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減一年,家長們都不焦慮了吧

雙減一年,家長們都不焦慮了吧

圖 | 小捨得

文 | miki粥

全文2840字,閱讀時長大約7分鐘。

做博主要有一種覺悟,就是不要輕易有觀點,保持住歲月靜好的狀態。

但昨天看了一篇文章,真的讓我上頭。

今天就聊聊這件事,

雙減一年,你還焦慮嗎?

01

文章裡寫了兩個媽媽。

一個海淀媽媽,今年暑假陪娃上網課,數學「四下五上」的銜接班,因為對她來說,只要海淀六小強是自己的目標,需要選拔和考試,學習的腳步就不能停下。

注:“海淀六小強”即人大附中、北大附中、清華附中、首師大附中、101中學、十一學校六所公立中學的簡稱。在北京,這六所學校承包了海淀區90%以上的高分段和清北錄取名額。

而且,雙減之後她也只經歷了短暫的觀望期,之後就發現升學明裡暗裡變成了爹媽的戰爭:要了解別人的動向,要找到優質的資源,還要線上線下營養搭配…

成本也水漲船高,找人給小孩點撥,2小時就要900塊左右。

她也很掙扎,但沒辦法。5月開始中小學線下停課,校內只有半小時線上網課,能學到的東西實在有限。不多學一點怎麼辦呢?

還有的人順應了調整,把學科培訓全換成了游泳和書法課,如果小孩不上課,那他們課後的時間,父母上班也是沒時間全天帶的。

僅有的時間都用來陪娃寫作業。每天輔導作業就像和小孩打架,三四年的課程就已經讓不少家庭敗下陣來——

小孩不會,老師不教,父母教不了。

更麻煩的是暑假來臨沒有託管,除非花得起大幾千塊送去夏令營,否則就只能帶娃去公司上班。

之前有媽媽吐槽過不起暑假,一個暑假三萬三。今年這樣的價格是看不到的,專案水漲船高,一週都要一萬塊上下,家長的口袋更迅速地見了底。

02

專家們也看到了家長的焦慮,但是專家畢竟是專家,有不一般的腦回路。

雙減一年,家長們都不焦慮了吧

看得我很服氣,北大教授勸家長減少焦慮,增強家庭教育的能力。

甚至還有人說,家長的焦慮是太功利化的體現,家庭教育要多搞德育。

什麼意思?學習的事兒都爹媽別操心了,沒事多給小孩談談人生和理想?

搞好學習的事兒丟給學校,也不現實吧!

老師在減負,不會管也不敢管,低年級作業少到幾近於無,還在不斷抽掉學科、減少考試、去掉成績和排名…美名其曰,給家長減輕教育壓力。

但結果呢?小孩課內搞不定,講題、輔導作業,做專案到手抄報,全都帶回家丟給了自己的爹媽。

爹媽想當全科老師、課後助教和生活輔導員嗎?完全不想!

上了一天班都累成了狗,回家誰還會想著當雞娃的勞模?不給錢還倒貼,搭進去時間不說,還非常有損身心健康身心健康。

但是!老師只輕描淡寫地說一句,本次結果記錄到綜素成績。一家子就如同打了雞血,點燈熬蠟搞廢物改造…不做任務,你還想不想升學,要不要被分去一個好的學校?

校額到校、推優的那些資源,可都在學校、老師手裡攥著呢。

家長兢兢業業教育小孩,已經是苦哈哈了,專家們跳出來劈頭蓋臉地罵,你們教而不當!把家庭教育當成了第二戰場,把重點放在了幫助小孩學習文化知識上太功利化,增加了小孩的焦慮和抑鬱。

無語了。這是站著說話不腰疼吧!不讀書,難道要勸小學生集體躺平?

每每看到這些閒人聚在一起亂噴,就覺得現在當爹媽就像混職場的底層,憑你付出多少努力(雞娃還是躺平),BOSS打分都只看心情,心情不好了,你做什麼都是錯的,裡外怎麼選都不是人。

03

我不反對雙減,也不反對倡導家庭教育,但專家們就別吃飽了沒事,組團研究怎麼懟家長了吧!

原本教育焦慮,就不是父母的錯好嗎?

