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身體驗:你想要什麼就會吸引什麼

原來我對這句話一直是理論上的認同,但今天我深深地體驗了一把:你想要什麼就會吸引什麼來到你的身邊。

年前有同事和我聊到她對待孩子的學習問題很頭疼,是真的出現了頭疼。聽她訴苦,我感到也無力。

後來她覺悟到自己要改變對待孩子的態度。這個時候我心裡也很為她的進步感到開心!覺得這是轉機的開始。

前天,我也在思考自己的精力要如何分配,肯定還是自己和孩子要放首位。

結果昨天晚上,有一位很久都沒聯絡的不算熟悉的朋友,發我一個邀請:讓孩子愛上學習的秘密公益課。

因為講課的老師是我之前認識的老師,我知道他的課程是含金量很高的,一下就想到了我那位同事。

第一時間就給她傳送了這個邀請。雖然我也不太好意思發給她,別讓人覺得我是在從中落下什麼好處一樣(當然,這是我個人的想法而已。)

第二天,我聽了第一節課,果然那位老師的課依然是槓槓滴!很有愛很實在的乾貨分享!

這個時候我才關注到我的那位同事她沒進群。

如果換作是一般的人,我是決不願意再去督促她進群學習,我會保持界限,不再多問半句。因為進不進群是她的事啊,說多了,好像我真是賺了別人什麼好處呢?(哈哈,我這個限制想法也需要好好看看它了)

就因為我這位同事平時嘻嘻哈哈,人很直爽善良,挺受大家的歡迎,我也很喜歡她,所以我願意厚著臉皮,再去督促她進群瞭解一下,哈哈!

這個時候我站在第三方的視角看到了:同事想要什麼就會吸引什麼來到她的身邊。

而且能量越高的人,這份吸引力越高,想不接收,它都想辦法過來。

今天也讀到了徐添盛醫師的一段相似的內容,和大家分享:

我打一個不恰當的比喻:電影裡頭,當“大姐大”拿出一根香菸的時候,周遭的小弟就會爭著幫忙點火,馬上就會有一二十個打火機幫忙點火了!

我用這個比喻來告訴大家,我們的每一個意念出去,它都是一叢一叢的。

假設你產生一個想買房子的意念,於是你發現信箱多了一個房屋廣告;咖啡廳喝咖啡遇到一個房屋中介;在公交車上聽到別人談哪裡有新樓盤……

你會以為所有事情都是巧合,其實不是巧合。

假設最近你打算要離婚,你一到咖啡廳,遇見對面的女子在跟律師討論離婚問題;一開啟新聞節目,看見“女人如何離婚對自己最有利”;一翻開報紙,看見誰和誰在辦離婚……

通常大家不會留意到這些,因為大家都沒有覺察到最近這段時間自己的意識究竟專注在哪裡。

每隔一段時間,我們的意識都有一個專注點。

比如一段時間你可能專注在如何賺錢,一段時間你可能專注在情感,另一段時間你可能專注在親子問題,或者世界災難、興趣愛好等等。

隨著你每隔一段時候專注力的不同,你可能會吸引不同的事件。如果你的專注力是想要有錢,你就會發現身邊朋友在教你如何有錢。

如果你夠留意內心世界的變化,你就會發現,內心世界的變化一直在牽動著外在宇宙的變化,外在所進行的一切,其實內在宇宙一直在醞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