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晚期肺癌做不了手術只能等死?腫瘤專家:醫學在進步,老觀念得改

隨著人們對惡性腫瘤認知度逐漸提高,不少人不再“談癌色變”。

但面對中晚期肺癌,老百姓普遍認為“日子不多了”、“沒得救了”。真的如此嗎?近日,記者專訪了專注肺癌研究多年、國家級人才專案獲得者、省腫瘤醫院肺胃腸腫瘤內科副主任張永昌,他給患者打了一劑強心針-“肺癌治療手段不斷進步,中晚期肺癌不能和死亡劃等號,3年、5年,甚至臨床治癒都是可能的。”

()技術:中晚期癌症患者可創造條件做手術

肺癌病死率全球第一,我國每年肺癌新增約82萬,死亡約63。1萬。

肺癌的治療手段主要有手術、放化療、靶向治療及免疫治療。“有人說肺癌做手術還死得快,這是一種誤區。”張永昌說,外科手術是早期及部分中期肺癌最佳的治癒方法。

中晚期肺癌做不了手術只能等死?腫瘤專家:醫學在進步,老觀念得改

張永昌與青年醫生講解肺癌診療的精準之路

但實際上75%的患者就診時,就已經是中晚期,失去了手術治療的機會,這部分患者還有治癒的可能嗎?當然,張永昌介紹,隨著基因檢測的普及,約1/3-1/2患者在確診的時候攜帶驅動基因,“如果說檢測到了攜帶驅動基因突變,就能夠針對性的使用對應的靶向藥,70%的患者的腫塊會在治療後縮小,就有機會接受手術治療;就算沒有驅動基因突變,還可以選擇化療聯合免疫治療,腫瘤縮小,依然有機會透過手術達到治癒,治療策略的選擇需要依靠專業醫生的判斷。

張永昌接診的一位肺癌患者,到了區域性晚期,因為縱膈淋巴結很大做不了手術,檢測出來發現他攜帶ALK融合突變,吃了靶向藥後,腫塊縮小,最終接受肺癌根治術。

就算沒有驅動突變,化療聯合免疫治療後一旦腫瘤縮小,就有機會接受手術,這是“誘導”的治療方法是肺癌治療理念的革新,張永昌說,在沒有免疫治療的5年前,這種做法很多醫生想都不敢想;但是現在,越來越多的患者透過這種方法達到了臨床治癒。

()觀念:醫患的配合度在提高

張永昌每年管理近2000名肺癌患者,是位經驗豐富的醫生,也是一位善於思考的學者。他從臨床科學難題出發,研發的多項科研成果最終應用於肺癌臨床診治。

患者在得到精準的臨床診斷後,張永昌總是會用簡單易懂的大白話告訴患者及家屬:為什麼要做這些檢查?後續的治療方案是什麼?預期收益如何?不良反應如何?用證據說話,用資料說話,給患者資訊,讓他看到希望。

中晚期肺癌做不了手術只能等死?腫瘤專家:醫學在進步,老觀念得改

走基層,去地域級醫院查房探討病情

“母親得了這個病,我感覺天都要塌了,聽了張醫生的專業解答後,安心多了。”市民劉先生說,他母親患肺癌IV期經過系統治療,兩年過去了,可以像正常人一樣生活。

張永昌說,新技術的到來,我們身邊富集了越來越多長期生存的晚期肺癌患者,他們口口相傳,傳遞新技術、正能量,建立信心的堡壘,你提供循證醫學證據他們都理解,你制定的治療方案,他們都執行,都聽你的,這是好的現象。“堅定戰勝癌症的信心,調整心態,聽從醫生的專業意見,積極配合治療;事實證明,那些最聽醫生意見的,治療效果也是最好的。”

現在的晚期肺癌, 3-5年很常見,5-10也不是偶然,未來還可以更長。

()建議:35歲以上人群每年做一次肺癌早篩

有資料表明,早期肺癌經過規範化診療,5年生存率可以達到90%以上。分期越晚,療效越差。可以說,肺癌早篩早診早治格外重要。

張永昌建議,35歲以上人群每年做一次肺癌早篩,特別是高危人群,有效的篩查手段可以更早地發現肺癌,及早治療,從而降低肺癌的死亡率。低劑量螺旋CT是肺癌篩查的主要方式,可在高危人群中普遍開展。

中晚期肺癌做不了手術只能等死?腫瘤專家:醫學在進步,老觀念得改

和進修醫生交流患者影像資料狀態

“透過體檢發現肺結節,並非都是惡性的。”張永昌說,如果在體檢中發現了肺結節,一定要帶片子,由專業的醫生判斷風險等級制定後續治療方案,專業的醫生會根據結節的大小、密度、質地及有無高危因素等將肺結節分為高危、中危和低危,對於高危的肺結節,特別是對於短期內明顯變化的結節,可能需要做全身PET–CT、支氣管鏡等檢查,考慮做手術來處理;而對於中危和低危的肺結節,絕大部分都是良性病變,只需要定期複查高分辨CT觀察動態的變化,就可以了。

“得了肺結節不必慌張,它只是為你的健康上了一個鬧鐘。”張永昌建議,生活中遠離高危因素,才能暢享健康生活。

瀟湘晨報記者夏盛 長沙報道