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認自家娃很普通,太難了

深深地知道不要去比較,但是孩子慢慢長大,難免會面臨一次次的競爭,尤其是現在網路發達,群聊也觸手可得,獲取資訊太容易了,比較也變成常態化,久而久之,很多道理說起來很容易,但是做起來太難了。

理智告訴我放寬心,但是卻總有一種“人在江湖,生不由己”的感覺,也總有些話如鯁在喉……

別家天天做題,而我們做了幾天就不想幹了

刷小紅書,刷群聊,同齡孩子已經會說整句外語,已經會讀1-100。而我家的出了會玩過家家,就啥技能都沒有。

於是,迷迷糊糊地跟著雞娃媽買了一套思維數學題,剛開始的幾天,孩子都興致勃勃地邊玩邊做,過了幾天,就開始厭倦了情緒,不想做了。接著又迷迷糊糊地買了點讀筆和raz,第一次點了3、4本就坐不住了。

我就開始納悶:是不是我家不如別人家?還是我哪裡操作不對讓孩子反感了?我就大受打擊,覺得要不還是算了吧!直到有一天,孩子突然和我說想做思維數學,我就震驚了。原來不是她不做了,而是她也有不想做的情緒,她畢竟還是個3歲的孩子,而我又有點太容易被打敗了。

我當初給孩子做思維數學和讀英語,也不是為了讓她馬上“飛黃騰達”,僅僅是想讓她養成自律,堅持規律做這麼一件事。為什麼她不想做,我就質疑她,不應該。

她就是一個普通的3歲孩子,學習自律和堅持才更重要。

別家都在上興趣班,而我們在撒野

“我們週六早上英孚然後程式設計,下午美術,週日早上平衡車,下午去遊樂場。”“我們週末跳舞、英語、美術和程式設計,剛好安排好了”……每次在群裡看到這些安排,我就深深地感到窒息,同齡的孩子都在上興趣班,而我們的週末都是睡到自然醒,然後到處撒野。我就開始莫名地焦慮,是不是該上點什麼,不讓孩子落後於別人。

於是,我就開始做功課,是要上程式設計還是要學舞蹈?哪裡上好?價格是多少?當我一腔熱火地做功課的時候,家裡人和好朋友都在勸我:“不需要,孩子這麼小,學了是為了什麼?現在各種撒野,也是體能釋放的一種,家長也可以多陪她參加各種活動,認識多些朋友,慢慢來就好。”轉念一想,也是,我送他去興趣班,到底是為了什麼?不落後的方法就只有去興趣班嗎?

她就是一個普通的3歲孩子,要發現她的興趣有很多方法,上興趣班又不是唯一的方法。

別家都在規劃,我們在見一步走一步

幼兒園在黃埔讀,小學在越秀讀,高中在天河讀,買學區房,學位房,幾歲學樂器和舞蹈,幾歲要學會什麼……群裡的媽媽都已經把初高中階段做好了規劃,而我們卻在見一步走一步。

不禁深深感嘆,別人除了有“鈔能力”,還有很長遠的眼光,我是不是也該規劃下10多年後的路線,不然,以後孩子都懵懵懂懂,缺少長遠的眼光怎麼辦?趕緊找老公、好朋友求安慰求商量,結果他們倒是淡定。老公說:“規劃的同時,也要考慮孩子的想法。她真的喜歡嗎?”朋友說:“聽起來規劃得很好,不過孩子從小就教育得那麼好,不知道長大了會怎麼樣?孩子會不會就不喜歡樂器和舞蹈?”一瞬間,我好像被敲醒了一樣,規劃是美好,能不能實現,卻由不得。

她就是一個普通的3歲孩子,她應該也有權利決定自己的人生。

別家小時候一直很優秀,然後呢?

昨天,我聽到母校老師說了一個很震撼的故事:有個老師的女兒從小就很厲害,初中開始戀愛了,但是和男友學習成績都很厲害,雙方家裡都沒過多管束,然後兩個人一起考去本地數一數二的重點高中。結果,高中的時候,她爸爸得病走了,她受了很大打擊,然後她就一直懷疑自己也有病,看了無數的醫生後,情緒病慢慢才調整過來。高考,她考到了本地985大學,男友考到了江浙地區的985高校,兩個人開始了異地戀,這段戀情因為異地分開了,她再次受到了打擊。現在大學畢業了,她沒找工作也不想戀愛,一直在家裡,就想過著躺平生活。

母校老師就說:從小在頂峰,不知道愁苦,一下承受不住打擊,反而影響了整個人的情緒和想法。孩子不需要一開始也不需要一直優秀,普娃沒什麼不好的。

我聽完那一刻,真的很震撼,優秀是一時,承受和抗壓能力是一世。

都說雙減後,會減負,但就目前形勢來看,家庭教育更為重要了,也更需要家長穩住自己心態,穩住自己節奏。

承認自家娃很普通,太難了!

一旦接受了“普娃”這種預設,就覺得她偶爾有好表現是“意外”,沒有就是正常。哪怕孩子只是個普通人,能看到他的閃光點,他健康快樂,也是另一種成功的起點。條條大路通羅馬,頂峰相見不是隻有唯一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