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科專家:“三角評估法”判斷孩子病情

湖南讀者陳女士問:我家孩子常常發燒,有時趕上凌晨了,只能抓緊看急診,但有時醫生直接給點退燒藥,有時建議住院觀察。那孩子的發燒怎麼來判斷嚴重程度,以及是否需要看醫生呢?

兒科專家:“三角評估法”判斷孩子病情

湖南省兒童醫院兒童健康管理中心副主任醫師蔡姿麗解答:急診科醫生可以在短短几分鐘內迅速準確地判斷病情,往往靠的是“三角評估法”,即“ABC”原則,家長們不妨照此初步判斷。

外觀(Appearance,A),主要包括肌張力、反應、可安撫、注意力、發聲五方面,可體現患兒對周圍環境的反應能力。如果孩子表現出正常動作、可交流、可安撫中的任意一種,可初步判斷意識正常;如果嗜睡、食慾不佳、沒精神搭理人或一直哭鬧,最好立刻就診。

呼吸(Breathing,B)。B主要反映患兒的呼吸狀態,包括鼻翼煽動、三凹徵、異常呼吸音、維持呼吸的體位、呼吸頻率。如果患兒未發熱時,呼吸很快或有點頭樣動作;吸氣時鼻孔張大,像喇叭一樣;呼吸時不願平躺等,都是呼吸困難的表現;如果呼吸時可聽到規律的異常呼吸音,比如嗚咽哭泣、呻吟、犬吠聲,說明存在氣道或肺部疾病,有呼吸衰竭可能;如果出現呼吸減慢、減弱甚至消失,這是非常危險的訊號,需立刻就醫。

迴圈(Circulation,C)。C是指面板顏色的評估,主要觀察有無蒼白、發紺和花紋,可透過觀察患兒面色、口唇、四肢末端顏色來判斷。當出現血流灌注不足時,為保證心腦等重要臟器的血供,機體首先關閉面板、黏膜部位的供血,造成面板蒼白;隨著缺氧進一步加重,面板、黏膜會出現發紺;當身體或四肢末端出現花紋,摸上去很涼時,說明孩子有休克風險。

一般來說,只要孩子“能吃、能動、能睡”,必要時服用退燒藥緩解症狀,就不需太擔心,但如果出現以上任何症狀,必須儘快就診。如果超過48 小時還在發燒,或是48小時內發燒,但有其他合併症狀發生,比如說咳嗽、流鼻水、嘔吐、拉肚子等,建議立即就醫檢查。

本文來自【生命時報】,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資訊公共平臺提供資訊釋出傳播服務。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