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什麼樣的孩子需要感統訓練

經常看到有家長問:感統訓練是不是給問題兒童做的訓練?

其實生活無處不感統,而且每個成人在成長經歷裡因為錯過一些發育過程可能會有一些感統失調,感統訓練是給所有0——12歲所有兒童而制定的,包括特殊兒童,正常兒童,感統失調兒童,只是輕重的差別而已,有的感統失調很嚴重,所以引起家長的關注,有的感統失調比較輕,家長可以忽視。

有些家長一聽“感統訓練”四個字,立刻敏感的問,那個不是有毛病的孩子才上的嗎?可事實並非如此,作為家長您應當瞭解。

生活中什麼樣的孩子需要感統訓練

那什麼是感統能力呢?

感統能力,滲透在孩子日常的每一方面

感覺統合,指大腦對前庭覺、觸覺、本體覺、視聽覺以及嗅覺等由多種感覺器官傳入的感覺資訊進行識別、分類、解釋和整合,並依據既往經驗,對環境做出適應性反應。也就是說,我們日常生活、學習時做出的反應其實是受到感覺統合的影響。

無論孩子哪一方面能力有所缺失,必然會進而影響日常生活。當孩子感統能力出現問題,可能會導致自控能力差、環境適應能力弱、協調能力失衡等。在入學前,只體現為日常生活的小問題;當入園、入學後,專注力、學習能力、運動能力等問題都將凸顯、放大。

生活中什麼樣的孩子需要感統訓練

感統失調帶來的問題

上課或做作業時,注意力持續時間很短,小動作特別多;寫字慢,字跡不端正,大大小小,輕輕重重,出格,本子不整潔;好動、不安,東摸西扯,爬上爬下,跑進跑出,不聽 勸阻,處罰無效;情緒不穩定、急躁、任性,作業多了就感到煩躁;作業速度慢,做做玩玩,督促下稍快些,有時考試來不及完成;穿脫衣褲、鈕釦、拉鍊,繫鞋帶動作緩慢、笨拙;閱讀常跳字,抄寫常漏字、漏行,寫字筆劃常顛倒等等問題。有些急性子的家長還會對孩子簡單粗暴的打罵、威脅,造成孩子的身心傷害,反而加重了孩子的問題。

雖然孩子的這些問題往往是不同原因引起的,但大多數是因為感統能力不足所造成,這就須要根據孩子的問題輕重的來進行相關專業訓練,而不是簡單的談話就能解決的。

生活中什麼樣的孩子需要感統訓練

感統訓練階段,大致如下:

0-3歲是感統失調的預防階段。

當然這個年齡如果孩子感統失調情況比較嚴重,也會表現出來。

3-6歲是真正感統訓練的黃金階段。

一些感統失調中重度的孩子已經表現的相當明顯,但是一些輕微失調的孩子不被家長所重視。因為孩子上幼兒園還沒有真正參與到視聽類的學習中,家長往往忽略了這個階段的訓練。

6-9歲是感統訓練的重要階段。

這個階段的孩子往往是訓練的主力,因為孩子一旦進入小學,孩子感統失調的表現就會突顯出來,孩子的問題直接暴露在家長面前。之前瞭解感統訓練的家長可能會找到原因,積極參加感統訓練,但不瞭解感統訓練的家長,只會埋怨孩子,甚至打罵,問題解決不了,還給孩子帶來的心理上的創傷。

9-12歲時感統訓練的最後階段。

這個階段孩子的問題更加突顯,解決的難度也會變大。孩子要付出比他人更多的汗水與努力。抓住孩子感統訓練最後的尾巴,一旦孩子年齡超過12歲,就很難再透過感統訓練給孩子解決問題了。

感覺統合失調不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自然消失,需要給予必要的矯正。感統失調通俗的說法是:兒童大腦在發展的過程中出現很輕的障礙,藥理是無效的必須透過合理的訓練才能糾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