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內而外的教養》:修復破裂

北大高材生吳謝宇弒母案震驚社會。父母和孩子本是這世界上最親密的人際關係,但為什麼會走向關係破裂甚至極端呢?

父母和孩子之間經常會發生各種關係破裂,這種破裂可以是短時間的關係緊張,也可能是激烈衝突後的憤怒憎恨,還可能是比較少見的父母和孩子老死不相往來那種絕裂。

如果這些關係破裂不及時得到修復,真的會出現吳謝宇這樣的人間慘案。

《由內而外的教養》,就告訴我們父母如何及時修復和孩子的關係破裂。

《由內而外的教養》:修復破裂

-1-為什麼要修復和孩子的破裂?

未修復的破裂會導致更嚴重的破裂。

破裂的關係尤其是由我們的非語言資訊引起的破裂關係,將我們最根本的情感同孩子分離開來。孩子會進入遊離狀態,他們感受不到自己的存在,不再感到被理解,而是感到被誤解且孤立無援。父母是孩子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如果破裂不及時修復,下次就會導致更嚴重的破裂。

長期破裂會引發孩子的羞恥感,嚴重影響孩子自我認知發展。

吳謝宇弒母案就是母子關係不斷破裂後的最嚴重破裂。

因此當破裂發生之後,父母必須迅速採取措施,及時重建與孩子的聯結。

《由內而外的教養》:修復破裂

-2-什麼是破裂和修復?

不過並不是所有的破裂都是壞事。破裂分為良性破裂和惡性破裂。

良性破裂又叫設限性破裂

。當孩子想做某件事得不到父母的允許時,設限性破裂就會發生。比如孩子要在晚飯前吃冰激凌、每次去商店都要買玩具等,父母就需要設限制。這些設限經歷對於孩子意義重大,能教會孩子“該”與“不該”,最終會從父母在生活中設定的條條框框中受益。這點就像正面管教中所說的和善而堅定的邊界。

惡性破裂會導致強烈的情緒痛苦,並對父母和孩子關係產生不良影響,不利於孩子自我意識發展。

惡性破裂通常在父母失控狀態時產生。惡性破裂經常伴隨著強烈的羞恥感,孩子會產生強烈心理反應,比如胃痛、胸悶,想避免眼神接觸。他們可能會感到灰心喪氣,不願意與人來往,並覺得自己“很壞”,有缺陷。

修復是關係的重建。修復破裂的目的是——讓父母和孩子雙方都得到理解並相互聯結,重獲尊嚴,互相滿意。

破裂並不可怕,並且良性破裂對於孩子成長還是必不可少的。關鍵是破裂後及時要進行修復。即使是惡性破裂,父母也不必內疚,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情緒,真的很正常,千萬不要被羞恥感或面子阻礙去馬上修復破裂。父母應該把破裂和修復當作加深和孩子彼此瞭解的機會。

破裂後,父母要及時主動修復破裂,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認清破裂的主要原因在於父母,還要告訴孩子自己的感受。

《由內而外的教養》:修復破裂

-3-如何修復破裂?

《由內而外的教養》告訴我們可以透過自我調適、主動修復、掌控情緒離合器以及平靜交流等方法修復破裂。

一自我調適。

修復是互動過程,開始於父母的自我調適。失控狀態時,進行修復是非常困難的。因此在開始修復前,父母要重新進入可控狀態。為了進入可控狀態,父母可以創造精神距離,跳出來思考引發衝突的行為,有時還要保持與孩子必要的身體距離。記住失控狀態時不要和孩子接觸,以免對孩子造成傷害。

在思考時,父母注意力要集中在兩方面:理解自己思想負擔;調整自己適應孩子的經歷和他給出的訊號。

二是父母要溫和主動進行修復。

一般來說父母主動進行聯結之前,孩子是無法自行恢復的。如果父母嘗試後受挫也別放棄,要時刻提醒自己“啟動修復是父母的責任”。父母可以客觀地陳述破裂經過,向孩子解釋即使父母大人也會崩潰。在修復時,父母要多聽聽孩子的想法,記住不質問、不辯護,努力包容孩子的想法和感受。

三是運用掌控情緒離合器——前額葉皮質。

用情緒離合器來平衡油門(交感神經)和剎車(副交感神經)。當踩下剎車、關閉油門後,記得給孩子提出其他選擇,轉移孩子的興趣,讓他在其他方向踩下油門。父母還要幫助孩子發展平衡油門和剎車的能力,讓他們學會緩解自我滿足的慾望並調整自己的衝動。

對於設限性破裂,父母要提前告知限制,要表達自己理解孩子的感受,並且和孩子平靜交流,但是不要一味讓步。

《由內而外的教養》:修復破裂

四是平靜和孩子交流。

可以透過家庭會議、互換角色扮演等形式,讓孩子換個角度看待問題,以尊重平等的態度和孩子妥善討論。

因此破裂並不可恥,也不可怕。

關鍵是合理利用良性破裂,儘量避免惡性破裂。

更重要的是發生破裂後父母要及時主動地修復,

這樣孩子和我們的關係才能穩固、健康,

孩子才能擁有強大的復原能力和積極的生命活力。

《由內而外的教養》:修復破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