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擁有好的親子關係?懂點心理學的媽媽都很了不起,養娃更從容

為什麼有的父母在輔導孩子做作業時,總是把自己氣得心塞,而一旁的孩子卻像沒事人一樣,一副無辜的表情,根本無法體會父母怎麼就生那麼大氣呢?真應了那句話:不輔導作業母慈子孝,一輔導作業雞飛狗跳。

如何擁有好的親子關係?懂點心理學的媽媽都很了不起,養娃更從容

如果父母們懂點心理學,不止浮於表面,讀懂孩子的內心,估計也能放下執念,不會在作業方面跟孩子死磕。育兒的過程不懂點“心理學”是無法跟孩子鬥智鬥勇的。

有幸讀了《懂心理學的媽媽都很了不起》,作者是一位韓國媽媽——姜弦植,從心理學的角度詳細剖析了親子關係、親密關係和自我關係。親子關係是每個媽媽們都會關注的重點,良好的親子關係是教養的前提。只有懂一點心理學,我們才能更融洽地跟孩子相處。

如何擁有好的親子關係?懂點心理學的媽媽都很了不起,養娃更從容

一、學習心理學

心理學中有一個名詞“元認知”,

元認知是指“為什麼要學”該學什麼、自己知道什麼、不知道什麼、不知道的又該怎麼學,認識到這些問題,並在心理上做好準備。元認知也就是“對認知的認知”“關於知識的知識”

據研究表明,智商的貢獻佔成績的25%,但心理學家們卻發現元認知的貢獻佔成績的40%。智商是天生的,無法靠後天彌補,但元認知是可以通過後天發展的,與智商和年齡無關。

如何提高元認知呢?

1.明確學習的原因和目的,這樣才有動力。

小學生在背九九乘法表時,直接讓他們背誦和先給他們講清乘法表的用處再背,結果截然不同。教孩子時,不應粗暴地說“你就背吧”,而應解釋為什麼需要這些知識,這些知識是如何產生的。

2.做事停止單向學習。

很多時候,我們透過各種渠道聽課、學習,當時覺得聽得非常明白,可等自己動手親自試驗時,卻卡殼了,難道我們真的懂了嗎?其實只是理解而已。只是單向的輸入,沒有輸出的過程,這就是所謂的單向學習。

孩子們的學習亦是如此,在課堂上感覺聽得很明白,但是不會應用,或者根本無法清晰地講出來,知識並沒有完全吸收。

那怎麼才能讓孩子學的知識充分內化呢?

建議他們

把自己理解的內容講給其他人聽,向他人講解的過程,也是檢驗自己知識接納多少的過程

。與其重複背誦,不如向別人講解,或者透過模擬的方式,把大腦裡的知識翻譯出來,這樣才能記得更牢。

如何擁有好的親子關係?懂點心理學的媽媽都很了不起,養娃更從容

二、讚揚心理學

讚揚能讓鯨魚起舞,激勵卻會讓鯨魚迴歸大海。我們經常說要多讚美孩子,可讚美效果好了,會錦上添花,如果讚美得到的是負反饋,則會起到相反作用。

為什麼有時越誇孩子的成績越差呢?

“好機靈,你頭腦真好啊!”

“這次又拿了第一了?好厲害”

“你今天表現很出色啊,你最棒了。”

是不是得到越多的表揚,孩子表現得越好嗎?

讚美怎麼會起到相反作用呢?

“下次做不好該怎麼辦?”

人獲得讚美越多,越容易感到焦慮。

獲得讚美後,若想以後繼續得到認可和讚美,就需要繼續保持良好的表現,這就很容易受到期望的壓迫,為了變得更好,從而產生焦慮。

越是學習好的學生,越容易感到不安,越容易陷入評價的焦慮中。

沒好處為什麼要做?

原因與動機有關。我們做某件事時,往往是有一個驅動力的。比如“畫畫很有趣”,所以“我喜歡畫畫”等等。只是停留在口頭的讚美,長此以往,讚美缺乏內在動機,孩子也會反感的。

到頭來都是白忙活嗎?

讚美都是以結果為導向的。讚美往往只關注結果而不是過程,成績好就讚美,成績不好就很難得到家長的認可。

因此家長讚美孩子時,要讚揚過程,而非結果。

當孩子拿回成績單時,要問孩子:“這學期,你盡力了嗎?”

無論成績好壞,只要孩子盡力了,就需要父母的肯定與認可。讓孩子從小明白,重要的不是成績、結果或他人的認可或評價,而是自己有沒有盡力。

如何擁有好的親子關係?懂點心理學的媽媽都很了不起,養娃更從容

比起眼前可見的結果,為結果而努力的過程更重要。

育兒是場馬拉松,不是百米賽跑,因此父母需要修煉自己強大的內心,學習心理學,才能在育兒的道路上不迷茫。遇到問題,多從孩子的視角出發,讀懂孩子行為背後的內心動機,運用心理學的知識,更好地幫助我們修復親子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