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不相干的人,為啥被《水滸傳》寫在108好漢前?答案不簡單

北宋末年,宋徽宗信任蔡京、童貫等奸佞,朝廷幾乎由小人掌控。此時,內憂外患頻仍,強敵虎視眈眈,國內民不聊生。

這一亂,到了明代一統天下,仍未休止,朱元璋並未帶給人民多少休養生息的機會。他的多疑,使得明代政治走向極權;他大興文字獄,又輔以錦衣衛的肆無忌憚,使得明朝堪稱一個肅殺之氣頗為濃厚的時代。

所以說,一部《水滸傳》,寫的雖是北宋末年的亂世,然而,它也是明代人對黑暗政治最大的共鳴。文人們不敢直書黑暗政治和社會亂象,於是寄意《水滸傳》。

換言之,《水滸傳》呼應北宋之亂政,即是文人痛書心中對當朝的憤懣。同為亂世之音,其情近,其悲亦同。

一個不相干的人,為啥被《水滸傳》寫在108好漢前?答案不簡單

《水滸傳》宋江劇照

核心

人們總說,《水滸傳》講的是“官逼民反”和“強盜”的故事。然而,如果仔細探究一番,會發現這個講法實在是有很大的漏洞。

在一百零八條好漢之中,軍官出身者就佔了相當的數量(26人),他們原本並不是強盜,反而隸屬於朝廷。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天罡三十六人中,無一人是盜匪出身的。

天罡排序在前,表示這三十六人是順天命領頭的人,他們之中軍官出身者,就已佔十一人。可見,《水滸傳》作者的用心之處,並不僅僅是“官逼民反”或“強盜”的故事這麼簡單而已,這個“民”字用在這裡,恐怕得斟酌一番了。

一個不相干的人,為啥被《水滸傳》寫在108好漢前?答案不簡單

《水滸傳》梁山好漢劇照

奸佞當道、皇路昏庸之時,不僅百姓痛苦,首當其衝的,只怕是那些在朝為官、又不想和小人同流合汙的人了。

在人們眼中,諸如林沖、魯智深、楊志等人,都是武藝高超、心志純正的鐵血男兒。林沖在“陸虞侯火燒草料場”的情節之前,一直是個本分、老實、認命的禁軍教頭,就連被陷害了,他也認命於朝廷對自己的刑罰,從沒有半點反抗之心。

連林沖這樣沒有心機、奉公守法的公務人員,也落得淒涼下場,足見奸佞在現實中的權勢,實為巨大。

一個不相干的人,為啥被《水滸傳》寫在108好漢前?答案不簡單

《水滸傳》林沖劇照

王進

在《水滸傳》中,有一個類似林沖、值得一提的人物,就是在第二回即粉墨登場的王進。

王進同樣是一位禁軍教頭,然而,他受迫害之後,即從此遠遁而去。他的去向,在史家莊之後就杳如黃鶴,無人知曉。因此,他自始至終都未被列入梁山好漢之一。

但作者在小說一開始,就用了很長的篇幅,去描寫這樣一個既非梁山好漢,又最終下落不明的人,究竟有何用意?答案並不簡單。

一個不相干的人,為啥被《水滸傳》寫在108好漢前?答案不簡單

《水滸傳》王進劇照

事實上,王進和林沖一樣,都只是奉公守法的老實人,可王道衰頹,讓這些優秀的軍官無端受到迫害。金聖嘆就認為,王進之名實可解讀為“進之於王道”,而王進既然被迫逃亡,便表示這是個“王道不進”的時代。

金聖嘆這樣的解讀,倒頗能一語中的。他把《水滸傳》作者鋪陳——安排這麼一個看似不相干的人,還放在一百零八條好漢之前——的心意給點化出來了。

王進雖受迫害,但他始終未曾落草,他在作者的心裡,顯然是一個“對照組”——對照於梁山好漢來自天地間不受約束的殺氣,對照於宋江等人對招安與忠義的執著。

一個不相干的人,為啥被《水滸傳》寫在108好漢前?答案不簡單

孔子劇照

或許,王進更接近於那些手無縛雞之力的知識分子,他們不願以暴制暴地殺出重圍,在“王道不進”的亂世裡,只想求得安身立命的空間;他們或許羨慕嘯聚梁山的好漢英姿,然而,並非人人都能有如此悲壯的身影。

因此,他們回憶起千年之前執筆《春秋》的孔子,他們開始以文字來寄託自己的不平之聲。誰又能說“王進”不是《水滸傳》作者的化身?不是作者的代言人?

《水滸傳》的字數,雖比《春秋》多了太多,可作者對黑暗政治的失望和嘲諷之心,卻是一致的啊!

結語

當褪盡通俗文學的色調,躍身進入歷史的殿堂,《水滸傳》真正的價值是“史詩”,而非“盜匪故事”。

一個不相干的人,為啥被《水滸傳》寫在108好漢前?答案不簡單

《水滸傳》劇照

可以說,《水滸傳》與《春秋》有著異曲同工之妙,都深寓褒貶。所以身處明代亂世之中的李贄,才會讚歎《水滸傳》之忠義。

《水滸傳》裡結集了世世代代人們對黑暗政治的嘲諷與不滿,更摻雜著無力的反抗。這些因子,融合在《水滸傳》的演進過程中,終於在明末達到高峰——抗爭精神被寄託在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身上,借洪太尉之手,在人間掀起驚濤駭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