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朝皇帝:求賜國號“南越”,清朝皇帝:不可,只能稱“越南”!

阮福映統一安南,求賜國號南越,嘉慶帝因何不允,直接改名越南?阮朝皇帝:求賜國號“南越”,清朝皇帝:不可,只能稱“越南”!

“北屬時期”的越南

阮朝皇帝:求賜國號“南越”,清朝皇帝:不可,只能稱“越南”!

越南在很長一段歷史時期內,都是中國直接管理的領土。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就派大軍越過嶺南佔領今日的廣西、廣東、福建等地。在征服百越諸部族後,秦始皇在嶺南地區設定三郡(桂林郡、南海郡和象郡)進行管理。其中,象郡(治所在今廣西崇左縣境)轄境北達今貴州南部,南至越南中部,越南由此成為中國領土的一部分。

秦末大亂時,南海尉趙佗趁機割據,自立為南越武王(後改稱“南越武帝”),越南中北部又成為南越國的一部分。漢武帝滅掉南越國後,在越南北部和中部設立了交趾、九真、日南三郡。在之後長達一千多年的時間裡,今越南中北部一直是中國(漢朝、東吳、晉朝、南朝、隋朝、唐朝、南漢)的直屬領土。

越南的這一歷史時期,在其“建國獨立”後,越南史學界給了它一個非常“謙遜”的稱謂——“北屬時期(又稱“郡縣時代”)”。

繞不開的白藤江

阮朝皇帝:求賜國號“南越”,清朝皇帝:不可,只能稱“越南”!

越南的“北屬時期”結束於938年。其時,中國進入五代十國的分裂期間,南越之地為南漢所據。南漢是嶺南歷史上繼南越國後建立的第二個地方割據政權。由於內地紛爭,無暇南顧,越南人趁機鬧獨立。南漢靜海軍節度使之婿吳權據有兵權後,與前來討伐的南漢軍會戰於白藤江。

白藤江是越南北部的一條江,為太平江的一條支流,屬太平洋水系。太平江於廣寧省廣安市社分支出白藤江,並在海防市水源縣境內注入下龍灣。白藤江是下龍灣通往河內市的門戶,歷史上為兵家必爭之地。

吳權得知南漢軍隊到達白藤江之後,命令手下的軍士砍伐樹木,製造木樁,並在木樁頂端包上鋒利的鐵皮。吳權將這些木樁插在白藤江入海處的險要的江心裡,同時在河岸一帶設下伏兵。

白藤江江水因漲潮而上升,淹沒了這些木樁。吳權當即命令部下率水軍向南漢軍挑戰。南漢水軍向前攻擊,吳軍佯敗而退。南漢主將劉弘操果然命令南漢軍追擊,到達了吳軍的埋伏地點。敗退的吳軍返回死戰。不久以後,江水退潮,江水下面的木樁全部暴露了出來。許多南漢的大船被刺穿了底部,相繼紛紛沉沒,不少士兵也溺水身亡。吳權的伏兵四起,趁機駕小船襲擊南漢軍,與之展開白刃戰。南漢軍大敗,損失過半,主將劉弘操陣亡。

歷史上的白藤江,可以說是中國南征軍的夢魘,曾先後三次敗北於此。南漢劉弘操敗給吳權之後43年的981年,北宋與越南前黎朝的白藤江之戰,北宋軍是先勝後敗,被迫撤退;1288年,元朝與越南陳朝的白藤江之戰,越南人又故計重演,在白藤江中插下削尖的木樁,元軍的許多戰船被木樁撞沉。埋伏的陳軍趁機將點燃的木材擲向元軍大船上,同時駕小舟襲擊元軍。元水軍大敗,主帥被俘,全軍覆沒。

吳權擊敗南漢軍後,於939年稱王,建立吳朝,是越南脫離中國之始。但是,吳權擊敗南漢軍隊後,只是稱王,沒有建立國號,且未能有效統治越南北部,直至968年丁朝建立,越南(交趾)才算正式獨立,開始進入他們所謂的“自主時代(亦稱“封建時代”)”。

“自主時代”的越南

阮朝皇帝:求賜國號“南越”,清朝皇帝:不可,只能稱“越南”!

