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有限責任家庭》,一本促進自我覺察的書

在父母與孩子之間,守住界限,成為自己,也成就彼此。

這本書,寫給家庭裡的每一個“有限責任人”。

敢於剖析自己的人,是勇敢的人,是有力量的人。這本書能幫人修剪心裡多餘的枝丫,堅定一些東西。

全書,沒有高深的心理學理論,也不完全是一本“育兒書”,只是結合自我體驗引導讀者學會不帶評判的建議、不帶怨氣的付出、允許犯錯、允許自己和孩子平凡,以愛和自由營造家庭和諧氛圍,透過不斷自我覺察、自我成長,過好自己的一生。

“愛與自由”是李雪一以貫之的家庭教育理念,在關係中,也體現在界限感上。無論對孩子還是對自己,“守住界限”都是重要的覺知方向。我們每個人都需要對自己負責,也只能對自己負責,做一個清醒的“有限責任人”。

整本書共分為六個版塊,作者分別從母嬰關係、家庭教育、自我覺知等角度,揭露了家庭中存在的諸多隱性或顯性的問題,並提供了獨樹一幟的見解。

一個能給予愛的人,也必然要自己心中先有愛,能夠懂得愛自己。如此,這樣的愛才是健康的,有益的。做不到也不必強求,承認做不到也是一種勇敢。承認,覺知,再出發。

即使是看似柔弱的孩子,也會有無限的力量迸發出來。萬物生而有翼,我們切勿不要小看了自己的力量,也不要小看了他人的力量。

讓孩子成為他自己,而不是成為父母想象中的人,這是很高深的境界。如果一個人能修煉到對任何人,包括自己在內,都沒有改造慾望,那麼他就是所謂的“覺醒”的人。

李雪《有限責任家庭》,一本促進自我覺察的書

一本讀了可以允許自己成為普通人,擁有平凡的幸福的書。

當你能為自己遮風擋雨,有沒有男人都不影響你揚起風帆時,遇到的人自然願與你同舟共濟。無論你是那個不被期待出生的女兒、被精神閹割的男人,還是飽受父母折磨的虛弱受害者,都要清楚,萬物生而有翼,而且無人可以折斷它。

《聖經》中有一句話說得特別好:不是在愛中,就是在恐懼中。愛帶來如其所是,帶來對事實的臣服和行動的智慧;而恐懼帶來分裂,帶來對錯評判,帶來應該與不應該的較勁。

我們每個人都需要對自己的人生負責,也只能對自己的人生負責。對待家庭成員,我們也只應該也只能夠負有限責任。在親密關係中,始終守著界限,以愛連線對方,用自由滋養彼此。

“有限”是邊界也是自由,是傷害也是救贖。跳出來看才能看到事物的另一面。有限責任的何止是家庭,所有的關係其實都是有限責任的,對自己全權負責是每個人的終身課題。尊重自己的感受,一路覺知,一路成長才是無限的,無限是內心的不設限,不是不停地追求極致。

我們在面對孩子、面對親人說話之前,可以先緩一緩,覺察一下自己的心,是在愛的位置,還是分裂的位置?話說出口,會讓關係更親近,還是更疏遠?其實,我們的內心都知道答案。在生活中慢慢覺知內心是合一還是分裂,是在愛中還是在恐懼中,這就是解脫之路。

追求人生的完美,只是夢想,不完美的人生才是常態。學會愛,學會自由,和他人保持界限感,即使是自己的親人,也充分尊重信任,才能讓自己不那麼焦慮,慢慢享受生活的過程。

學會承擔有限的責任,不去做完美媽媽,承認自己和孩子都是普通人,學會享受當下的快樂。不苛責自己,不強求他人。就是幸福!相信自己和孩子值得擁有美好的一切。不以他人的眼光和評價來定位自己的幸福。

李雪《有限責任家庭》,一本促進自我覺察的書

這是給想脫離消極的原生家庭的應該人手一本地關於育兒和親子關係處理的書。書中大量的事例讓我們能夠從心理上反思,接納並關注內在的嬰兒。很多成年人之所以有了大人的年紀 確是嬰兒的原型。希望我們能從此書中看見更多的自己 過好每一天!

生活沒有標準答案,幸福的生活也沒有標準答案,我們盡力地去做我們喜歡做的事,想做的事,做到哪兒就算哪兒,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一切順其自然,如此甚好!

本書,有一定的觸動引人自我反思,從親密育兒到親密關係,到我自己,逐步深化,值得反思。

隔段時間看看心理類的書籍,浸潤一下自己渾濁的心靈,握一杯檸茶,泯一口,酸酸甜甜,清爽溫潤……挺好。

李雪《有限責任家庭》,一本促進自我覺察的書

李雪《有限責任家庭》,一本促進自我覺察的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