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宰相為何品級普遍不高,而且頭銜還不一樣?

古代官職之中,出現次數最多,給人印象最深的有兩個:一是“七品芝麻官”知縣,二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宰相。中國古代的宰相很多,大家都比較熟悉,但不同朝代的宰相其名稱和性質又各不相同,這一節就和大家聊一聊宰相。

唐代宰相為何品級普遍不高,而且頭銜還不一樣?

宰相或稱丞相,在多數朝代,他們的正式名稱並不叫宰相或丞相,而且宰相併非一個,可能是兩個、三個乃至十來個。同時,宰相也不一定就是當朝一品,有時四五品官也可拜相。

宰相的由來和變革

宰相是和國家機器的出現一道產生的,夏商周時期一般稱“尹”或“宰”,春秋時正式出現了“相”這一稱呼,到了戰國時期,幾乎各國都有了“相”的設定。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建立了中央集權的封建帝國,中國古代行政機構的框架也大體形成。秦代中央設定了丞相,分左右,以左為上。同時又明確規定以御史大夫為丞相的副手併兼管監察,另設主管軍事的太尉,並稱“三公”。

漢沿秦制仍設丞相,仍分左右,以右為上,丞相如果被稱為“相國”,那麼地位較一般丞相為尊。漢初的蕭何、曹參都被尊為相國。不過漢代丞相在朝中執政的時間並不長,漢武帝時期加強皇權,寵任外戚與近臣,於是外朝的相權逐漸降低。

唐代宰相為何品級普遍不高,而且頭銜還不一樣?

魏晉南北朝時期,太尉、司徒、司馬之類的三公,名義上仍算宰相,但基本上都是虛銜。尚書一直是最有權力的事實上的宰相。實際上魏晉以後,歷代多不再正式設立丞相。南北朝時期,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權力逐漸上升,三省長官均稱宰相,這種制度被後來的隋唐所沿用。

唐代名目眾多的宰相稱呼

唐宋兩朝是宰相名目最多也最為複雜的時期。唐沿隋制,以三省首長為宰相,總百官佐天子,也有相互監督、相互牽制的作用。三省之中以尚書省為主,尚書省的首長是“尚書令”,其下為左右僕射;中書省首長是“中書令”,其下為中書侍郎;門下省的首長是“侍中”,其下為門下侍郎。

唐代宰相為何品級普遍不高,而且頭銜還不一樣?

唐初時,尚書令、中書令、侍中都在政事堂聯合辦公,均稱宰相。由於唐太宗李世民在繼位之前曾擔任過尚書令,而他又常在外作戰,於是尚書省的實際工作便由左右僕射主持,代行宰相之權。

李世民當了皇帝后,臣下無人敢再任尚書令,唐高宗時期正式廢掉了尚書令一職,同時將左右僕射加上“同中書門下三品”,或加上“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的名號以擔任宰相。如果左右僕射不加上這樣的稱號,那麼就無法到政事堂議事,也就不能稱為宰相。

唐初名相房玄齡是中書令,長孫無忌是“尚書右僕射同中書門下三品”。然而隨著尚書省地位下降,中書、門下地位相應提高,武則天時,政事堂遷入中書省內,唐玄宗時,改名為“中書門下”,使得中書省和門下省合在一起。

唐代宰相為何品級普遍不高,而且頭銜還不一樣?

如此一來,即便不是左右僕射的其他官員,只要被皇帝加上了“同中書門下三品”“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參預朝政”“參知政事”“知政事”“參議朝政”等名號,就可以到中書門下議政,就成為宰相。

顯然唐中期以後,宰相就有好幾個,這些宰相中一般有一人為首,稱“首相”。如武則天時的裴炎,玄宗時的李林甫、楊國忠,武宗時的李德裕,等等,就是首相。這樣,唐代的宰相少則兩人,多則十餘人,整個唐代共有宰相360多人,而且大多是三品以下。

這麼多的宰相官銜自然也是不一樣的,如李林甫為“禮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陸贄和李吉甫是“中書侍郎同平章事”,牛增孺是“戶部侍郎同平章事”,李德裕是“門下侍郎同平章事”。相反,朝廷中那些一二品元老重臣雖有中書令、侍中的頭銜,卻因沒有“平章政事”等稱號,所以不算宰相。

唐代宰相為何品級普遍不高,而且頭銜還不一樣?

唐代宰相品級普遍偏低的原因,主要是皇帝為了防止魏晉南北朝時期權臣篡位的故事重演,所以不讓大臣既位高又權重。宰相權重多用級別不高者以“參知政事”“參預朝政”等加銜做宰相。

唐代的宰相制度還有幾點需要注意:

1,三省與三省長官改名之後,宰相的名稱也跟著變化,如武則天時期改尚書省為“文昌臺”、中書省為“鳳閣”、門下省為“鸞臺”,因此唐代的名相狄仁傑就叫“鸞臺侍郎同平章事”,也叫“同鳳閣鸞臺平章事”,同時加授為銀青光祿大夫,如此狄仁傑的官職僅為從三品。

唐玄宗時期,改中書省為“紫微省”、侍中省為“黃門省”,所以又出現了“同紫微黃門三品”這樣的稱號。由於唐代三省與三省長官的名次多次改變,所以給很多讀者帶來了不少的困難。

唐代宰相為何品級普遍不高,而且頭銜還不一樣?

2、中唐以後由於藩鎮割據,節度使權力極大,於是宰相頭銜又大量地加給了節度使,不過這種宰相僅僅是榮譽,他們並不到中央辦公,因此叫“使相”。

此外,皇帝所信任的翰林學士可以加“待詔”、“知制誥”頭銜代皇帝草擬各種詔書,批答奏章,稱為“內製”,他們的作用很大,一般人稱為“內相”,實際上也就是宰相,比如名相張九齡就是這種性質的宰相。

唐代宰相為何品級普遍不高,而且頭銜還不一樣?

宋代、元、明時期也有宰相,但明代自洪武十三年廢除丞相制度後,真正意義上的宰相也正式退出歷史舞臺,隨著皇權的進一步加強,明清時期所謂的宰相已是有名無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