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樓是如何拔地而起的?航拍照片秀40年天津變遷

高樓是如何拔地而起的?航拍照片秀40年天津變遷

從20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天津攝影師常津生數十次登上直升飛機,對津門大地進行大量航拍。他所留下來的數萬張底片,是天津在那個年代的珍貴影像記錄。如今,改革開放迎來40年,在這些航拍照片的所在地,發生了怎樣的變化?騰訊大燕網將推出系列組圖,重溫天津40年來的“今生今世”。(津視131期·騰訊大燕網出品 圖/常津生 遊思行)(注:上圖為合成照片)

高樓是如何拔地而起的?航拍照片秀40年天津變遷

地標,是一座城市區別於其他城市的標誌。這是位於五大道地區的民園體育場,始建於1920年代,見證了天津體育的起起落落。在上世紀90年代中國足球職業聯賽的初期,它曾是天津足球的主場。直至2004中超元年,泰達隊新球場落成,民園體育場遭到冷落。2012年,這座近90年曆史的體育場被拆除,2014年以“民園廣場”的姿態重新亮相,儘管還保留著體育健身的功能,但更多的是作為旅遊休閒的用途。

高樓是如何拔地而起的?航拍照片秀40年天津變遷

坐落在濱江道與和平路交口的天津勸業場(畫面右側),早在1928年就開業了,樓高33米,是當時天津的最高建築之一。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勸業場是天津民需商品的重要供應基地,大至金銀珠寶,小至針頭線腦都有,經營十分紅火。當時的濱江道、和平路,車水馬龍,是天津最繁華的區域。進入21世紀,改造成步行街的“金街”依舊熱鬧,只不過越來越像個旅遊景點了。

高樓是如何拔地而起的?航拍照片秀40年天津變遷

“以前看渤海大樓是需要仰望的,非常壯觀。”建成於1936年的渤海大樓(畫面右上角),總建築高度47。47米,曾長期佔據天津第一高樓的位置,新中國成立後,一直作為旅館和酒店使用。老天津人以前靠渤海大樓找路,只要看見渤海大樓,就不怕迷路。而如今,倘若不是特別提醒,很容易就將它忽略了。在旁邊大型商場的映襯下,渤海大樓頗顯“身形嬌小”。

高樓是如何拔地而起的?航拍照片秀40年天津變遷

建於1963年南開大學主教學樓,重新整理了天津的制高點。當時正是困難時期,國家出巨資建設大學主樓實屬不易。據說,這座教學樓也是當時全國高校中的第一高樓。跟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相比,南開大學仍保持著原有的格局,最明顯的變化,是在主樓北面,建成於新世紀的第二主教學樓。

高樓是如何拔地而起的?航拍照片秀40年天津變遷

住在鞍山道附近的人們,每天都會聽到《東方紅》的整點報時聲,這個鐘聲就來自天津電報大樓。1983年,最高點達85米的天津國營電報大樓落成,在南京路上顯得無比宏偉。對於年輕一代人來說,“電報”這個詞顯得古老而陌生,在2001年,中國電信取消了公眾電報業務中的特急和加急業務,傳統電報漸漸走入歷史。如今,電報大樓已變成手機城,也算是堅守了通訊業的“老本行”。

高樓是如何拔地而起的?航拍照片秀40年天津變遷

1985年,在南市旅館街和南市食品街建成之後,天津人給它們起個意味深長的名字:“雙城醉月”。這兩座宮城式的建築,和周邊的低矮平房形成鮮明的對比。曾被稱為“三不管”的南市,在2008年徹底拆除,而後,高達數十層的住宅樓相繼崛起。名牌小學的遷入,也為周邊樓盤貼上“學區房”的標籤,聚攏著一批又一批新南市人。

高樓是如何拔地而起的?航拍照片秀40年天津變遷

這是天津八里臺地區。1985年建成的八里臺立交橋,是天津第一座三層互通式城市高架橋。在它南邊,高達415。2米的天津廣播電視塔,則於1991年建成,在20多年間都是天津城的制高點,直到2015年,高達597米的117大廈封頂,才重新整理了這個高度。在八里臺立交橋東南側的天津師範大學,在2010年整體遷往位於西青區的新校區,三年後,在原址建設的高階樓盤開盤,賣出了兩萬多一平米的“天價”。

高樓是如何拔地而起的?航拍照片秀40年天津變遷

矗立於海光寺路口的天津經濟聯合中心大廈,建成於1986年。這是改革開放後真正意義上的辦公大樓,也是天津第一座接近百米的大廈。在經聯大廈旁,毗鄰衛津河的衛津路,在上世紀90年代經過拓寬,成為溝通津城南北的要道。

高樓是如何拔地而起的?航拍照片秀40年天津變遷

1989年,天津商場開張納客。在上世紀90年代,老天津商場可謂西南角商圈的標誌。據上年紀的天津人回憶,當年天津商場採取了將商場與超市結合的經營模式,這在當時是件新鮮事。而如今,原來的天津商場已經成為歷史,2008年,該商場被天津勸業場收購,成為勸業場西南角店,而後又在2015年宣佈停業。在它身後,高達32層的金禧大酒店,也已停業閒置了十多年。

高樓是如何拔地而起的?航拍照片秀40年天津變遷

1991年,毗鄰南京路的國際大廈開業,這是天津首座中外合資的綜合性商住大廈,也是天津對外開放的視窗和涉外活動的中心。135米的高度,讓它在當時成為天津第一高樓。如今,在它背後,336。9米的天津環球金融中心,以及339米的天津現代城B區寫字樓在2010年之後相繼崛起,讓國際大廈看起來頓時矮了一截。

高樓是如何拔地而起的?航拍照片秀40年天津變遷

1991年12月,位於復康路的天津圖書館正式對外開放,主樓高18層,可容納500萬冊藏書。當時的天津圖書館可以說是位於城市的邊緣,身後仍有大片水窪。曾經,每到夏天臨近考試期間,這裡成了周邊高校學生的最愛,吹著空調複習備考,閱覽室裡一座難求。2012年,天津圖書館文化中心館落成,而高校的教室也大都安裝了空調,復康路館不再像從前那麼熱鬧了。

高樓是如何拔地而起的?航拍照片秀40年天津變遷

從天塔往南,在上世紀90年代初仍是一片澤國。1994年底,可容納萬人的天津體育館建成,以承辦1995年第43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這座長得像巨型飛碟的體育館,被天津人稱作“大館”。2007年,大館旁的天津奧林匹克中心體育場落成,並承辦了北京奧運會的部分足球比賽。它也被賦予了一個形象的名字——“水滴”。如今,大館主要承接各類演出和活動,水滴則是天津泰達隊的主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