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育人,德育為先—Red youth實踐團德育管理課程經驗分享

為進一步引導同學們深化對“孝文化”的理解,自覺踐行孝文化的時代內涵,傳承臨沂當地特色孝文化,明確責任和擔當。2020年8月15日,山東理工大學Red youth實踐團就《德育管理》特色專題課程開展情況進行經驗總結與分享。實踐團本著“教育以育人為主,育人以德育為先”的教育理念,本課程透過“理論認知、故事融入、切身體會、情感解讀、總結感悟”的五步教學法,為助學中心的同學們帶來了一節別有生面的《德育管理》特色專題課程。

教育育人,德育為先—Red youth實踐團德育管理課程經驗分享

在“理論認知”的第一部分,于帥藉助實踐團前期對“沂蒙孝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專項調研,課程內容制定上充分利用實踐團優秀調研成果,從臨沂特色文化入手,用吃苦耐勞、自強不息、無私奉獻的沂蒙精神以及當地書法、剪紙等特色文化來引出文化自信。從中讓同學們認識到沂蒙孝文化的重要性,帶領同學們瞭解家鄉文化,教育同學們無論何時何地都應該具有強烈的民族文化自豪感。在“故事融入”的第二部分,于帥帶領同學們詳細學習了民間廣為流傳的《二十四孝》故事,以仲由負米養親、閔損單衣順母、郯字鹿乳奉親三個經典孝道故事為例,透過逐句的解讀導論、情感理解,將故事中人物的孝心更形象靈活的展現出來,給故事中的孝子與同學們之間建立起無形的情感連線。

教育育人,德育為先—Red youth實踐團德育管理課程經驗分享

此外,“切身體會”教學環節主要圍繞臨沂新時代“孝文化”中的“責任”一詞展開。于帥講到“責任大到世界、國家,小到親人、自己”,無論是助學中心的老師對在場同學們學習和生活的指導和陪伴、還是社會各界愛心人士對我們的資助和幫助,不同的角色在不同的環節都有著不同的責任。透過對責任、義務、權利等常見生活行為的分析,從助學中心同學們的生活中取例,將理論教學融入日常生活,更好的讓同學們切身體會沂蒙孝文化中的責任意識。

教育育人,德育為先—Red youth實踐團德育管理課程經驗分享

而後,“情感解讀”是《德育管理》課程中最為重要的環節。為了增加同學們對本堂課的理解性,于帥對該課程的設計及要求效果更著重於身邊小事,講到給親人夾菜、為長輩揉揉肩、為老師倒杯水等力所能及的小事都是同學們表達孝心的良好微行為。並以同學們日常生活行為為例子,觀點鮮明的指出了部分同學在生活及思想上存在的問題,同時給予了改掉壞思想問題的建議。“情感解讀”課程環節旨在透過身邊例項,讓同學們瞭解到自己身邊微小卻切實可行的“孝”行為。此外,為了向同學們更好的滲透《德育管理》課程思想,于帥利用助學中心現有的多媒體裝置,實現了線上實踐隊員與助學中心同學們的實時通話。馬伊凡、周文靜、苑廣潔、徐衛傑等線上實踐隊員們透過前期對課程的討論參與,依次對課程進行了總結強調,同時也向助學中心的同學們表達了內心的期許與對同學們的思念。通話過程中在場的師生們時而回憶起去年彼此之間發生的趣事、時而感慨著時光易逝的嘆惋與感動,每每講到動情處,電話兩端時常傳出笑與淚水交織在一起的哽咽聲。同學們在與進行完其他實踐隊員的線上溝通之後,對本堂課“德育與責任”的教學中心有了更深的瞭解與體會,“情感解讀”的課程環節也達到了效果高潮。

教育育人,德育為先—Red youth實踐團德育管理課程經驗分享

最後是《德育管理》課程的“總結感悟”部分,總結環節與該課程的考評機制相掛鉤。在對孝文化內涵中的責任意識進行概括總結之後,同學們依次發言闡述新的認知和感悟。實踐團還將透過助學中心全體同學近期的表現,對他們進行階段性的評級與考核。透過與同學們的溝通交往及學校老師的反饋中時刻關注同學們的思想行為動向,根據不同的表現劃分為合適的德育小組,並配備專門的成員進行溝通引導。同時讓實踐團成員在日常生活中透過多融入同學們的方式,瞭解不同層面的學生不同的生活、心理等各方面需求,實現對不同學生的定人且長期跟蹤化培養。

教育育人,德育為先—Red youth實踐團德育管理課程經驗分享

Red youth實踐團旨在透過完整的《德育管理》課程體系,在為助學中心的同學們帶來德育理論的同時,藉助實踐團“沂蒙孝文化的傳承和發展”的優秀調研成果,讓臨沂費縣的青少年學生真正瞭解到當地孝文化發展的獨厚成果,從而實現孝文化在教育中的融合。此外Red youth實踐團還將透過完整的分級分組、長期指導的跟蹤化培養策略,對同學們的變化和需求進行記錄,為當地助學中心的老師對同學們進行個性化培養提供充足的德育行為理論依據。“教育以育人為主、育人以德育為先”也將成為Red youth實踐團為之探索追求的新型教育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