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出現這些症狀,可能是腦癱了,家長們要警惕

近年來三胎政策開放,臨床高齡產婦越來越多,加上新生兒醫學的發展,有越來越多的高危兒和早產低體重兒得到救治,小兒腦癱的發病率也在不斷攀升。

小兒腦癱具有致殘率高、死亡率高的特點。由於患兒年齡較小、難以溝通,不能夠準確闡述自身患病情況。如果不能引起家長的注意,就容易錯過最佳的治療時機,會嚴重影響患兒的生活質量和生長髮育。

每個家庭都希望寶寶身體健康、平安長大,在照顧寶寶的時候難免會有些過度擔憂。當寶寶出現一些症狀時,會讓家長擔心可能是腦癱。那麼 ,小兒腦癱是怎麼回事呢?

寶寶出現這些症狀,可能是腦癱了,家長們要警惕

一、什麼是小兒腦癱?醫生為你詳細講解

1. 什麼是小兒腦癱?

小兒腦癱目前在兒科較為常見,是一種

難以治癒

的中樞神經障礙綜合徵,表現為一組持續存在的中樞性運動和姿勢發育障礙症侯群。

運動障礙常伴有感覺、知覺、認知、交流和行為障礙,以及癲癇和繼發性肌肉、骨骼問題。這種症候群是由於發育中的胎兒或嬰幼兒

腦部受到了非進行性損害

所致。

寶寶出現這些症狀,可能是腦癱了,家長們要警惕

根據統計指標資料發現,我國腦癱患兒患病數量在三十萬左右,該病症發病率在百分之四左右,並且近年來呈逐年上升的發展趨勢。準確資料顯示近五年內我國每年小兒腦癱患兒增加4。6 萬例。

從男女比例來看,小兒腦癱當中男性患兒更多,其患病率是女性患兒的3 倍左右。

從患病地區來看,通常農村小兒腦癱患病率更高,其是城市兒童患病的2 倍左右。這與農村的基本醫療條件受限制有關,目前我國很多農村地區不具備小兒腦癱早期診治的能力,同時農村產婦保健工作落實也較差。

寶寶出現這些症狀,可能是腦癱了,家長們要警惕

2. 小兒腦癱的特徵

小兒腦癱主要有以下幾種特徵。

第一,

中樞性

。這部分腦癱患兒主要是由於不明原因造成的中樞性腦損傷,臨床治療複雜、治療週期較長。

第二,

非進行性

。腦損傷病變是非進行性的。

第三,

發育性

。有部分患兒在成長髮育過程中遭受到腦損傷,在這一過程中患兒的腦組織結構損傷嚴重、停止發育、大腦發育不完全導致患兒缺氧最終可誘發腦癱。

第四,

永久性

。患兒遭受到腦損傷、腦組織結構發育異常,患兒多表現出運動功能障礙,這種障礙是永久性的。

寶寶出現這些症狀,可能是腦癱了,家長們要警惕

二、什麼因素容易導致小兒腦癱?小兒腦癱有什麼症狀?

1. 導致小兒腦癱的危險因素

目前,腦癱患兒中有

90% 以上

均為早產兒。通常早產兒是指胎齡

低於32 周

的兒童,其患有腦癱的風險更大。與正常新生兒相比較,早產兒患有腦癱的機率是其

三十倍

左右,

發病率高、致殘率高

早產兒由於自身發育不健全、腦發育不成熟,其在成長過程中容易出現比較嚴重的腦缺氧,長時間的腦缺氧容易導致患兒出現腦畸形的情況。根據臨床實踐發現,這是腦癱患病的

基本病理原因

寶寶出現這些症狀,可能是腦癱了,家長們要警惕

除了早產兒以外,還有少部分低體重兒也容易患上腦癱。通常低體重兒可以分成兩類,其一為正常低體重兒(體重≤ 2500g)和極低體重兒(體重≤ 1500g),這兩類新生兒腦癱發病率分別為1。5% 和9%。

低體重兒多是由於母體在妊娠過程中出現

宮內感染

造成的,這容易導致胎兒發育不健全,與正常新生兒相比體重極低。

寶寶出現這些症狀,可能是腦癱了,家長們要警惕

綜上所述,

小兒腦癱病因常見原因以早產兒和宮內感染為主

2. 小兒腦癱的症狀

當前,小兒腦癱早期診斷方法已經受到越來越多的家長及醫護人員的重視。小兒腦癱發病早期臨床症狀並沒有統計學意義,同時發病患兒多為新生兒在一週歲以內,不能夠進行病症溝通,容易錯過最佳治療時機。

腦癱患兒的症狀多表現為

運動落後

異常姿勢表達

(握拳、拇指內收、尖足支撐、屈髖、大腿內旋、等)、

肌張力異常

。其中以肌張力增高為主(尤其是雙下肢肌張力高的痙攣型雙癱),少數肌張力不穩定(徐動型)。

除此之外,腦癱多伴有不同程度

智力障礙

,可透過智力評估(兒-心量表)測試後確定。

這些症狀會隨著患病病程的延長、病情發展患兒臨床症狀會越來越明顯、越來越典型化。

寶寶出現這些症狀,可能是腦癱了,家長們要警惕

3. 小兒腦癱的早期診斷

對於小兒腦癱的早期診斷要堅持三項原則。

其一,

是否存在腦損傷

。確定母體

分娩前一個月

、分

娩過程中

分娩後

新生兒是否存在腦損傷情況,如果出現腦損傷,要確定腦損傷的原因及損傷程度等。

其次,患兒腦損傷後是否出現

肌張力異常

行為和姿勢異常

等情況。第三,判斷小兒腦癱

早期臨床典型症狀

,根據患兒臨床表現、臨床症狀可以進一步確定病症。

在小兒腦癱的早期診斷中,醫生會對患兒進行一個臨床表現檢查。

寶寶出現這些症狀,可能是腦癱了,家長們要警惕

首先要幫助患兒採取俯臥位的姿勢,在這一過程中,腦癱患兒整個身體很難由四肢支撐起來;鼓勵患兒進行手握持動作時,腦癱患兒不能夠準確作出反應,部分腦癱患兒動作遲緩、病症嚴重患兒甚至難以完成動作、動作消失。

