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般逼萬般寵,不如孩子自覺做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我們總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逼迫孩子學習,反而造成了孩子的逆反心理,親子關係緊張,成績一落千丈。寵溺孩子,給孩子足夠的愛,讓孩子快樂成長,反而慣壞了孩子。

著名管理學家和培訓師吳甘霖在《你會教,孩子就自覺》一書中指出:“最理想的教育方式,就是激發他的自覺性,讓他自我覺悟,自覺成長,讓他“不要別人逼,自己就能做好”!”

書中,作者透過自己兒子的事例總結了培養孩子自覺精神和自我管理習慣的有效方法,閱讀這本書你也能讓孩子自我管理、快樂成長。

千般逼萬般寵,不如孩子自覺做

要想培養出自覺性的孩子,我們就要達到教育孩子的第四重境界,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教育孩子的第一重境界。

第一重境界,在教育過程中,對孩子一味地指責,逼迫,灌輸。

小黎的父親便是如此。男孩子都難免調皮搗蛋,小黎也不例外。有一次,小黎和小夥伴一起踢足球,他們互相比誰踢得高、踢得遠,為了贏得比賽,小黎牟足了勁,結果一不小心球飛出去,砸碎了李爺爺家的玻璃。闖禍了,小黎立馬傻了眼,心裡十分自責。

小黎的爸爸聽說了,衝出來就是一頓打罵,拉上小黎就讓他給李爺爺跪下道歉。四周圍觀了很多的街坊鄰居,小黎覺得羞愧極了,硬是鼓足了勇氣和爸爸對著幹,偏不道歉,就連看著爸爸的眼神都充滿了恨意。

千般逼萬般寵,不如孩子自覺做

當孩子犯錯時,父母要用正確的方式方法來引導教育孩子,一味地打罵指責逼迫,只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引發了孩子的逆反心理,反倒達不到好的教育效果。這是最差的境界,是我們一定要避免的。如何做才能達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呢?這就需要我們來了解一下第二重境界。

第二重境界,多誇獎孩子,激發孩子向上的願望。

好孩子都是誇出來的。我們只有毫不吝嗇自己的誇獎,孩子才能獲得更多的自信和勇氣。

小西是個自由散漫的孩子,貪玩,不愛學習,最近卻變得十分好學,總能在寫完作業後捧起課外書讀。小西說他特別喜歡和媽媽一起讀書,她們有時會進行親子共讀,每次讀完,媽媽總會毫不吝嗇的誇獎。有時自己讀完會講給媽媽,媽媽總會誇獎她講的好。有時小西也會自己編故事講給媽媽聽,媽媽告訴她會編故事就可以當作家寫書給別人看,小西也樹立起了當作家的美好願望。

千般逼萬般寵,不如孩子自覺做

學習過程中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但是父母的誇獎,卻能給孩子足夠的自信和勇氣去面對,激發孩子樹立起積極美好的願望。然而僅僅停留在這一階段也不行,父母誇獎,孩子就好好表現,父母一旦無暇顧及,孩子就會打回原形。我們不但要讓孩子體驗到做一件事的樂趣,更要教孩子從這件事中學到知識和道理。

第三重境界,不滿足於讓孩子只是體驗,而是還要教孩子從這件事中學到知識和道理。

小西喜歡讀書,這是一個很好的開始,但是如何才能讓好習慣保持下去呢?讀一個故事不僅僅只是讀出來複述出來,我們更要把書中的新知識、新道理分析講述給孩子,並和孩子一起實踐,正所謂實踐出真知。讓孩子真切的從讀書這件事中獲得收益,從心底認可這件事,孩子才能自發自願的去做。

小西在之前的學習中處於被動的狀態,父母監督,老師佈置,小西每日為了完成任務而完成。但是透過閱讀她感受到了閱讀的快樂,愛上了學習,她發現每當她掌握一個新知識,都會獲得巨大的成就感、喜悅感。

千般逼萬般寵,不如孩子自覺做

作為一個負責的家長,我們要透過每一件事,把其中的道理給孩子講清楚,孩子可能會少走不少彎路。那麼,這是最高的境界了嗎?當然不是,最高的境界應該是家長不告訴孩子道理或答案,而是引導孩子思考與總結。

第四重境界——家長不告訴孩子道理或答案,而是引導孩子思考與總結。

當小西從自由散漫不愛學習變得好學,小西媽媽並沒有急著告訴孩子,一定要堅持閱讀,好好學習才能有好的成績。反而讓孩子根據以往的表現,和堅持讀書後的收穫,做出一個總結。小西發現:讀書學習一定要自覺,光靠父母是不行的。當媽媽引導小西在生活中各個方面也實踐自覺性,小西寫作業也變得積極,自己的事情也能自己做好了。

孩子要學會自我管理,光有精神是不夠的,還要有自我總結、自我思考的能力。很多道理我們不但要讓孩子懂,更要讓孩子自己懂,這遠比我們灌輸進去的更有效果。在孩子懂的基礎上,再引導孩子實踐到各個方面。

千般逼萬般寵,不如孩子自覺做

當孩子心懷向上的願望,樂於體驗生活,並能自己從學習與生活中學到知識和道理,會自己總結失敗的經驗自覺避免,總結成功的經驗運用到生活的各個方面,孩子便擁有了自覺性。不用別人逼,自己就能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