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和家裡人育兒觀念不同,只能妥協?做到這三點比妥協重要

最近刷抖音無意間刷到《小捨得》裡面的一個影片,感覺特別有意思。影片裡面蔣欣扮演的田雨嵐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和豪門公婆霸氣開撕。

雙方各執己見,互不相讓,到後來還牽扯出一系列其它家庭問題,育兒話題直接轉移到婆婆對兒媳的人身攻擊上了。

雖然整段影片只有短短1分鐘,但點贊量卻高達7。1萬,評論2400多條。我去評論區瀏覽了一下,發現大部分人都在討論育兒觀念對家庭生活的影響。

有說和公婆之間因育兒觀念不同發生矛盾的,也有說和丈夫或妻子之間因育兒觀念不同每天吵架的,總之影片帶來的話題全集中在育兒觀念上了。這也從側面說明,育兒觀念不同確實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大的影響。

我還在評論區看到一些有趣的現象,那就是在家庭生活中,當育兒觀念發生分歧時,很多人的處理方式都是妥協。在我看來妥協並不能真正的解決問題,反而為下一次矛盾的爆發埋下了隱患。

那麼有家長就會問了育兒觀念不同時到底該怎麼做,才能讓對方認同自己的觀點呢?我認為做好下面3點就夠了。

媽媽和家裡人育兒觀念不同,只能妥協?做到這三點比妥協重要

第一,學會傾聽,看到對方育兒觀念的閃光點

透過分析我們不難發現,電視劇也好,現實生活也罷,

在育兒觀念上會發生分歧的,通常有這兩類人群。

第一類,就是寵溺孫輩的祖父母VS望子成龍的父母。

這類人群的矛盾比較簡單,祖父母心疼孫子孫女學習壓力大,課業多,沒有玩耍的時間,對兒女做出的育兒規劃橫加阻攔。

就像《小捨得》中田雨嵐的婆婆說的那樣:“我們這樣的人家對孩子不要那麼苛刻,孩子那麼小多可憐”,一句話道出了祖母對孫子的疼惜和寵溺。

而田雨嵐是怎麼回答的呢?她說:“要想成績好,誰家孩子沒受點氣挨點罵,我是孩子的親媽,教育問題就不勞二老操心了。”

她的回答引來婆婆的強烈不滿,婆媳之間火藥味兒十足,家庭戰爭一觸即發。影片最後的畫面是顏子悠坐在書桌前一臉傷心無奈的樣子,讓人看了特別窩心。

祖父母和父母之間育兒觀念不同而引發的家庭矛盾,多半是不可調和的,如果此時大家能靜下心來認真傾聽一下對方的育兒觀念,那麼矛盾也許會輕鬆化解。

心理學上講過這樣一句話:“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父母要學會練習尊重的界限,適時退出和懂得節制。”沒有界限的操縱式教育只會讓自己狼狽不堪。

田雨嵐單方面認為,只要孩子能學好,被補課老師罵幾句,無傷大雅,說不定老師的責罵還能鞭策孩子進步。然而看過《小捨得》這部電視劇的朋友都知道,事實並非如此。

作為旁觀者,我卻覺得她公公說的話非常有道理。田雨嵐的公公說:“你想要孩子成績好給他找補課老師,我們不反對,但是上什麼課挑什麼老師,孩子每天面對什麼樣的人,我們還得多多嚴謹把關才是。”

田雨嵐面對公公的建議卻無動於衷,還說:“不管白貓黑貓,抓著老鼠就是好貓。”這樣的田雨嵐應該能讓很多媽媽們感同身受,因為曾幾何時,我們也打著為了孩子好的旗號,堅定地認為自己沒有錯。

事實上公公的建議明顯更加理性和智慧。如果田雨嵐能仔細品味一下公公的話,找到其中的閃光點,那麼後續也許就不會發生子悠被老師責罵的事情了。

第二類就是夫妻因性格差異,在育兒觀上產生的分歧。

這類問題的解決方法,最常見的就是妥協。

《少年派》中林妙妙的父母王勝男和林大為在女兒的教育問題上就經常產生分歧,引用王勝男的原話就是:“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你和我從來都是離心離德,我給她上弦,你給她鬆綁。”

林大為對女兒開明式的教育真的不好嗎?當然不是,如果王勝男能看到丈夫的教育給女兒帶來的正面影響,那麼夫妻之間就會避免很多爭吵。

媽媽和家裡人育兒觀念不同,只能妥協?做到這三點比妥協重要

第二 定期召開家庭研討會,分析各自育兒觀念的優缺點

定期召開家庭會議也是促進家庭關係和諧發展的一種方法。很多人都忽視了一個問題,那就是育兒觀念不同時,大人之間的爭吵受傷害最深的其實是孩子。

孩子作為家庭戰爭的導火索,看似一句話都插不上,但不管是祖父母和父母之間的相互指責,還是父母之間的互相揭短,他都要全程參與。

大人們之間失去理智地叫囂,給孩子脆弱的心靈蒙上了厚厚的陰影。孩子在這種家庭爭吵中產生的無力感和不安感,對他們的成長極為不利。

定期召開家庭會議的好處是全員參與,所有人都有平等發言的權利,每個人可以說出3-5條自己在養育孩子方面的觀念和心得,讓其他成員給出反饋,尤其是孩子自己的感受。

溝通是確立良好關係的基礎,沒有溝通,信任和支援就無從談起。育兒觀念發生分歧時,家庭成員之間的理解和溝通比爭吵更加有效。

媽媽和家裡人育兒觀念不同,只能妥協?做到這三點比妥協重要

第三 學會尊重,融合彼此觀念的優點,達到真正的共贏

同樣是《小捨得》裡面的一個片段,短短30秒的時間點贊量61萬評論1。4萬。很多人看完說感覺心像被紮了一樣,我也有同樣的感受。

後來認真地思考了一下,為什麼夫妻之間短短几句對話會引起那麼多人的共鳴?那是因為這對夫妻演出了很多中國家庭的現狀,讓人感同身受。

米朵的媽媽想讓女兒讀金牌班,爸爸起初直接反對,說孩子上金牌班一學期要花五六千,對於他們這樣的家庭來說太吃力了。

可當妻子說出孩子有那個實力上金牌班,並且主動提出不換電動車省錢給孩子讀書的時候,爸爸的回答亮了:“那就唸吧,為了孩子的學習好,我有辦法。”

丈夫看到了妻子對女兒的愛,也看到了妻子育兒觀念中的優勢,所以明知女兒上金牌班會加重生活的負擔,依然決定克服困難,支援妻子,這種溝通方式不但解決了孩子上學的問題,而且更加有利於增進夫妻感情。

我的心理學老師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生命故事與經歷是一種資源,困難與脆弱是一種資源,我們的人格力量也是一種資源。”

我認為說得非常有道理,父母走過的路以及他們的經歷在育兒方面上也存在著很多的可取之處,我們要學會傾聽父母表達的觀點,吸取他們觀點中的精華,這樣做不僅是尊重父母,也是尊重我們的自己,因為我們也是父母養大的孩子。

中國有句古話“薑還是老的辣”。“夫妻同心,其利斷金。”因此,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我們應該積極地調動家庭中的一切資源,努力調和家庭觀念中產生的分歧,取長補短,達到真正的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