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偶遇多年前動手打母親的人,正要上去復仇,母親這個舉動亮了

傳統中的中國,是“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的整體處世格局,出於這樣的智慧和品德,我們常常能吃或善吃那些不足掛齒的“眼前虧”,而後發憤圖強,極力追趕,最終成為人上人,成為他國敬仰和羨慕的文明之邦。

這種文化的代代相傳,不僅在英雄、政客的身上得以體現,即便在默默無聞的平民或者作家身上也能體現。他們表面看上去庸俗不堪,軟弱無能,然而內心卻是真正的君子,為人的大方和善良令人敬佩。

莫言偶遇多年前動手打母親的人,正要上去復仇,母親這個舉動亮了

莫言的父親如今已經九十多歲,在他不平凡的一生中,記憶最深的就是家裡人總要“受欺負”,但在他堅韌的內心裡,這些人性的考驗常常使得他們的人生峰迴路轉,逢凶化吉,指導後輩跨過去就是勝利,回過頭來淡看之則又會是另一副局面。如果不能越過,就是放不過自己,這樣就被動,被患難重重地壓倒,甚至使人生倒退。

作為幾十年前就已經去世的莫言母親,她更是如此。莫言記得有一次過年,家裡好不容易包了一次餃子。一年到頭,其樂融融一回,也讓饞得不行的莫言痛快吃一次。可是一個乞丐的到來,讓他很掃興,為了打發乞丐,莫言拿出了平常吃的東西給了乞丐,可是乞丐“也想過年”,顯然他是看到了桌上的餃子。

莫言母親被打

這時莫言的母親走過去,將自己那一份餃子倒進了乞丐的碗裡。莫言生氣極了,很不理解母親的做法。在莫言的眼中,沒分家的時候,母親是家裡那個受氣的人,小時候的莫言看在眼裡感同身受,常常會為此感到苦悶。更為氣憤的是有一次,母親被人動手打哭的經歷。

莫言偶遇多年前動手打母親的人,正要上去復仇,母親這個舉動亮了

那是一個麥收後的夏季,貧乏日久,大家都很珍惜來之不易的糧食。母親就帶著年幼的莫言去田間撿麥穗,這時候一個在田間看守的人忽然朝他們追來。大家像小雞見了老鷹一樣紛紛逃跑,母親是老輩子人,從小裹腳,跑不快。這時強壯的看麥穗人追上來,不由分說,照母親臉上就是一巴掌。

母親搖搖晃晃地摔倒,看守人沒收了他們撿到的麥穗,吹著口哨揚長而去。看著母親嘴角流血,坐在地上,臉上那種絕望的神情讓莫言永遠難忘。他把孱弱的母親扶起來走開了,這讓他小小的心裡難受起來。

多年後莫言長大了,在一次回鄉探望時陪著母親上街,偶遇了多年前那個動手打母親的人。

怒氣襲來,悲傷猶如在昨。可是曾經高大魁梧的看守人如今變成了彎腰駝背的老者,

莫言正要走上前去復仇,突然被母親一把拉著了。

莫言偶遇多年前動手打母親的人,正要上去復仇,母親這個舉動亮了

母親平靜地對他說:

“兒子,那個打我的人,與這個老人,並不是一個人。

”看著佝僂,孤獨的老人離去,他突然明白了。從心底湧上來的善良和愛意,瞬間融合了這個憤怒的成年人。他攙著也已年邁的母親回家了。當莫言在取得諾貝爾文學獎時,他站在西方世界的領獎臺上,對著世人講出這個動人的故事,臺下早已是一片激烈的喝彩。

莫言四叔的悲劇

作為勤懇,善良的中國人,有容乃大的情懷是從骨子裡養成的,幾千年來,中國人一直奉行這樣的生存哲學。在九十多歲的莫言父親記憶裡,還有一次,是莫言的四叔同樣遭遇了不公,但一家人都採取了以和為貴的解決辦法,最後避免了更大的麻煩。

那是1984年的一天,莫言的四叔駕著牛車去距家四十里外的糖廠送菜,歸來的途中遭遇飛來橫禍,連人帶車被撞得稀爛,四叔重傷下不幸去世。對方是公社領導的朋友,開著卡車為朋友拉磚,屬於酒後駕車。並四處找關係,最後賠付了三千元錢了事。

莫言偶遇多年前動手打母親的人,正要上去復仇,母親這個舉動亮了

莫言聽聞後從北京回來,並叫上在湖南工作的大哥一起找到父親,商量如何打一場官司。當時莫言心裡極度悲痛,因為小時候的莫言早年輟學,在生產隊上跟著四叔幹活,學了很多東西,四叔對他的照顧時常浮現在眼前。所以他一定要討回公道,再者,從小受人欺負,總該是站起來的時候了。

可是這時,

父親教導

勸阻道;

人死不能復生。寧叫一家人冷,不叫兩家寒吶!

