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我不是完美小孩

有的孩子,童年可以治癒他的一生,有的孩子卻要用一生去治癒童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最重要的老師,孩子總是在潛移默化中被父母影響著,改變著。

01

小琳出生在一個富裕的家庭裡,母親在國企上班,長得很漂亮,情商也很高,父親自己做生意,生意很成功。

早年他們家比周圍的朋友更早買電腦,買汽車, 在外人看來這是一個被幸運之神眷顧的家庭。

小琳小學在班裡是班長,成績一直很優秀。母親每次和別人聊天,總要有意無意地把話題引到自家孩子成績身上,聽到對方稱讚自己教子有方後,才笑兩聲結束話題。

每次小琳放學回家父母更是把好吃的好喝的好玩的,全部奉上,像伺候一個小祖宗。

02

然而就在大家都理所當然地認為小琳長大後肯定會有出息的時候,事情發生了變化,小琳早戀了。

事情發生在初二,小琳喜歡上了班裡的體育委員,放學後還要在電腦上聊QQ,小琳的成績也發生了嚴重的下滑,從名列前茅滑到了中等,甚至有幾次考試還是倒數。

母親氣壞了,感覺像是自己乾淨的臉上被畫了一道灰。母親義正言辭地跟小琳說,不能早戀,必須把成績提上去,自己家裡不允許出現不優秀的孩子。但是小琳正處在叛逆期,哪還聽得進去話呢?繼續變本加厲地和男孩在一起,成績也是越來越差。

自此之後,母親對小琳的態度發生了180度大轉彎,有其他孩子家長討論孩子成績時,總是把話題引到其他方面。小琳回到家中,父母看她的眼神不再有光,只是在吃飯的時候偶爾討論小琳長大後幹什麼能賺錢。

小琳和父母的溝通越來越少,兩代人的隔閡越來越大。

媽媽,我不是完美小孩

03

很快小琳要高考了,雖然父母對小琳一直很失望,可還是抱著最後僅存的一絲希望,祈禱出現奇蹟。奇蹟沒有出現,最後成績出來的時候,小琳只能上個專科。

父母失望透了,母親的眼神裡除了失望還有憤怒。小琳回到家,看到父母后,說的第一句話是“我感覺考得還行,專科也不錯”,還對著父母笑了笑,更像是如釋重負的笑。

母親接受不了這個結果,自己苦心培養了這麼多年的孩子,只考一個專科出來。在查出來成績的那天,母親到了小琳的房間,搖了搖在床上看小說的小琳說跟她談談。

母親問小琳以後想做什麼,小琳絲毫沒有猶豫地說想當一個小說作家,小琳的床頭上擺滿了各種各樣的小說,有的書皮都有些壞了。

說了沒一會,母親哭了,抓著小琳的手說:“你再復讀一年吧,這個成績太差了,出門的時候我怎麼好意思跟別人說我女兒上的專科。”

小琳沒說話,母親繼續說道:“不求你考個多好的大學,只要能上本科就行。”小琳小聲地說:“小說作家不需要學歷”。媽媽氣瘋了,抓狂地說道:“誰讓你當小說作家的,你看有幾個小說作家賺錢的,你能靠這個吃飽飯嗎?”

小琳被母親嚇到了,從來沒有見過母親這個樣子,最後小琳妥協了,答應再復讀一年。

04

就這樣,小琳又復讀了一年,好在這一年的功夫沒有白費,小琳最後的高考成績可以上一個不錯的一本。

高考填志願的時候,父母問小琳想學什麼專業,小琳說隨便,母親說那就學電子商務吧,學完說不定還能給父親幫幫忙。小琳沒說話,志願也是父母幫忙填的。

不知不覺,小琳上大三了,就在父母忙著給小琳打通關係找工作的時候,小琳跟母親打電話說想退學,不想上了。

母親驚呆了,好端端的,馬上畢業了,怎麼不上了呢?父母趕緊趕到大學裡,找到小琳的班主任詢問情況,班主任的話讓母親大吃一驚。

大學三年,小琳除了跟自己的舍友說過話,和班裡的其他同學基本沒有說過話,班裡的任何活動都沒有參加過,從大一開始掛科,掛到大三,很少有課程能一次性透過。

母親又找到小琳的舍友,舍友說宿舍裡只有一個女生和小琳說的話算多的,其他人和她基本也沒有交流,小琳在學校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宿舍裡看小說,吃飯也是訂外賣,一般就是從早躺到晚。

母親問小琳為什麼要退學,小琳說感覺有的同學很假,不想跟同學說話,學科老師也總是找她讓她補考,補考不過就沒有畢業證,反正她也不想要畢業證。

母親又一次哭了,像說服她復讀一樣,讓她再堅持一年,不管怎麼樣得先拿到畢業證啊,不然這十幾年的寒窗苦讀有什麼意義。

母親也找到小琳的班主任,讓班主任幫幫她,班主任也不想讓小琳退學,主動提出幫小琳補課。

媽媽,我不是完美小孩

05

這一年,不知道小琳是怎樣堅持過來的,最後終於快畢業了。

有一天,小琳跟母親打電話說,自己談了一個男朋友,要跟他結婚,想領回家先給父母看一下。

母親問了男孩的姓名和基本情況,就跟小琳說,現在還沒畢業,等畢業之後再談結婚的事,說完就把電話掛了。

碰巧的是,父親正好認識這個男孩的家人。男孩家是一個很普通的家庭,他的父母是普通的工薪者,在小琳的父母看來自然不是中意的親家。

小琳畢業後,還是吵著要帶男孩回來,要和他結婚,母親當然不同意,一直說這個男孩不合適,也拒絕見面。

06

畢業後小琳跟父母說去北方找工作(因為有不少親戚在北方),父母自然很高興。

幾個月後,小區社群管理員做家庭人員軌跡調查,將去過未報備城市的人員名單列出來,母親看著小琳的名字後面的地址是南方的一個小城,沒錯,小琳說謊了。

總結

每一個孩子都是帶著好奇心來到這個世界,最開始他的心靈就像是一塵不染的白紙。隨著慢慢長大,這張白紙上開始有不一樣的色彩,其中塗抹色彩最重要的人就是父母。

在當下的社會中,學歷、金錢、地位好像比什麼都重要,甚至比能分辨是非更重要,很可悲。

對於孩子,沒有什麼比滋養他的心靈更重要,你不會因為他的成績、金錢、地位等外在條件去改變對孩子的愛,你對孩子的愛是無條件的,因為孩子對你的愛也是無條件的。

當這個孩子一降生下來,父母和孩子就是完全獨立的兩個個體,你不能綁架他的思想,也不能讓他按你的模板去成長。

你唯一需要做的是光明孩子內心的良知,讓孩子自發地知道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

讓他自發知道孝敬父母、尊老愛幼是對的,不尊重別人、不孝敬父母是不對的,知道做對社會有用的人是對的,只為自己謀取私利是不對的,等等。

當孩子的良知光明瞭,他的內心就會富足,內心富足了,他就會由內而外地開心和自信,這種自信不是作為一個名牌大學生的自信,而是作為一個普通人的自信。

教會孩子認清自己是誰,比他需要擁有什麼更重要。

媽媽,我不是完美小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