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趣事:春官說春凳缺腳,東坡迎春戴幡勝

明天就是立春了。時光先生來到時光軒中,見幾個在此喝茶的都是老熟人。

“先生,明天立春,可否說一點和立春有關的掌故聽聽?”時光先生說,好吧,今天說兩件掌故與你們聽:

古春官說春凳缺腿,

蘇東坡迎春戴幡勝。

立春趣事:春官說春凳缺腳,東坡迎春戴幡勝

北國立春綠尚少,待到爛漫是春分。

立春為春、下、秋、冬四個季節開始節日之一,只有春天開始的節氣叫“打”春,過去有鞭打春牛的習俗,也是勸農耕種的意思。

話說這打春牛來歷不淺,此風俗始於六朝時候。

立春趣事:春官說春凳缺腳,東坡迎春戴幡勝

不待揚鞭自奮蹄,如今何處可耕田?

每逢立春前後幾日,邑縣衙役必定下鄉說春。說春之人身著紅袍,頭戴紗帽。在旁邊有人以鉦伴奏下,流暢地說一些吉祥的話語,“似歌非歌,似謠非謠。”說畢,鄉里人們以米糧酬謝,多少不拘,圖個熱鬧。有一位老兄家中貧困,不想出米。見春官來了,慌忙拿出一條板凳讓座。這凳子只有三條腿,老兄也機靈,用力一首托住缺腳一角。春官大喜,唱到:

“見了春官把凳託,託個板凳三隻腳。不是春官看見快,險險栽破後腦殼。”

立春趣事:春官說春凳缺腳,東坡迎春戴幡勝

春官唱罷聲獵獵,老幼開懷迎春風。

時光先生說,雖說是笑話,也看出官民之間的和諧,看出民眾迎來春天時的快樂。因為春天來了,才有了春種秋收的希望。

時光先生接著說,大宋詞人、書法家蘇東坡你們可知道?他活了不到六十歲,卻給我們留下了無盡的文化瑰寶。更重要的是,他一生歷盡坎坷,卻始終樂觀向上,瀟灑脫俗,是歷代文人中的境界最高者,所以人們喜歡他。

立春趣事:春官說春凳缺腳,東坡迎春戴幡勝

東坡有才亦有趣,天上人間唯一人。

古時候就有立春日戴綵綢的習俗。綵綢或花布裁成各種花樣,戴在頭上或者掛在花木上,不過取個吉祥而已。這種戴在頭上的飾物叫做“勝”、“綵勝”、“幡勝”。勝是婦女的一種首飾,綵勝後來就發展成一種男女都用的裝飾物。宋代龐元英《文昌雜錄》載:“唐制立春日賜三省官綵勝有差。”立春時皇上賜給三省六部官員規格不等的綵勝。

立春趣事:春官說春凳缺腳,東坡迎春戴幡勝

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載:“士大夫家剪綵為幡,謂之春幡。或懸於家人之首,或綴於花枝之下,或剪為春蝶春錢春勝以為戲。東坡立春日亦簮幡勝過子由,諸子侄笑指雲:伯伯老人亦簮幡勝耶?”

這是多麼生動活潑的一幅畫面啊。東坡先生本是老者(其實也不過五十來歲吧),向年輕人一樣都帶幡勝造訪老弟子由。孩子們看見伯伯童心不退,就和他嘻嘻哈哈開著歡笑,天倫之樂其樂融融。東波先生《密州出獵》詞此中有“老夫聊發少年狂”,是有由來的,胸懷闊達,性格使然。

立春趣事:春官說春凳缺腳,東坡迎春戴幡勝

老家有古槐,600歲,在時光軒附近。

時光先生最後說:你們看現在網上、線下,不也是每逢節日就熱鬧非常?只是方式變了就是了。人們熱愛生活、追求快樂的初心,迎春佈局、謀劃一年的好習慣,沒有變。不過,我們老祖宗留下的這些歲時令節的風俗習慣,都有大自然的風聲雨聲浸潤在裡邊,人們渴望和平溫飽的美好願望寄託在裡邊。我們應該去挖掘,去理解,理解了才能傳承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