在幫助患兒採取坐臥位姿勢時,腦癱患兒不能夠自行坐立、坐立不穩;引導患兒進行四肢交叉伸展動作的時候,腦癱患兒反應遲鈍甚至反應消失;醫護人員引導患兒採取倒立位時,腦癱患兒的下肢均處於完全伸直狀態。

在小兒腦癱的早期診斷中,除了觀察和檢查臨床表現之外,還要對患兒進行

腦電圖、CT、超聲檢查和MRI檢查

等。這些專業檢查的

準確率較高

,可以透過檢查結果的陽性率進行進一步確診。

三、小兒腦癱的臨床干預治療

1. 藥物治療

在臨床上,對於腦癱患兒一般應用

促進腦損傷修復類藥物

,常見藥物包括

促神經生長因子、腦活素、複方丹參注射液

胞二磷膽鹼

等。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根據患兒實際患病情況採取相應藥物治療。

寶寶出現這些症狀,可能是腦癱了,家長們要警惕

患兒在接受臨床藥物治療過程中容易誘發併發症,患兒家屬要對這一點多加註意。針對於此,醫護人員會對患兒的併發症進行處理,以此緩解患兒臨床治療的不適感、降低對臨床療效的影響等。

2. 功能訓練

除了採取藥物治療以外,功能訓練對於腦癱患兒必不可少。醫護人員會為每一位患兒制定相應的功能訓練方案。訓練內容以語言訓練、聽力訓練以及異常姿勢、行為抑制等為主。

在訓練過程中,醫護人員及家屬要對患兒予以

按摩

,促進其肢體血液迴圈,有利於達到預期的訓練效果。

寶寶出現這些症狀,可能是腦癱了,家長們要警惕

3. 其他治療

小兒腦癱的治療方法還包括

高壓氧療法

、針灸推拿、中藥泡浴等

中醫療法

。大量研究表明這些治療方法對小兒腦癱也有非常理想的效果。

寶寶出現這些症狀,可能是腦癱了,家長們要警惕

四、家庭護理對小兒腦癱康復的重要性

對於腦癱患兒的治療來說,家庭護理必不可少。腦癱患兒的家屬可以參與正規機構開展的系統培訓,掌握日常生活中的基礎護理措施,這對患兒的康復和心理健康都有很大的好處。那麼,腦癱患兒的家庭康復護理都包括哪些方面呢?

透過對患兒的腦癱疾病型別進行分析,合理展開翻身、抬頭、爬高、爬行以及站立等動作訓練干預。護理期間要嚴格遵守

循序漸進

的原則。

對患兒合理展開語言訓練治療干預:首先對患兒展開發音訓練干預,主要透過對患兒

舌頭伸縮功能

進行訓練,以使得舌頭靈活性獲得顯著提升。訓練期間,需要對患兒的

理解能力、集中力

以及

表達能力

進行充分鍛鍊。

寶寶出現這些症狀,可能是腦癱了,家長們要警惕

家屬需要關注和理解

患兒的心理特點

,以確保後續在進行開導期間具有針對性,並且對於患兒良好情緒的保持以及康復信心的建立做出保證。此外,家屬也可以積極帶領患兒參加系列戶外活動,幫助患兒更好地參與社會交際。

在醫師指導下對患兒進行

推拿撫觸

中藥泡浴

等,可以有效

避免肌肉痙攣和萎縮現象

。除此之外,還可以在家庭護理中融入

音樂

元素,有助於緩解家屬和患兒的緊張感,幫助療愈。

寶寶出現這些症狀,可能是腦癱了,家長們要警惕

結語

腦癱是兒科常見致殘性疾病,可對患兒的家庭造成極大的經濟和心理負擔。早期診斷對小兒腦癱的治療意義重大。

年齡越小的患兒臨床治療效果越好,致殘率越低

。這是因為年齡小的患兒,其各器官和腦組織尚未發育完全,具有較高的可塑性,且代謝能力和恢復功能較好。

小兒腦癱病症要採取科學有效方法進行早期診斷,確定病情後根據患兒實際臨床表現情況制定相應治療方案,這對於降低患兒致殘率、死亡率等均具有重要作用,有利於促進患兒未來成長髮育。

雖然寶寶年齡過小,智力發育情況不好判斷,但當寶寶出現

肌張力異常、行為

姿勢異常

時,家長要帶寶寶

及時

正規醫院

的兒科就診。

參考文獻:

[1] Gupta M, Bhatia D。 Study the Cognitive Changes in Cerebral Palsy Children Employing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and Neurofeedback Training[M]。 2021。

[2] Hasanudin M, Arribathi A H, Indrianto, et al。 Increasing Independence of Cerebral Palsy Children using Virtual Reality based on Mlearning[J]。 Journal of Physics: Conference Series, 2021, 1764(1):012119 (6pp)。

[3] Kle Vb Erg G L, Jahnsen R , Elkjr S, et al。 Hand use development in children with unilateral cerebral palsy[J]。 Developmental Medicine & Child Neurology, 2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