北屬時期之後的歷史,越南雖然獨立建國進入“自主時代”,但是,仍然沒能擺脫對中國的依賴,從而成為中國的藩屬國,使用漢字,採用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建立了多個封建王朝。越南歷史上存在過的封建王朝,先後有吳權建立的吳朝、丁部領建立的丁朝(國號大瞿越)、黎桓建立的前黎朝、李公蘊建立的李朝(國號大越)、陳煚建立的陳朝(陳朝對內沿用李朝國號大越,對外國號安南)、黎利建立的後黎朝、莫登建立的莫朝等等。越南諸朝雖表面上對中國稱臣,對內則自稱皇帝,歷史上稱之為“外王內帝”。

後黎朝被莫登庸篡奪後,後黎朝並不甘心就此退出歷史舞臺,1531年(明嘉靖十年),後黎朝在鄭、阮兩大家族的支援下復辟(又稱中興黎朝),與莫朝對峙。1592年,後黎朝滅莫朝,名義上統一全國,但越南繼續分裂,北部由鄭氏家族控制,南部則由阮氏家族控制,越南開始進入了200多年的南北分裂時期。兩大家族不斷髮生戰爭,史稱“鄭阮紛爭”。而名義上的共主——後黎朝皇帝則完全是傀儡,處於鄭氏控制之下。1698年,阮氏家族出兵吞併下高棉(今湄公河三角洲),奠定了當代越南的版圖。

越南後黎朝統治末期,封建制度腐朽衰敗,國家分裂割據,封建主集團連年混戰,經濟凋敝,民不聊生,導致越南從南到北爆發了無數次農民起義,其中在越南歷史上最大的一次農民起義——西山農民起義。1771年(清朝乾隆三十六年),出身農民兼作小生意的阮文嶽、阮文侶、阮文惠三兄弟,在西山邑建立屯寨,舉起義旗。阮文惠三兄弟先後滅阮、鄭,統一全國,建立西山朝。後黎朝末代君主黎維祁逃往中國,請求清軍援助其復國。西山軍在1789年擊退了清軍,後黎朝徹底滅亡。經過十幾年的戰鬥,西山軍基本統一了整個越南,結束了幾百年以來的割據局面。

“南越”變“越南”

阮朝皇帝:求賜國號“南越”,清朝皇帝:不可,只能稱“越南”!

1802年(清嘉慶七年),原阮氏家族的後代阮福映在法國支援下滅西山朝,建立了越南的最後一個封建王朝——阮朝(1802年~1945年)。1803年(清嘉慶七年),阮福映依照舊例遣使宗主國中國求封。阮福映兵部尚憶黎光定作為正使赴大清求封,並請求改國號為“南越”。阮氏之所以要更名南越,也是史有所本的:其一,因為其國在中國史料中,最早就稱為“安南”;其二,越南人一直認為,“越裳”也是越南的古稱(“越裳”是中國典籍記載的古代部落,但是,具體位置已無從考證)。取“安南”之“南”,“越裳”之“越”,所以,才有“南越”之想。

但是,嘉慶帝卻否決了“南越”這個國號,原因很簡單,因為,在中國歷史上,曾有“南越”存在過,那就是秦朝末年南海尉趙佗建立的南越國。南越國全盛時疆域包括今廣東、廣西(大部分地區)、福建(一小部分地區)、海南、香港、澳門和越南(北部、中部的大部分地區)。阮福映想要國號“南越”,往重了說是他“野心勃勃”,往輕了說,是罔顧歷史,不知輕重,所以,遭到清廷的否決。

阮朝皇帝:求賜國號“南越”,清朝皇帝:不可,只能稱“越南”!

“先是,阮福映表請以‘南越’二字錫封。上諭大學士等曰:‘南越’之名,所包甚廣。考之前史,今廣東、廣西地亦在其內。阮福映即有安南,亦不過交趾故地,何得遽稱‘南越’?該國先有越裳舊地,後有安南全壤。褒賜國號,著用‘越南’二字,以‘越’字冠其上,仍其先世疆域;以‘南’字列於下,表其新賜藩封;且在百越之南,著於《時憲書》內,將‘安南’改為‘越南’(《嘉慶重修一統志》卷五五三)。”

當時的大清皇帝是清仁宗愛新覺羅·顒琰,最終嘉慶皇帝下賜阮福映國號為“越南”,並冊封阮福映為“越南國王”。由此,越南才成為一個正式國名使用至今。

(圖片來自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