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文字簡史:甲骨文綜述

中小學簡明文學史之

語言文字簡史:字型的演進

大篆之甲骨文

甲骨文綜述

“甲骨文”一詞其實是“龜甲獸骨文字”的簡稱。甲骨文是已發現的最早的中國古文字系統,研究者們根據其特徵,對其還有很多不同的稱謂,比如:“龜甲文”、“卜辭”、“占卜文字”、“契文”、“殷契”、“殷墟卜辭”、“殷墟文字”等。

語言文字簡史:甲骨文綜述

龜甲刻文

殷商統治者非常迷信,凡有祭祀、戰爭,甚至於遊獵、出行、種收、嫁娶、疾病、生育等等重要的事,都要進行占卜,還要把占卜的內容及其應驗的結果都刻寫在龜甲、獸骨上。

語言文字簡史:甲骨文綜述

牛的肩胛骨上的刻文

這些資料,隨著商的滅亡和商都(在現在的河南省安陽小屯村)變為廢墟而長埋地下。直到1899年,才被人們發現。其後,經過多次發掘,出土甲骨已達十餘萬片。後來在陝西又發現了西周的甲骨文,在河南還發現了年代更久遠的“類甲骨文”的鍥[qiè]刻字元。

語言文字簡史:甲骨文綜述

甲骨文

商代甲骨文已經是成熟的文字了。從書法的角度來觀察,甲骨文質樸、古雅、自然,很有特色。甲骨文的結構安排自由活潑,有較大的隨意性,不像後世一些字休那樣法度謹嚴,但也注意筆劃分佈的均衡協調,顯示出對美感的追求。

甲骨文的發現與研究

商朝,約公元前1600年~約公元前1046年,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二個朝代,中國第一個有直接的同時期的文字記錄的王朝。現代考古已經證實,在商朝早期,甲骨文已出現。

甲骨真正價值的發現,有賴於“甲骨文之父”——清末

國子監祭酒

(相當於國立中央大學校長)、金石文字學家王懿[yì]榮(1845—1900)。關於其發現甲骨文的經過,有兩種說法:

流傳最廣的說法是,清光緒25年(公元1899年)秋,王懿榮得了瘧疾。派人到藥店買了一劑中藥。他在檢視藥材時,無意中看到其中的一味叫“龍骨”的中藥上面刻劃著一些符號。這種不知多少年前的骨頭上怎會有人工刻劃的符號呢?這不禁引起他的興趣。

金石文字功底深厚

的王懿榮仔細端詳後,確定這不是一般的刻痕,而且某種刀筆文字。為了找到更多的龍骨作深入研究,他派人以每片二兩銀子的高價,把藥店所有刻有符號的“龍骨”全部買下,後來又透過古董商範維卿等人進行蒐購,累計共收集了1500多片。

另一種說法源於劉鶚的記載。光緒25年,河南安陽出土甲骨之後,被山東濰縣古董商人範壽軒、範維卿等人收購,並運至北京售賣。時任國子監祭酒的王懿榮素來喜好收集古物,通曉金石文字,從古董商手中高價收購了這批甲骨。

語言文字簡史:甲骨文綜述

甲骨文之父——金石文字學家王懿[yì]榮

兩種說法,不論孰是孰非,都是王懿榮首先確認了“甲骨文字”,(和語文:homedu25)並引起了學者們對甲骨文的關注。

然而,王懿榮尚未對這種文字進行深入研究並著書立說,就在悲憤殉國了。八國聯軍便逼近北京時,他被任命為京師團練大臣。1900年7月,侵略軍兵臨城下,慈禧太后帶領皇室人員倉皇出逃,王懿榮絕望之下對家人留下遺言:“吾義不可苟生!”隨即寫了一首絕命詞,毅然服毒墜井而死,時年56歲。

