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吃剩飯”成為一種“示範”後,“身教”升級,教育開始上位

去年,我們開展了由上而下的“光碟行動”。效果良好。

但是,物質條件的優裕,長期習慣行為的無法革除,“光碟”依舊是一種難以達到的普遍現象。

這樣,浪費似乎就無法剋制。

當“吃剩飯”成為一種“示範”後,“身教”升級,教育開始上位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這詩句可謂人人皆會,但是,在我們青少年中,又有多少孩子在讀著這詩句的時候去思考其中的深味?甚至有很多孩子並不知道“粒粒”辛苦在何處。

“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一切都來得如此簡單,孩子們讀的不過是一句詩而已,

至於那些美味的飯菜,實在很多時候“難以下嚥”,這可是讓孩子們倍感煩惱。

如此難吃的飯菜,為何要吃完?這不是“折煞”我的胃了麼?

當“吃剩飯”成為一種“示範”後,“身教”升級,教育開始上位

於是,一幕幕這樣的場景發生在孩子身邊

在學校的食堂裡,每餐吃剩在盤中的飯菜比比皆是。

在每頓飯後,收拾的剩飯剩菜總是一桶又一桶。

打最好的菜,吃最少的飯,剩大半在餐盤。

……

這些問題普遍存在,讓人十分無奈,即使是有老師的教育,也無濟於事。

甚至有學生認為:我吃的是自己的,又不要你給錢,我剩我願意,你管得著?

在“粒粒”米飯的背後的辛苦真的無法在孩子們的腦海中有任何印象,或許,他們覺得這一切不都是用錢來解決的麼,我有錢就行。

也正是因為這種現象的普遍,我就在這個學期去孩子的學校開了兩次家長會,一次是家長代表會,一次是全校家長會。在兩次會上,校方都談到了這樣的問題。然而,卻找不到好的辦法。變得很無奈。

我們不能不說校方和家長完全沒有對孩子進行節約意識的教育。只是這些“言傳”在孩子們的心裡掀不起一絲的波瀾。歸根結底是他們生活的時代和環境太優越,無法與我們“共情”。

當“吃剩飯”成為一種“示範”後,“身教”升級,教育開始上位

既然“言傳”沒有效果,那麼該怎樣做才有效呢?

5月21日,河北三河,雷老師在學校午餐時間拍下令人觸動的一幕:有學生打飯打多了,沒有吃完。駐校教官見狀便接過學生的餐盤,把剩下的飯菜吃完了,想用實際行動告訴學生們珍惜每一粒糧食,學會不浪費。

用“身教”給孩子上了一課,這位教官的做法著實讓人沒有想到,也似乎更容易引起學生的內心的震撼。

可以說,這位教官的做法,不限於“言傳”,而“身教”更可能讓學生產生刻骨銘心的反應。教官尚且如此,我們又為何不能,這種做法引起的反響確實很大。

在現實生活中,無論是家長還是老師,這種言傳身教的作用都不可忽視。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告訴我們教育的方法的多樣性與選擇性。

當“吃剩飯”成為一種“示範”後,“身教”升級,教育開始上位

然而,這位教官的行為真的值得稱讚嗎?

網友們的看法各不相同,有人贊同,有人反對,甚至有人批判,當然更多的人是稱讚。

且看:

有人這樣說:教官的言傳身教、以身作則,是教育學生節約糧食的良好出發點。言傳身教、以身作則,是教育者所應當具備的基本素養。

當“吃剩飯”成為一種“示範”後,“身教”升級,教育開始上位

有人這樣說:吃剩飯的做法,確實存在極大的衛生和安全隱患。如果剩飯的學生攜帶有某些病菌,吃剩飯的教官就很容易“中招”,給自己帶來無盡的麻煩。

有人這樣說:教官直接將學生的剩飯吃掉,並且是當著學生本人的面,並且是在大庭廣眾之下,是否透著幾分“當場懲罰”、“公開示眾”的意味呢?

……

評論太多,因為面對同樣一件事,每個人站的立場不一樣,自然會有不一樣的觀點

,然而,這麼一個簡單的“身教”,卻都要受到這麼多的質疑,甚至要承受更多可能被凌駕的風險,又讓我再次看到了作為教育者的艱難。左右為難,恰恰成了現階段教師的困惑。

因為,教育者的每一個行為,都不可能十分完美,每一個行為都不可能避免不被別人站在其他角度評價,甚至被詬病,這樣,對教育者的種種限制與所謂的約束,勢必讓越來越多的教育者只能選擇明哲保身的做法,於是,教育的真正力量在哪裡?確實令人堪憂。

當“吃剩飯”成為一種“示範”後,“身教”升級,教育開始上位

寫在後面

河北這位教官的做法,我總想:從教育的目的和層面去分析是最為合理的,他的這種行為只能受到稱讚,不能給予質疑,更不能指責與批判,我們要讓這些勇於用行動去踐行教育的“勇者”給社會帶來真正的示範,從而形成正能量在社會興起教育風尚。這難道真的很難嗎?

教育要想真正取得實效,河北教官這樣的“身教”是最好的踐行,我們何不讓“他”盛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