彈鋼琴的孩子更聰明?

記得前幾年看過一個國外紀錄片,講的是透過掃描大腦發現,兒童在彈奏鋼琴時大腦的大部分割槽域都處於被點亮的活躍狀態,左右腦的連線也更順暢。如果孩子童年時經常彈奏鋼琴,對大腦所帶來的好處可以受益終生。透過身邊孩子的驗證,我對此也深信不疑。隨著我的孩子慢慢長大,通過幾次引導,發現他對音樂沒有一點興趣,加之家裡也沒有音樂方面的環境薰陶,鋼琴教育想法就此擱置。

左右手的聯合彈奏加上音樂的刺激,對大腦的好處毋庸置疑。但那些沒有音樂或鋼琴天賦的孩子難道就一定比別人差嗎?為何曾國藩的“天下至拙能勝天下至巧”可以成立,為何現代科學驗證那些獲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並不比一般人更聰明。聰明到底是什麼,聰明和成就的關係是怎樣的?

從之前閱讀過的書籍回憶,其實大腦被點亮是有很多機會的,我們家長只要提供溫馨有愛的環境,讓孩子的探索欲始終可以從容地釋放,快樂的玩耍運動,這種環境下,大腦也是在被持續的點亮狀態。畢竟目前絕大多數孩子不是每天都長時間的不停的彈琴,但我們的孩子可以每天無壓力不間歇地探索,運動,玩耍,這些恰恰是可以隨時隨地的進行,且天然沒有任何副作用的大腦點亮方式。

過早的讓孩子透過強化培訓達到某些目的,勢必將剝奪這些自由探索娛樂的時間並且需要承受一定的高壓力。現代科學證明,如果我們不能從容地學習生活,讓孩子經常處於壓力中,會降低孩子大腦活躍度,過度的壓力會殺死大腦神經元。

帶給孩子一個寬鬆快樂的同年,更有助於未來的挑戰。

聰明是一種優勢,任何事務都具有兩面性。聰明的孩子很容易就能搞定一切,習慣不需要付出太多努力。所帶來的缺陷就是不夠堅持、專注、和謙虛,然而成就往往離不開堅持、專注和謙虛。這也許就是“天下至拙能勝天下至巧”的道理吧。如何取捨,變得簡單了,其實只要能幸福從容生活,怎麼選都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