王懿榮殉難後,他的家人為還舊債而出售家中所藏古物。他所收藏的甲骨,就在1902年大部分轉歸好友

劉鶚

(沒錯,就是《老殘遊記》的作者劉鐵雲)。另外,劉鶚還從古董商手中購得3000餘片甲骨,從友人方若那裡獲贈300餘片,又派兒子去河南購得1000餘片,所藏甲骨增至5000多片,成為當時最著名的甲骨收藏大家。在好友羅振玉的建議和幫助下,劉鶚於1903年11月拓印《鐵雲藏龜》一書,將甲骨文資料第一次公開出版。不久,學者孫詒讓根據《鐵雲藏龜》的資料,又寫出了甲骨文研究的第一部專著《契文舉例》。

甲骨文被發現之後,引起學術界的轟動。古董商人為了壟斷財源,對於甲骨的來源秘而不宣,後又謊稱出自河南湯陰、衛輝等地。直到1908年,學者

羅振玉

才首先訪知甲骨出土於河南安陽的小屯村一帶,於是他派自己的親屬去安陽求購,後來又親自前往安陽進行實地考察。

語言文字簡史:甲骨文綜述

甲骨文研究專家 羅振玉

1910年羅振玉釋讀出了10位殷王的名諡,

證明這些有字甲骨確為殷王室之遺物,並進一步推斷安陽小屯村正是古文獻所載的殷墟遺址。

先後共蒐集到近二萬片甲骨,於1913年精選出2000多片編成《殷墟書契》(前編)出版,隨後又編印了《殷墟書契菁華》(續編),進一步為甲骨文的研究奠定了基礎。

目前,考古學者共發掘甲骨16萬餘片。其中有的完整,有的只是沒有文字記載的碎塊。

據統計,所有這些甲骨上的各種文字總計為四千多個,其中經過學者們考證研究的約有三千個,在三千字中,學者們釋讀一致的約兩千字。其餘的要麼還難以解讀,要麼就是學者們的解讀分歧嚴重。

儘管如此,透過這近兩千字,人們已經可以大致瞭解有關商朝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方面的情況了。

甲骨文是中國發現的最早的系統性文字,它對歷史學、文字學、考古學等方面都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為後世的漢字發展奠定了基礎。

不得不說的巨大遺憾:“人吞商史”

上面已經講到,甲骨文的發現,與中藥密不可分。中藥“龍骨”本是遠古動物的骨骼化石,但化石難尋,且數量有限,後來便以甲骨代替“龍骨”,用以入藥,有治療咳嗽、瀉痢、便血的作用,還有止血之效。

河南安陽

(商代後期都城遺址“殷墟”所在地)一帶有人以此謀生。在這一時期,甲骨文資料的損失難以估量。

語言文字簡史:甲骨文綜述

殷都想象圖

羅振玉的《洹洛訪古遊記》描述了這種發現過程:“此地埋藏龜骨,前三十餘年已發現,不自今日始也。謂某年某姓犁田,忽有數骨片隨土翻起,視之,上有刻畫,且有作殷色者,不知為何物。北方土中,埋藏物多,每耕耘,或見稍奇之物,隨即其處掘之,往往得銅器、古泉、古鏡等。得善價……且古骨研末,又愈刀創,故藥鋪購之,一斤才得數錢。骨之堅者,又購以刻物。鄉人農暇,隨地發掘,所得甚夥,揀大者售之。購者或不取刻文,則以鏟削之而售。”由此可見當時當地農民首先發現了甲骨,但是,這些農民並不知道甲骨的真正價值,只是把它視為“龍骨”賣到藥店裡去。而且,由於藥鋪老闆不喜歡收上面有刻畫痕跡的“龍骨”——嫌賣相不好,小屯村的農民就用刀鏟將上面的痕跡處理掉,再以6文錢一斤的價格,將挖出的龍骨賣給藥鋪。於是許許多多的商代史料被破壞、被磨成粉,當作藥吃進肚裡,這就是所謂的“人吞商史”。

想當年,這些古董文物的價錢是真賤啊!

