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商兩代,田獵遊牧佔很大比重,肉食成為重要食品

夏商

兩代,田獵遊牧佔很大比重,肉食成為重要食品

大家好,歡迎大家閱讀。進入文明社會以前,華夏民族的祖先以漁獵和採集為主,夏商兩代則以農業為主。那時的農作物,在北方主要是黍與稷。甲骨文中出現最多的是“黍”,卜黍的文字竟有一百零六條之多,如“癸未卜,內貞,我受黍年貞,我其不受黍年?”問今年黍米是否會有個好收成。從這簡短的文字中可以看出求卜者極為關切的心情。黍是當時的主要食物,在民生中至關重要。另外,黍也是做酒的原料,殷人喜歡喝酒,而且縱飲無度,甚至最後導致國破家亡,以致周人以此為鑑戒。稷在卜辭中出現時多與祭祀有關,它在祭品中佔有比黍更重要的地位。

夏商兩代,田獵遊牧佔很大比重,肉食成為重要食品

甲骨文中還出現了,這是一種野生稻,商時已開始栽培,因北方水少,種植不可能太多。卜辭中有一條雲:“月一正,日食麥。”大年初吃麥子,這說明了商代已經有麥子,但因種植不普遍,故把它作為稀有的美食,逢年過節才吃。甲骨文中還有“告麥”的記載。所謂“告麥”,就是商在外的臣吏窺伺鄰近部落的麥子是否熟了,熟則派人稟告商王,商王遣將派兵去掠奪,可見商人種麥不多,也可見麥食為他們所重。

夏商兩代,田獵遊牧佔很大比重,肉食成為重要食品

新石器時期已開始對穀物進行加工,在裴李崗文化遺址、磁山文化遺址和河姆渡文化遺址都發現有石磨盤、石磨棒。這種磨與現在農村中仍在使用的石磨不同,只是一個橢圓的石板,上面有根磨棒,人們把穀粒放在石盤上,用磨棒推擀,把糧食脫殼碾碎。商代墓葬中還發現有杵臼,也是脫皮的工具,說明當時人們食用穀物並不是帶皮吃的。奴隸、窮人也有帶皮吃的,從考古發掘中專家發現,許多奴隸遺骨的臼齒磨得很平,這是吃帶殼糧食的證據。

夏商兩代,田獵遊牧佔很大比重,肉食成為重要食品

夏、商兩代,肉也是重要的食品。這兩個朝代屢次遷都,居無定所。遷徙反映了田獵遊牧在夏商兩族經濟中仍佔很大比重,因此他們自然會有較豐富的肉食。《夏小正》中記載了夏代牧馬、養馬、騸馬、養羊的經驗;這些被確認為夏文化遺址的二里頭文化遺存和龍山文化遺址所證明。兩個遺存都出土了大量的家畜遺骨,可見夏代畜牧業已是肉食的重要來源。夏代傳言夏啟征服了叛亂的有扈氏後,把俘虜罰作“牧豎”,也就是放牧家畜的奴隸,可以想見那時放牧的規模。又說夏王有專門為他養龍的御龍氏和豢龍氏。劉累為夏王孔甲養龍,不幸,其中的一條雌龍死了,劉累擅自用龍肉做成醢獻給夏王,夏王吃了感到味道鮮美,就再向劉累索取,劉累害怕事發逃跑了。可見夏代已經懂得用肉做醬了。

夏商兩代,田獵遊牧佔很大比重,肉食成為重要食品

商代的畜牧業更為發達,周代所說的家中所能飼養的“六畜”馬、牛、羊、雞、犬、豕的遺骨,在股墟都有大量出土。有人根據殷墟十五次發掘所出土的六千餘件動物骨骼統計說:“共含有哺乳類動物二十九種,其中千具以上的有聖水牛、腫面豬、四不像鹿三種;一百具以上的有牛、殷羊、豬、家犬、鹿、靡六種;一百具以下的有馬、兔、熊、狸、獾、虎、竹鼠、黑鼠八種;其不滿十具的有象、豹、猴、狐、烏蘇裡熊、犀牛、貘、貓、山羊、扭角羚、田鼠、鯨十二種。作者認為遺存骨骼在一百具以上者均為飼養或易於獵獲之物件。甲骨文中也有“庠”、“牢”、“廄”、“圖”(等字,說明商代不僅有放牧,而且還有家庭畜養。商代畜牧業規模很大,有些較重要的祭祖,動輒用牛三百頭,羊三百隻,有時竟用五百頭牛,甚至千頭牛。在安陽小屯的發掘物中還發現隨葬的陶罐裡儲存有尚很完整的雞蛋,說明當時人們已經食蛋。

夏商兩代,田獵遊牧佔很大比重,肉食成為重要食品

夏商兩代對食品的加工方法基本是蒸、煮、烤、炮、炙,食品主要是飯與粥,生活較優裕的能吃上烤肉、炙肉和煮肉,至於奴隸只得食牛馬之食了。用以煮粥的是鬲。從殷墟出土的大量陶鬲碎片看,鬲的容量大約只夠一人一餐之用,因此,可推想那時人們進食是一人一鬲的分餐制。這一點從文字造型中亦可以看出,如“即”字,甲骨文寫作“e”,像一個人在食器邊就餐之形;而“既”字,甲骨文寫作“鯧”,像是一個人在食器邊食畢,背面離去之形。鬲是食器,也是炊具,野外勞作的奴隸一人一鬲,再給一點米,就可以自炊自食了。因此,一個單身奴隸或一個勞動力都可稱為一鬲。

夏商兩代,田獵遊牧佔很大比重,肉食成為重要食品

鬲中加米與水慢煮即成粥;如果米多水少比較黏稠則稱為嬗,如果不把米煮爛便撈出,用甑蒸熟,就是飯。食用飯時要盛在簋中;剩下的煮米湯叫做“漿”,甘甜而富於營養,是當時的重要飲料。蒸出的飯米粒不黏,啜口而散,香甜可口,是貴族和奢侈者的常食,至於普通人則以食粥為主,直到周代仍如此。

夏商兩代,田獵遊牧佔很大比重,肉食成為重要食品

關於肉食的吃法,只能據炊具食器與甲骨文的字形來作些推測,當時加工肉食還是以大塊肉為主,肉熟之後,用銅刀切割成薄片,蘸醬或其他調料吃。在商王武丁夫人婦好墓中發現有稱為“汽柱甑形器”的,很像現代的汽鍋,其直徑三十一釐米,中有汽柱,大約是用來蒸制肉食品的。如果把肉切割成小塊,再烘烤而食,則稱為“炙”。這是當時的最佳菜餚,追逐享樂的商紂王曾在宮中開設“九市,車行酒,馬行炙”。可見商朝末年各種肉炙品已非常多,併為統洽者所嗜好。好了,小編今天的文章就到這裡了,感謝大家的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