋福殿見皇帝。皇帝見他臉色黃瘦,憂心地說:“朕正想把大事託付給你,你卻病得如此嚴重。”隨即把皇太子叫出來,叫他拜見王旦。王旦驚慌避開,皇太子隨著他跪拜。王旦表示自己無力照應皇太子,隨即推薦了十幾個人。當時皇帝也得了病,開始認真考慮太子的事。退朝後,王旦又上疏請求退休,皇帝憐憫他的病體,勉強同意。下詔任命他為太尉,仍舊領玉清昭應宮使。王旦很失望,他最想辭的就是玉清昭應宮使,可皇帝卻死死拉著他不放。

作為宋朝宰相,他事業順風順水,但他始終無法釋懷那件事

當年九月,王旦病重,皇帝派內侍一天去探望三四次,親手給他調製藥劑,並賜白金五千兩。王旦不肯收白金,讓家人退還,寫好辭謝的奏章後,又加上四句話:“已懼多藏,況無所用;現欲散施,以息咎殃。”白金剛抬到門口,皇帝的詔書就到:不許抬回。就在這當口,王旦死去,享年六十一歲。皇帝聞訊,親臨哭悼,三天不上朝,贈諡號文正。王旦臨死時告訴他的兒子說:“我無別的過失,只是沒勸諫有關天書之事,是個無法挽回的過錯。我死之後,入殮時要剃去頭髮,披上僧衣。”王旦的意思約有兩重:一是生前無可逃避,死後也要做個了斷;二是感到無顏以士大夫的面目去見先賢。可見,天書鬼神之事給他造成的苦楚之深。好了,小編今天的文章就到這裡,感謝大家的閱讀,喜歡的話可以關注小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