甲骨文的格式與內容

商代占卜有專職人員負責,這類主持占卜和祭祀的巫祭官員被稱作

貞人

,透過貞人(國君本人就常兼任此職)向鬼神問卜,預測吉凶,祈求護佑。

甲骨就是占卜時的用具。甲骨在使用之前,要先經過加工。首先把甲骨除盡血肉,打磨平整。然後,在甲的內面或獸骨的反面鑽鑿出有序的凹缺。接下,貞人把自己的名字、占卜的日期、要問的問題都刻在甲骨上(一說是在占卜之後補刻),再用火烤甲骨上的凹缺。這些凹缺受熱出現的裂紋就稱為“兆”。巫師透過分析這些裂紋的走向,得出占卜的結果,最後還會把占卜是否應驗也刻到甲骨上——這些內容一般刻在正面,如果正面刻不完,那就在反面繼續刻。

語言文字簡史:甲骨文綜述

獸骨的鑽鑿與炙烤痕跡

所以,一般來說,一條完整的甲骨卜辭由以下四個部分組成:

(1)敘辭:記敘占卜的時間、地點和占卜者。這部分也稱為“述辭”或“前辭”。

(2)命辭:命龜之辭,陳述要佔問的事情。亦稱“問辭”。

(3)佔辭:記錄兆紋情況及所得出的吉凶判斷。

(4)驗辭:占卜後的結果或應驗情況。

語言文字簡史:甲骨文綜述

占卜場景

如商王武丁時期的一條卜辭就是這樣的:

“庚子卜,爭貞:翌辛丑,啟?(正面)獷貞:翌辛丑,不其啟?王曰:今夕其雨,翌辛丑啟。之夕允雨,辛丑啟。”(反面)

這條卜辭的組成部分和意思分別是:

敘辭:“庚子卜,爭貞。”意思是:“庚子這天占卜,史官爭卜問。”

命辭:“翌辛丑,啟?獷貞:翌辛丑,不其啟?”意思是:“明天是辛丑,天會晴嗎?(又)問:明天是辛丑,天不會晴嗎?”

佔辭:“王日:今夕其雨,翌辛丑啟。”意思是:“商王看了兆紋以後說道:今晚要下雨,明天辛丑,天將放晴。”

驗辭:“之夕允雨,辛丑啟。”意思是:“傍晚時果然下了場雨。第二天辛丑,天也放晴了。”

占卜內容多以君王國事為中心,主要是其關心的問題,涵蓋內容極為廣泛。如對祖先與自然神鬼的祭祀與求告,對風、雨等自然天象的關注,對農事、畜牧、疾病、軍事等等方面無所不有。所以記錄占卜內容和結果的甲骨檔案中自然儲存了大量關於商代社會、文化的資訊。

語言文字簡史:甲骨文綜述

甲骨文

甲骨文的書寫

大家都知道,古代漢字閱讀與書寫是從上往下,從右向左的,這種規範其實就是從甲骨文時代沿習下來的。這一習慣直到清朝末年才開始發現改變,逐漸變為從左到右的橫向書寫。

甲骨文是以刀為筆鍥刻在龜甲和動物的骨頭上的,所以線條比較尖細、硬挺。刀筆文字的“書寫”實在是一種需要耐力的力氣活,在筆畫轉折的地方也很難圓潤得起來,一般只有重新起筆(下刀),才能寫成方折的形體。

語言文字簡史:甲骨文綜述

一字多形,異體字大量存在

所以甲骨文的字型風格很鮮明。雖然不同時期、不同作者的甲骨文會有不同風格,如端整、豪放、奇肆和纖麗等,但由於特定的工具以及時代審美觀的制約,所有甲骨文書法與後來的字型風格相比,共性又十分顯著。它們在

筆畫上平直利索,不激不厲,

樸實純正

樸實純正

;結體上以方折為主,

質樸

質樸

甲骨文字象形、會意的“圖畫性”還比較強,而且字形還未固定。一個字往往有繁有簡,字的結構安排也很靈活,造成異體字很多。還有不少的合文(即兩個字合為一個字寫)。用今天的眼光看,甲骨文字偏旁部首的寫法及位置常不固定,字的長扁、大小、甚至反正都無定規——字可以正著寫,也可以反方向寫。如下圖:

