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退P2P遺留問題分析

隨著“網際網路金融風險大幅壓降,全國實際運營的P2P網貸機構由高峰時期的約5000家,我們逐漸壓降到今年11月中旬完全歸零”的聲音,從2007年6月開始出生,經歷了13年多的P2P行業終於凋零落幕,這其中多少人的酸甜苦辣只有出借人自知,同時也會給社會遺留下許多思考。

清退P2P遺留問題分析

1、出借人的資金回籠。不同的P2P平臺“暴雷”模式不盡相同,但是都有一個共同特點:不能按期兌付本息。除了在集中“暴雷”的18、19年少數不良平臺股東跑路外,大多平臺在國家相關部門的監管下實現了有序的良性退出,儘管平臺償還出借人本息計劃可能排的期限較長,投資人的收益和本金短時間內難以到位,但是總歸比股東跑路要好得多。出借人還需要有足夠的耐心再繼續煎熬。

2、借貸人盲目樂觀。國家清退P2P政策出臺伊始,不少借貸人覺得“不用還貸”的美夢快要成真了,甚至少數借貸人惡意借貸,想趁機發財。小編提醒這部分借貸人:在有能力的情況下,還是趁早償還債務。雖然平臺催款騷擾不甚合理、雖然不少平臺的借貸利率涉嫌違反政策、雖然某些平臺涉嫌套路,但這些都不是能免於償還債務的藉口。如果堅持不償還,除了平臺催收外,借款人也有可能被列入誠信黑名單,如果那樣將是得不償失,因為天下沒有掉餡餅的事,就是平臺放棄催債,出借人也不會答應。

3、留給社會的思考。一場經歷了13年的P2P借貸平臺將成為過去時,在其中的出借人、借貸人都會有不同的感受,其中的坎坎坷坷在不同角色的人群中會有不同的人生體驗,同時也留給了社會層面更多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