父親執意不讓兄弟倆打官司,給對方留一條生路。年輕的莫言很不能接受,火氣很大。但終歸被父親的勸解壓下了,這時想起小時候受過的苦難,母親被人欺負的場景,既不是滋味,又無可奈何。

幾年後,一部名為《天堂蒜薹之歌》的長篇小說發表,莫言受到當時天堂縣蒜薹滯銷事件的影響,加之對四叔的懷念,這部揭露社會矛盾的書,莫言僅僅用八十三天就寫成了。小說的出版,震動了當年翻譯莫言小說《紅高粱》的美國漢學家葛浩文。

莫言偶遇多年前動手打母親的人,正要上去復仇,母親這個舉動亮了

從文學成長起來的莫言

葛浩文是著名的漢學家,也是目前極具權威的漢語翻譯家,後來知道,由於他的翻譯,中國諸如王安憶、蘇童、餘華等先鋒作家得以順利走向世界,入圍布克國際文學獎。同時他還是莫言文學走向海外的“功臣”。在他看到莫言的《天堂蒜薹之歌》後如獲至寶,如痴如醉地翻譯起來。他非常感慨,這個胸中積蓄了中國人日常矛盾和高明解決經驗的作家又一力作問世,小說感情真摯,藝術高超。

2012年,莫言一路寫進了諾貝爾文學獎的舞臺上。除了他擅長使用的拉美魔幻現實主義手法外,他書中更多地運用了傳統中國文學的影子,“因地制宜”,將作家的博大胸襟和平民難平的心緒融合進歷史故事,民間傳說,把洶湧在世間的種種矛盾,痼疾舊患以其洶湧澎湃和泥沙俱下的態度一揮而就。

讓讀者感佩這個心懷良善,悲憫又慈悲的人,以真情書寫不一樣的中國和中國人民。

莫言偶遇多年前動手打母親的人,正要上去復仇,母親這個舉動亮了

中華文化歷來燦爛如花,幾千年生生不息正是得益於傳統儒學的代代相傳。在世界舞臺上中國人謙和卑下,和氣生財之道既讓我們能自足自給,而且日漸強大取得舉世認可。如今屹立於大國之林,正是這些睿智的老祖宗智慧在無時不刻地發揮著效力。

莫言是聰明的,他的祖輩更是睿智的。同樣中國人更是堅毅的,是不可摧毀的。踏實穩妥的中國人和悠久的歷史文明也必將是是世界文化最璀璨奪目的一環,源源不斷地為世人提供養料和正能量。

最後

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時,為了向世界宣揚莫言的文學貢獻,諾貝爾官網特別抄錄了一段《天堂蒜薹之歌》裡的一段話,它是一部經典的現實主義小說,車禍、懸疑、愛情幾大元素無一缺席。同時也是中國人做人準則最為細節的描摹,儒學傳統下的中國人掙脫著融入現代世界,與古老傳統矛盾重重,又不得不迴歸與傳統文明的對決。

莫言偶遇多年前動手打母親的人,正要上去復仇,母親這個舉動亮了

一本書四十塊錢,就可以和諾貝爾獎級作家來一場“痛徹心扉”的忘年之交。歌德說過,看一本好書等於和高尚的人談話,也就是和書的作者展開一場促膝而談。如今想見到莫言也容易,畢竟是網路資訊時代,但是要和莫言成為好朋友,也能達到,不過他也忙不開,這個時候我們就可以從他最具代表性的書裡去讀他,認識他。

這本單價四十塊錢的文學著作,不足一頓飯錢,人可以捱餓一頓,也可以去書中窺探那個貧乏年代,常常餓肚子的莫言,他是怎麼度過童年的。讀懂莫言,也就能讀懂傳統知識和迷茫中的自己,獻給自己,獻給人生。《天堂蒜薹之歌》!筆者強薦,讀過前十分之一,這部書你就放不下了。前十分之一是莫言設定的閱讀門檻,當然也是當代先鋒作家的寫作習慣。

莫言偶遇多年前動手打母親的人,正要上去復仇,母親這個舉動亮了

唯一被諾貝爾文學獎官方網站抄錄出來的小說,是莫言最具代表性的小說《天堂蒜薹之歌》正版包郵

檢視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文史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