語言文字簡史:甲骨文綜述

結構靈活的甲骨文字

另外,關於甲骨文的書寫還有一點發現也很有意思:在現存的甲骨文中,已發現有初學鍥刻者的習作。有個別甲骨片上的字不成文辭,在一個或幾個很規範的字周圍,有許多刻得歪歪扭扭、幼稚可笑的同一形體,反覆練習某個字的結體和用刀。那規範的字跡,無疑是先生給學生示範作出的“字貼”,那刻意模仿的重複“臨摹”,無疑就是後學者的“練字”作品。可見,練字亦古事耳——商代文化人已經對書法相當重視了。

甲骨文的未解之謎

今天,學者們對甲骨文的研究,除了翻譯釋讀工作遠未完成之外,還有許多難解之處。比如刻寫甲骨文的工具是什麼?刻寫時的筆順規則有什麼樣的講究?微刻甲骨文就是其中最令人驚奇的謎題之一。考古工作者們在陝西岐山縣古周原鳳雛村先後發現了293片甲骨。

語言文字簡史:甲骨文綜述

周原甲骨文 陝西省岐山縣文物管理所藏

令人驚奇的是這些甲骨上的文字筆畫真可謂細若蚊足,需放大5倍以上才能看清。其筆劃細比毫毛,卻字跡清晰、剛勁流暢。筆法上還分直筆和圓筆兩種,直筆方直勁健,圓筆圓潤婉逸,其中表現的技藝之高超,當真令人叫絕。其中有一片甲骨僅2.7平方釐米,像小硬幣大小,刻字面積僅1.7平方釐米,上面卻刻有30個甲骨文,其中個別的字徑還不足毫米。

這些文字為什麼要刻得這麼小?是什麼人用什麼工具如何鍥刻出來的?在古代尚沒有放大顯微技術的情況下,又是怎樣辨認的?種種疑問,至今無解。

如今,這批珍貴的微刻甲骨文就躺在陝西省岐山縣文物管理所,等待人們的進一步研究。

思考與練習:

1。 甲骨文是刀筆文字,其字型特點有哪些?

2。 甲骨卜辭的結構包括哪幾部分,請試著作簡要的說明。

3。故事讀完了,你覺得甲骨文是什麼樣的文字?

古拙

見下期,或點選“原文連結”可見。

附上節參考答案:

古拙

;章法上強調對稱,就單字的形體來說,雖然增減移位,變化多端,但多是以對稱的方式構成的。

1。 從口語到系統的書面文字的演化大致經歷了哪幾個階段?

2。 請試著寫出書面文字對人類文明的偉大意義。

3。 漢字字形的演變歷經(甲骨文等)大篆、小篆、隸書、楷書四個重要階段,請參考文中圖示,說說這四類字型的特點。(可參考其它資料)

4。 促使漢字字型不斷演變的原因有哪些?

參考答案

1。口語,結繩記事,圖畫,符號,文字等。

2。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楷書、草書、行書等。

3。大篆包括甲骨文和金文,二者同一個字有許多不同的寫法(異體字多),用刀刻出的筆畫剛勁有力,結構上長短大小不一,金文比甲骨文筆畫更加圓轉,肥厚。

小篆筆畫粗細基本一致,結構均稱而古樸典雅。

隸書更趨於工整精巧、結構嚴謹、筆畫方折,顯得渾厚古樸。

楷書結體嚴謹而勻稱、筆畫平穩而挺秀,顯得工整與秀麗兼備,是漢字的標準字型。

草書筆畫簡省,多有省略,筆畫之間卻連綿不絕,是追求書法美感和氣韻的藝術。

行書介於楷書和草書之間,行筆簡易而不放縱,易識好寫。

4。漢字書寫的載體、工具漸漸變化,人們不斷追求書寫的便捷性。

注:意對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