經濟在過去40年高速發展,但教育卻沒跟上腳步——

先是資源分配一直不均衡。

像是國外高中都配得起的科研專案,國內就算北京,也只有頂尖的海淀六小強,才有中科院的專案,清北碩博的老師。普校呢?校長拿著航模器的資源就要到處炫耀,一副沒太見過世面的樣子。

連資深教育工作者都不能免俗,追求學區房改變小孩學運的家長又做錯了什麼?

而後社會評價標準單一。

讀名校才能更容易找到好工作,讀名校才有身份和地位,讀名校才能為下一代搭橋鋪路…

小孩不好好讀書,就算專家勸的家長都躺平了,招人的企業就能網開一面嗎?

體制內招人,不看簡歷玩抽籤行嗎?讓他放棄北大博士只要大專生(個案就別槓了,誰家還不吃頓餃子)願意嗎?

一個邊緣到不行的事業單位招個司機要985本科,可連這樣的機會都不多。今年大學本科找不到工作,只能繼續考研考博…你讓家長怎麼敢不雞?

還頭疼砍頭,腳痛砍腳。小學生負擔重,直接免掉了作業,小孩要充分睡眠,直接延遲到8點上課…

學校持續減負,讓家長更沒有資格躺下。

老師不佈置作業,就證明小孩都學會了嗎?學校不考試不排名,三六九等的順序就不存在了嗎?英語被體育取代,我們和世界交流方式,就可以動手不動口了嗎?

最後,千斤重擔落在父母身上,買練習冊、自學數理化,培養小孩愛好學樂器,自己先學了四個月的古箏…這種故事太多太多。

教育小孩,本來是學校、家庭、社會三方都出力,現在學校減負、機構團滅,社會面的有效資源沒有跟上,只剩家長一股戰力,被逼上了戰場,還要被罵:你們教錯了娃。

有本事專家們就光擠兌家長吧,多給有關部門提建議,用一下自己社會影響力承擔一些真正讓社會進步的責任,給快走投無路的爹媽們減減負——

他們都還要賺錢還要養家,沒誰天生愛和娃較勁,一把年紀的人沒有搞家庭鬥爭的癮,不是被形勢所迫,誰會沒事雞娃給自己雞出一身才藝…

02

不知道你有沒注意過這個現象?街上夜跑的多半是80後的中年人,很少見95後。為什麼?

不是因為中年人血液裡流淌著奮鬥的基因,而是他們不能停下不敢停下。

養娃要自雞、老師關係要維護,還得天天聽專家的訓導,從校內家庭課堂到校外各種輔導,沒有個好心臟都不配當爹媽。

雙減一年,家長們都不焦慮了吧

讓父母給小孩樹立正確價值觀沒錯,但只盯著價值觀教育死咬不放,多半是文化人憋著攢出來的壞。

一群早早躋身名校的教授,自家小孩不愁讀優質學校的名額,一看缺了一批給自家小孩鼓掌的人,然後PUA其它家長,說你們這群專注搞學習的人路都走歪了,重點是要教育好價值觀。

對家長指手畫腳的人,價值觀多正確呢?

知識分子,從古至今不應該都踐行

宋代大儒張橫渠的理想,「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嗎?怎麼活到2022年,都只剩下一張嘴,空口白牙咄咄逼人,什麼事兒都想插上一句。

不說話能把你們憋死嗎?

有對家長挑三揀四的功夫,真不如干點正事兒吧!畢竟研討組團放P的經費,也都是被吊打的焦慮爹媽們,拋家舍業、勤奮工作納的稅。

其實這不難,只要閉上嘴還給爹媽一個耳根子清淨,就算是為社會盡了一份兒力。

想起前幾天看了一件事,很有教育專家的意義。

八幾年拍電視劇都要開研討會。當時有一部叫《紅樓夢》的戲拍出來,被專家輪著懟,從劇本罵到導演閉口不言,演員怎麼看著都是不對…

當時這群信誓旦旦的老專家不知道,此刻被自己罵進泥裡的這部劇,後來歷經30年考驗,成了觀眾心中不可逾越的經典。而自己因罵成名,一輩子被打臉。

所以,凡事多看多想,少立FLAG,留人一條路,日後才好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