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教孩子時間管理,不用催促第二遍,簡單有效

暑假眼看過去了大半,父母與孩子已經從一開始歡欣雀躍到如今的“相看兩厭”。

因為孩子在學習和生活上的各種不配合,很多家裡每天都上演著雞飛狗跳的親子大戰:

[微風]暑期日程表安排滿滿,到現在沒有一項順利完成;

[微風]拿出課本寫作業,又以各種藉口磨洋工和拖延;

[微風]起床、睡覺催了千百遍,孩子還是慢吞吞......

[微風]一個暑假過去了,孩子時間玩掉了,學習也荒廢了。

諸如此類的拖延、磨蹭、懶惰小問題讓父母焦頭爛額,我們習慣把這些表現歸結為孩子的自控力太差,其實背後主要根源之一是孩子對時間的認識不夠,不懂得正確管理時間。

今天的分享就是從時間管理的角度出發,為大家提供如何解決孩子拖拉問題的新視角。

認識和感知時間

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要從小抓起。

如果你的孩子現在才2、3歲,已經可以透過日常的對話來教孩子認識時間,最簡單的就是從“上午、中午、下午、晚上”這些寬泛的時間開始,形成對時間和時間順序的大概認識。

經常和孩子聊聊今天做了什麼,比如上午和奶奶出去買菜了、下午看了動畫片、晚上和媽媽逛超市,用日常的交談來提高孩子的時間敏感度。

與此同時,藉助一些工具來讓孩子感知時間。

給孩子準備一些沙漏計時器,給孩子明白很多事情都是有規定時限的,比如孩子想看電視,告訴他,等待沙漏結束才能看,再小的孩子都能感受時間的流逝。

等紅綠燈的時候,也是孩子感受時間長短的好時機。

5、6歲的孩子,我們還可以送他一個鬧鐘,學習認識鐘錶。

認識時間小孩子來說可能有些抽象,不妨藉助玩具或繪本,比如《時鐘的書》、《你好時間》、《弗朗索瓦與消失的時間》等等。

給事情設定一個期限

不管大事小事,父母都需要幫助孩子制定出一個明確的時間期限,這是一種督促。

比如:

“再玩十分鐘就要去寫作業。”

“20分鐘後要出門了,你自己換好衣服。”

“我們要在2個月內閱讀完這五本書。”

這種提醒的方式看似簡單,其實也最有效,可以平靜地告訴孩子,接下來某段時間需要做些什麼,孩子也知道如何執行。

至於期限的長短,需要根據孩子的情況具體分析,除了像作業這種有明確時間限制的任務外,其他事情可以多留給孩子一些反應和緩衝時間。

重點是讓孩子知道,想要完成事情,都需要有一定的緊迫性。

制定時間計劃避免太細緻

我身邊有一些孩子,暑假制定的計劃表是以小時甚至是分鐘做為間隔的,幾點幾分做什麼寫得清清楚楚。

但這種太詳細的計劃,往往很難堅持下去。

因為每一天都有不同的事情發生:寫作業有道題卡殼了,耽誤很長時間;昨晚家庭聚餐導致早上起床遲了;看書的時候奶奶來家裡了……

計劃永遠趕不上變化,孩子在這種變化中很容易放棄,做不完表上的事情還容易產生挫敗感。

孩子畢竟不是生產線上的產品,每個環節都要求精準,沒有誤差。所以孩子初期計劃應該是彈性制的,不能過於僵化。

有的任務可以以周、日為單位,日計劃可以以上午、中午、下午、傍晚、晚上這種整段時間劃分,有彈性時間,會更加方便調整。

從最簡單的守時習慣開始培養

以前聽過這樣一個故事,有個高中班主任發現班上幾個男生經常快上課才慢慢悠悠地走進教室,偶爾還會遲到1-2分鐘,老師批評他們,他們反而理所當然地說:“我上廁所去了。”

這是一件很小的事情,體現出來的卻是孩子沒有時間觀念,為不守時找藉口、找理由,他們不懂得珍惜自己的時間,也不尊重其他人的時間。

培養守時的習慣,就是在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和時間管理能力:

和同學約好時間玩,提前幾分鐘出門;

上課提前幾分鐘進教室;

作業按照老師規定的時間交……

這些小細節,讓孩子學會了用主動的方式掌握時間,有計劃、不慌亂地面對所有事情。

不僅如此,守時它能帶給孩子良好的狀態。

比如孩子上課提前幾分鐘進教室,這個時間裡,他可以整理好課本,更快地進入上課狀態。

享受守時帶來的從容,孩子潛移默化地養成不拖延的好習慣。

[禮物]放棄反覆催促

反覆催促孩子是一個常見的誤區,重複又充滿焦慮的聲音,讓孩子逐漸習慣逃避,更加拖延。

舉個簡單的例子,孩子上學前,家長總是東一句、西一句催促孩子穿衣服、背書包,又擔心孩子東西少帶了,再三確認。

這會導致哪些後果呢?

[微風]第一,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緊張、焦慮,同時也看到自己無能;

[微風]第二,激起孩子的消極抵抗心理:“你越催我慢”;

[微風]第三,讓孩子失去責任心,大人不提醒,就不會主動記得該做的事情。

[禮物]想讓孩子自覺地做一件事,最重要的就是幫孩子找回成就感和自信心,而催促在慢慢地破壞孩子的主動性。

為了避免這種重複的催促,我們需要提前給孩子多點一些時間去做準備。

比如出門這件事,你可以對孩子說:“15分鐘後就要出門啦,你準備好了嗎?”而不是快要出門才開始大吼大叫,傳遞焦慮情緒。

合理安排休息時間

扎克伯格曾經給出26條時間管理建議,最後一條就是勸大家:休息一下。

如果問孩子:“你會休息嗎?”

相信很多小孩都把這當成最簡單的的事情,玩遊戲玩一天、熬夜看電視、睡懶覺,把所有的時間都貢獻給了短影片、動畫片、遊戲。

等到休息結束,絲毫沒有充滿電的飽滿精神,反而渾渾噩噩,無精打采。

這是因為孩子把休息當成了放縱。

雖然身體在家裡休息著,精神卻沉迷在無節制的感官刺激中,讓自己越來越疲倦。

所以,要想休息的好,就要避免單一的休息方式,比如天天躺在床上睡覺,天天玩手機等,要教孩子豐富娛樂的形式,出門散散步、和同學約好去逛書店、去體育館運動運動等等。

把精力和時間分散到其他事情上,才不會被“垃圾快樂”偷走全部的時間,才能得到更好休息。

這樣教孩子時間管理,不用催促第二遍,簡單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